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區地下車庫設計分析
時間:2022-04-18 10:43:16
導語:居住小區地下車庫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私家車數量的提高,停車問題已成為我國城市化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為在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滿足其停車需求,地下車庫的建設已經成為解決停車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從居住小區地下車庫設計的要點進行分析,并重點闡述停車設計的要點,最后對地下車庫的環境設計提出建議,希望能為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居住小區;地下車庫;設計要點
伴隨著私家車擁有率的不斷提高,以往的住宅小區內占道停車、綠地停車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居民停車需求。為有效緩解小區停車位緊張的問題,開發商在小區規劃設計中越來越青睞于地下車庫設計,因為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停車位緊張的問題,讓小區車庫使用率大幅度提升,還可以通過人車分流等形式減少車輛往來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從而營造更好的居住體驗。
1居住小區地下車庫設計要點
1.1消防設計的難點
1.1.1防火分區需靈活劃分首先,應當對防火區域的面積進行明確劃分(去除住宅塔樓下方的結構空腔面積),并將所有疏散樓梯、前室及其正壓送風機房的面積計入防火區域的面積。其次,設置連接通道(具備一定指向性的過渡空間),并將住宅樓梯間作為各防火分區進行人員疏散的出口。1.1.2合理設置連通道連通道的設計需根據地庫的邊界、所屬防火分區的幾何形狀和住宅疏散樓梯的數量等進行,務必保證每個防火分區可自由選定2~3部樓梯間作為其安全出口。為給居民提供便捷,讓居民在停車后可以從兩個通道進入樓道。1.1.3合理運用相關規范(1)總平面設計地下車庫的設計應秉持方便住戶進出,與人行道相對分行,并遠離主干道的原則進行。并且,車庫的坡道需與車庫的進出口相近,防止汽車因噪音、光線干擾其夜間行車。其次,地下車庫的坡道不得少于2個,若車庫的停放量小于100輛時,則可至設計一個坡道;但若車庫停放量大于500輛,則應設計至少3個坡道,若無條件限制小于100停放量的車庫也可設計兩個坡道。(2)平面設計車庫坡道的形式有曲線坡道、直線坡道、直線曲線混合坡道、螺旋坡道等。《車庫建筑設計規范》規定,單項坡道的寬度必須不小于4m,而雙向坡道的寬度必須不小于7m;曲線坡道的轉彎半徑必須不小于6m。通過計算可以得出,曲線坡道的內徑不得低于4m,且舒適內徑應于5.5~6m之間最佳。曲線坡道可能會對駕駛員的視線造成干擾,進而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在設計車庫坡道時,應多采用直線坡道,少采用曲線坡道。另外,混合坡道的直曲線交接點必須是相切的關系,不得出現折線。
1.2頂板防水處理
若居住小區內的雨水長期滯留在覆土層中,則有可能對整個建筑的結構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滿鋪型地庫頂板的面積較大,覆土層(平均1.3~1.5m)的負荷也大,難以依靠水的自然蒸發去除覆土層中的積水,因此,采取措施去除覆土層中的積水也是至關重要的,具體方法如下:在頂板上預埋水管(或盲溝)進行有組織疏水,系統性排至頂板四周,降低車庫頂板的荷載,也可提升防水層的保護性能。其次,頂層板的設計與規劃不能只使用一種輸水方法,《車庫建筑設計規范》規定:如果頂層板的面積于10000m2以下,以1%的坡度坡向地庫邊緣自由下滲;如面積在10000m2以上,則需要采用具有模塊化的疏水單元結合地面住宅間距靈活拼接,遇頂板局部升降時需留意疏水方向,將其上部濾水管網系統進行有組織排出頂板周邊。目前,虹吸式頂板排水也是工程項目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排水方式。虹吸現象是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再流到低處,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水面變成相等高度。虹吸式排水是在地下室頂板上鋪設專用的排(蓄)水異形片,通過虹吸排水槽將排(蓄)水異形片上多余的水排至集水井,集水井內的水可以二次利用也可以就近排至雨水井如圖1所示。虹吸式排水有以下優勢:①可實現零坡度排水;②施工簡單迅速;③可與雨水收集系統結合使用,增加雨水回收利用率。對于面積偏大,排水方向單一的地下室頂板,零坡度排水很大程度地解決頂板找坡層過厚,增加地庫頂板覆土的問題。但是這種排水方式也有局限性,在北方雨水量較少的地區,很難通過虹吸現象達到排水效果,所以在這些地區虹吸式排水應考慮與坡度排水結合使用。
