大學英語課堂植入文化的原則和路徑

時間:2022-04-18 10:32:45

導語:大學英語課堂植入文化的原則和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課堂植入文化的原則和路徑

一、文化自信對大學生英語教育工作的影響

文化自信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發展的重要載體。歷經5000余年的歷史積淀,中華文化已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其文化思想內涵充分囊括社會、語言、歷史及軍事等多個方面。其中,以文化自信為基礎增強大學生對于英語語言文化的理解能力,是樹立文化自信對于高校英語教育工作的主要影響之一[2]。漢字的歷史發展周期長達6000余年,漢字的音、意及形等內容的相互融合,是在充分借鑒不同語言文字特點基礎上加以實現的。將文化自信運用于英語課程教學工作,對于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理解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各類語言文化概念具有良好幫助作用,使大學生能從漢字文化語言視角,在更多維度對英語語言文化進行解讀。從而充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理解能力,提高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質量及大學生實際英語學習水平。

新時代的新經濟發展,提升了我國國際影響力及國際貿易發展水平。為更好地適應國際發展新環境,做好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及提升專業人才英語水平至關重要,是推動國際文化教育及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礎。其中,文化建設作為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一環,對于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及英語課程教學產生積極影響。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教育發展,勢必要圍繞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及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宣傳能力開展布局。因此,文化自信的教育發展,實際上是為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宣傳提供有利平臺,切實滿足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傳統文化教育需求,為后續階段更好地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構建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發展新體系做好充分鋪墊[3]。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課堂植入中國文化的意義與需求

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發展舞臺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全球化發展所帶來的實際影響,不僅為各地區文化交流提供幫助,也促使文化入侵問題愈演愈烈,對于更好地進行民族文化保護形成阻礙。文化自信視域下推動中國文化植入英語課堂,則是在增強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下,抵御西方主流文化價值入侵的一種有效路徑,并充分為青年一代大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提供教育切入點。最終,使文化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工作形成一體化融合發展趨勢,解決文化教育及專業課程教學結構性沖突問題,實現文化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協同推進。

(一)抵御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入侵

目前,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入侵,對于大學生的教育工作產生嚴重阻礙。缺少服從意識,追求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成為部分大學生實現人家價值的唯一方向。高校英語課程教學雖然以推動英語、漢語語言文化雙向融合為主,但為更好地加深大學生對于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及強化大學生對不同地區英語語言特點的掌握,不可避免要對西方文化思想加以融入。在英語課堂中植入中國文化,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路徑。英語語言文化與漢語語言文化雖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文化中心思想及語言歷史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課堂,能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構筑抵御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入侵的堅固壁壘,使大學生能理性地進行英語課程知識學習,避免大學生盲目地追求西方文化價值觀念,提升大學生對于民族文化及傳統文化的認同。

(二)增強高校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傳承使命感

現階段,部分高校人才教育培養,單方面注重對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強化,忽視文化教育的實際重要性,使大學生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單一工具,未能發揮高校全面化人才教育培養的基本職能,導致部分歷史文化及中華傳統文化無法得到大學生的充分認同,削弱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傳承使命感。將中國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程教學體系,則是在保證基礎學科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大學生對中華文化及傳統文化的正面認識,使新時代大學生能成為中國文化傳播及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完善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面化發展體系,最大限度彌補高校文化教育的不足,為新時代高校教育工作更好地突出大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文化傳承使命感奠定堅實基礎。

(三)實現高校大學生英語知識儲備及中國文化積累雙向提升

近年來,提高文化影響力,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已然成為新時代高校教育發展的新目標。其中,如何平衡傳統文化教育與基礎學科教學工作協同開展,成為高校教育改革面臨的嚴峻問題。采用嵌入式教學方式,將中國文化植入課程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科學方式。英語課程教學及專業人才培養,也應基于對中國文化思想及教育理念的有效植入,豐富大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加強中國文化積累,進一步滿足高校專業人才培養及傳統文化教育的雙向需求,使新時代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能形成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發展循環,解決早期階段高校文化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為中國文化教育滲透及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三、基于文化自信發展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植入中國文化的原則路徑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應從加強文化教育滲透、加強文化教育溝通及豐富語言文化元素等多個層面推進,進一步圍繞解決英語課程教學難題及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心思想,建立多元化英語課程教學發展體系,為未來充分構建以中國文化為載體的英語教學新生態創造有利條件。