2居住小區地下車庫的停車設計
2.1地下車庫空間特性與界面設計的要點
2.1.1空間特性介紹如果停車場的停車量較小,停車場可作為一個單獨的建筑進行規劃,若停車輛達到一定數量時,則應將停車場納入整體建筑中進行考慮。我國汽車消費的觀念與國外具有一定的差異,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差異將逐步減少,甚至趨近于相同。因此,設計地下車庫可借鑒國外的設計案例,將停車場的設計融入整棟建筑物的設計過程。首先,區別考慮單建式與附建式地下車庫的總平面設計,附建式地下車庫由于與地上部分建筑相關聯,故在進行總平面布置時要處理好地下車庫出入口與地面建筑周邊環境的協調,并且,相關設計人員還應對出入口處的車流量進行考慮,有效避免交通擁堵的發生。2.1.2界面設計要點在對地下車庫進行規劃時,應對車庫內部的具體布置進行充分考慮,充分強調車庫的框架性、指導性和過渡性的屬性。并且,仔細推敲車庫的地址、規模、出入口的大小等,以保證車庫的設計能夠符合居民的需求,符合設計規范的規定,進而有效保證車庫設計的合理性。居住區地下汽車庫的平面布置內容包括:布置車位、車道和附屬設施的布置;合理確定柱網;整體考慮消防分區,做到分區簡潔、停車數量最大化。
2.2地下車庫的剖面設計
地下停車庫應合理控制層高,對于普通汽車庫,規范要求車庫凈高在2.2m以上,人防地下室車庫凈高在2.0m以上,加上鋪設通風、消防設備管道的空間要求汽車庫的凈空應在2.9m以上,因此加上梁高,地下車庫的層高一般在3.7m左右(建筑標高)。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常常需要與各種設備用房結合在一起進行設計,當設備用房層高不足時,可采用局部地面下沉的辦法,而不應簡單地因此提高整個地下室的層高,以免不必要地提高地下室造價。為降低層高,也可考慮采用寬扁梁,但會增加一些造價。而有些設計為片面地追求降低地下室層高而采用大部分地下室頂板結構梁上翻的做法,這種做法會影響覆土層滲透水的排出,增加地下室頂板防水層的面積和施工難度,同時對于一些需要在覆土層通過一些上部建筑管線的地下室,這種做法會增加頂板覆土的平均厚度,所以地下室頂板結構梁上翻的做法不是一種有效節約成本的方法。
2.3車位的合理布置
根據我國車庫設計規范的相關要求,在對車庫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其柱網的尺寸應當在5.4~8.0m之間。在城市住宅小區車庫中,相關設計師應當在滿足防火分區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其中磚墻的分隔,從而使居民在行車過程中能夠具有更為廣闊、通透的視野。其次,為能夠使居民在行車的過程中能夠更為流暢、減少倒車以及進車的次數、減少相關汽車的污染情況,就需要能夠在車庫設計的過程中避免其中存在過多的曲折迂回。在地面選材上盡可能的選擇防滑混凝土等材料,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車輛的行駛安全。
2.4地下車庫的管線綜合處理
(1)應盡量安排通風管道貼梁;在平面上主風管應布置于車位上方,主風道寬度盡量不大于1.2m;電纜橋架及其他設備管線應盡量與主風道平行設置,且不應設置于風管下;在水支管或者電專業橋架與風管支管交叉處,可以采用從梁間上翻或在不影響凈高的情況下風管下繞開,管線交叉點不應設于車道上。如為復式或機械停車,風管、電纜橋架及噴淋、消防橫管等應盡量設于車道上方。(2)有壓讓無壓。如污水管、雨水管、冷凝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的。因此,水平管段必須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順利排水的必要條件。所以有壓管與無壓管交叉時,有壓管應避讓。(3)金屬管避讓非金屬管。因為金屬管較容易彎曲、切割和連接。
3居住小區地下車庫環境設計
3.1地面豎井設計