(一)加強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國文化教育滲透

加強中國文化在英語課堂教學方面的滲透,將從文化影響力角度強化中國文化教育輸出能力,在保證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搭建多元化語言文化交互平臺,切實提高大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并圍繞英語課堂教學為中國文化長期運用做好科學教育布局。為此,高校方面應在教師教學工作方面給予一定支持,進一步為教師提供部分中國文化教育資源,將中國文化與英語課程概念充分融合,使英語課程教學能對大學生中國文化學習與探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還應積極做好英語課程教育拓展,從英語語言文化多元化發展及中國語言文化發展歷史研究兩個層面建立教學互動機制,基于學習互動與學習探索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為未來階段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研究的興趣提供教學支持。

(二)積極開展漢語語言文化及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競賽

開展漢語語言文化及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競賽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基于語言競賽加強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化與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使學生能對兩種不同文化進行融合,對中國文化教育與英語課程教學進行平衡,彌補英語課程教學在中國文化教育方面的不足。第二,通過積極開展漢語語言文化與英語語言文化競賽可以突出中國文化的歷史優越性及文化自豪感,提升大學生對中華語言文化的認同感,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涵及文化魅力,從根本上為大學生深入探索中國文化埋下教育種子。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開展漢語語言文化與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競賽,是實現英語課程教學與中國文化教育互利共贏的科學方式,對于更好地構筑中國文化教育發展橋梁具有重要意義。

(三)強化英語教師隊伍的中國文化教育培訓

教師隊伍建設也是大學英語課堂植入中國文化的重要一環。早期階段,之所以部分高校難以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推進中國文化教育,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英語教師長期從事英語課程教學研究,對于中國文化專業領域的內容鮮有涉足,僅能基于現有文化體系及傳統文化思想對中國文化教育進行概念總結,難以實現中國文化與英語課程教學多元化融合。針對教師隊伍做好中國文化教育培訓,則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英語教師能掌握更多中國文化教學技巧,進一步在提高英語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增強中國文化教育融合的實效性,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工作中的諸多實際問題及基礎難題,有效實現將中國文化與英語課程教學多元化及系統化融合,為未來階段更好地以英語課程教學為載體進行中國文化教育輸出創造積極條件。

(四)豐富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國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是引起文化共鳴的重要圖騰與符號。加強英語課程教學中對于中國文化元素的運用,可以激發文化思想共鳴,加強中國文化在英語課堂教學方面的有效植入。為此,英語教師應在課程布置的前期階段、課程教學過程及課后做好中國文化元素的有效運用,將各類不同文化元素進行串聯,引起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共鳴,消除中國文化植入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突兀感,提高大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實際感知能力。通過長期文化元素熏陶及文化思想影響,高校英語課程教學對于中國文化元素常態化運用,將有效改變大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錯誤認識,提升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興趣,彌補大學生對于中國文化學習積累的不足,使英語教學工作與中國文化教育能形成充分教學互補。以此,構建具有中國文化特點的高校英語教學課堂。

(五)優化文化自信背景下英語課程教學考核評價機制

高校英語課堂植入中國文化,勢必對現有英語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一定影響。為更好地實現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方面的有效融合,并增強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高校應在現有英語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對教學考核標準及評價方式進行調整,將部分中國文化思想及文化概念納入考核體系,提升大學生對于中國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在此過程中,高校需要注重對教學考核、評價平衡性的控制,既要滿足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需要,提升英語課程教學考核、評價的有效性,又要突出中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效將中國文化嵌入英語課程教學的各項細節,使大學生隨時隨地能基于英語課程知識學習對中國文化進行接觸。以此推動中國文化教育在英語課程教學方面常態化發展,解決英語課堂教學對中國文化教學應用時效性不足的問題。

(六)創新英語課程教學新形式、新方法與新概念

創新英語課程教學新形式與新方法的意義在于,基于文化自信的教育視角推動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與時俱進開展,使英語課程教學能在中國文化教育植入過程中不斷在教育上推陳出新。例如,針對英語作文翻譯課程教學創新,可以融入部分中國傳統語言文化藝術特點,采用傳統文言文語言表達方式,對部分學生存在翻譯閱讀障礙的部分進行優化,使學生能基于漢語語境充分了解閱讀理解難度較高部分所表達的英語意義。通過對英語作文翻譯的教育創新,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古代人民的語言智慧與語言藝術中心思想,在進一步強化中國文化輸出的同時,解決英語作文翻譯的教學難題,為后續階段更好地推進高質量英語課程教學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英語課堂植入中國文化,是提升我國大學生文化自豪感及文化傳承使命感的核心關鍵。因此,高校應積極做好中國文化教育探索,加強中國文化在英語課程教學方面的滲透,加深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正面認識,為后續階段更好地實現中國文化教育及英語課程教學穩步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張利云,李小波.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路徑探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30(3):49—51.

[2]李柯.“一帶一路”視域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12):218—219.

[3]曹艷春,王國志.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機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可行性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6(2):79—83.

作者:曾易珍 單位:泉州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