3.1.1采光井的設計采光井頂部設計一般有三種方式:采光井上蓋玻璃、采光井上蓋鋁合金格柵、采光井上蓋木質格柵。采光井根據其設置地點不同,平面尺寸、高度也可自由設計,一般來說平面尺寸越大采光效果越好。由于采光井上的采光玻璃是暴露在室外的,當時間變長,室外漂浮的灰塵會降落到采光玻璃表面上,使得采光玻璃的透光效果減弱,降低了采光井對地下空間的照明效果,因此采光井的位置及高度選擇還應兼顧后期維護的便利性。采光井的模型圖如下圖2所示:3.1.2通風井的設計地下車庫的通風井主要分為進風井、排風井兩種;排風井根據具體的設備功能又可細分為排風、排煙、散熱豎井等。由于地下車庫及其設備的排風排煙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車庫建筑設計規范》中對排風口的設計專門提出了要求:地下車庫排風口宜設于下風向,并應做消聲處理。排風口不應朝向鄰近建筑的可開啟外窗;當排風口與人員活動場所的距離小于10m時,朝向人員活動場所的排風口底部距人員活動地坪的高度不應小于2.5m。因此排風井的位置是地下車庫的設計要點之一,它會間接影響車庫機房的布置和防火分區的劃分。為了避免風口對人員的影響,尤其是避免排風口排出的風直接吹入的情況,規范中提高了排風口的底部高度,但排風口較高時,豎井的外觀對室外景觀設計不利,且應注意避免風口對相鄰開啟外窗的影響。如果將排風井布置于室外景觀綠化中,與人員活動區間隔開,則排風口的高度可適當降低,只要采取適當的建筑防、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從風口倒灌進入建筑即可。進風井的風口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只要做好風口的消聲處理及安全防護,其位置選擇相對自由。
3.2噪聲防治處理
3.2.1設備用房吸音處理地下車庫中的設備用房位置選擇時應避免與有隔聲減震要求的房間相鄰,同時設備用房的內墻、頂棚、地面的選材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提高其隔聲減震方面的性能要求。3.2.2坡道吸音處理地下車庫出入口上方安裝吸隔聲頂棚,頂棚采用不銹鋼型材做骨架,外側鋪設厚PC耐力板,內側鋪設厚PC微孔板,以達到隔音的效果。在車庫出入口的水泥墻面上做吸聲處理,在車(坡)道兩側墻面鋪設吸聲板。采用Z型龍骨固定、一定厚度的空腔、防水超細玻璃棉、鋁穿孔板的吸聲工藝結構,吸聲采用厚鋁孔板護面,內填一定容重超細玻璃棉氈。不僅滿足防水、防腐蝕以及環保要求,而且價格低吸音效果好。3.2.3地面防滑低頻減振坡道針對上下坡道部分的止滑車道,選擇具有防滑性能、降噪功能的優質止滑材料,降低車輛進出的噪音。
4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地下停車庫的優化設計對于提升整個居住小區的品質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對此作一些淺顯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與更多同行一起在實踐中創作出更多的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用戶滿意的居住小區地下停車庫。
參考文獻
[1]王冶,邵峰.全專業淺析地下車庫的優化設計——以東昇文苑地下車庫為例[J].建筑與文化,2021(10):97-98.
[2]梁丁月.人防地下車庫通風的平戰結合設計研究[J].居舍,2020(33):75-76.
[3]林吟菊.居住小區地下車庫精細化設計探究[J].住宅科技,2020(9):6-11.
[4]楊杰,楊鴻瑋.地下停車庫優化設計研究[J].安徽建筑,2020(7):33-34.
[5]高哲楠.住宅地下車庫設計優化分析[J].智能城市,2020(10):27-28.
[6]王春曉.住宅小區地下車庫優化設計與對策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1(9):85-86.
[7]王珩.淺析工程管理中住宅小區地下車庫品質提升設計管控要點[J].福建建設科技,2021(4):20-24.
[8]洪玉葉.淺談住宅項目地下室停車庫的方案優化設計[J].居舍,2021(13):75-76.
作者:高超 賀健 單位:陜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 上一篇:建筑材料檢測質量控制問題分析
- 下一篇:課程思政在第二外語課堂教學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