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青年教師授課質量探討
時間:2022-04-20 15:51:29
導語:基礎醫學青年教師授課質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礎醫學教育行業中的青年教員在接受教學任務后,需要對教學活動做出規劃并嚴格落實。但是目前在國內外教學培訓體系和理論研究中,針對這一過程都缺乏面向青年教員的針對性、系統性的總結和指導。作者創新凝煉出一套適合青年教員群體的教學規劃流程,首次提出“切磋琢磨”四字范式理論。本文將以《人體解剖學》課程為例,詳述該范式的創新性和可行性,為同行提供借鑒,以期為基礎醫學教育的人才隊伍建設做出貢獻。
近年來,隨著醫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達到合理的師生比例,在高等醫學院校,越來越多的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投身到教學工作中,并即將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中流砥柱。相比中老年教師,青年教師群體精力充沛,對工作充滿斗志;他們的專業知識相對扎實和前沿,思維新穎而活躍,包容性和創新意識強;此外,青年教師應用新技術方法的能力更強,是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力量[1]。
1基礎醫學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青年教師在具備優勢之余,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學經驗欠缺,不清楚應該怎樣講好一堂課,目前針對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大多是泛專業化的培訓[2],高等醫學教育方面的理論學習雖然很全面,但實際應用亟待深入。青年教師在取得培訓證書以后,離真正走上講臺還有一段距離,而這段距離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關鍵,決定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入門與進階,卻常常缺乏明確的導向,處于培訓的真空地帶。在既往的教學聽查課和學生反饋調查中,結合調查報告,青年教師最常見的授課質量問題主要有:①教學準備不充分,容易緊張,課件和教具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②教學過程中時間把控力較差,節奏紊亂,邏輯不清,舉例不當,互動無效;③重難點知識不明確,教案書寫不規范,課堂思政不突出,不能激發學習熱情;④課后的教學反思不夠深入,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⑤實驗課尚可完成,理論課則困難較多[3]。以上問題缺乏針對性方法,發生頻率高,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也使青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因為困惑而產生種種誤解,降低了成長的速度和質量,從而嚴重阻礙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度梭w解剖學》等基礎醫學課程是醫學生入校初始就要學習的內容,它們的特征主要是知識點多、機制復雜、記憶困難,也是學生醫學道路上的第一重關卡,更是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考驗。大學本科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自學能力,單純的照本宣科并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唯有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遵循合理的教學邏輯,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4]。這對青年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然而,基于近年來醫學院校龐大的招生規模,青年教師一方面承擔了較多的教學時數,一方面缺乏導向性、支持性的培養,遲遲難以實現“量”到“質”的蛻變。因此如果能夠切合實際地探索一套教學活動流程,讓青年教師能夠在規范化培訓后安穩著陸、熟悉教學環節、摸清教學規律、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快速而有效地成長,將為我國基礎醫學教育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2提升授課質量的方法與實踐
高校醫學生是一群具有一定生活經驗、科學文化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成人,而與他們只有10年左右年齡差距的青年教師,要在自身成長的同時教會學生知識,就必須從接受教學任務的一開始,對教學活動做出規劃并嚴格落實。但是,這樣一個規劃過程在國內外教學培訓體系和理論研究中都缺乏系統性的總結和指導,作者在既往文獻報道的基礎上[5],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和學科特色,創新凝煉出一套適合基礎醫學青年教師的教學規劃流程,首次提出“切磋琢磨”四字范式。我們認為:教師通過課堂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如同制作一塊美玉,有規矩有流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個步驟缺一不可,循序漸進,方可成器。我們將以《人體解剖學》課程為例,將四字范式進行具體敘述:
2.1做好教學準備——“切”玉
恰如識別一塊玉璞,青年教師首先應該對所要講授的課程有正確的認知,并對學情有精準的分析。以《人體解剖學》中最難以理解的神經系統知識(或單獨做為《神經解剖學》課程)為例:我們需要講授神經系統的正常結構、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以及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結構基礎,此時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大部分人體形態結構和相關基礎課程,能夠對醫學基礎知識進行初步的融合,但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復雜而隱蔽,學生難以建立空間的位置關系,更難以理解結構的生理功能,由于缺乏相關科研經歷和臨床實踐,將基礎知識與專業特點聯系起來有一定的困難[6]。此時教師應該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對課程的大綱進行深入的領會,仔細分析大綱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和重難點,找到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將諸多知識點有機的串聯起來形成一條主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一堂課上展示的內容,往往要經過10倍以上素材的濃縮。首先,課程的既往教學課件就是一個重要來源,青年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先打開知識面,了解常見的教學模式和常用的教學方法;其次,可以在前輩的基礎上拓展資源,利用自身優勢,通過網絡和新媒體手段獲取更多的教學素材[7],例如課堂APP、視頻動畫、慕課、全息影像等;此外,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應注意積累,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教學的實用案例;最后,青年教師應當對自身的授課風格有清晰的認識,練習使用適合的語言[8],契合個人的授課風格,規范教姿教態,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2.2凝煉教學目標——“磋”玉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最終達到的效果。如玉之形,是厚是?。渴菆A是方?與成品直接相關。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一般分為3方面:①知識目標,即在記憶醫學名詞的基礎上理解機制,這是對知識點學習的統一要求。②能力目標,即鍛煉醫學生的綜合能力(臨床思維、空間想象、哲學思辨、邏輯推理、科研探索等),在不同的課程內容中可以有所側重和區別。③思政目標。按照《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9],課堂思政應當具備6個要求: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將師德風范、政治立場、專業倫理、人生觀和價值觀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潤物細無聲。以教學目標為引導,著力打造“金課”[10]。在“高階性”方面:達到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以達到低階學習(知道、領會、應用)向高階學習(分析、綜合、評價)的效果;在“創新性”方面:教學設計應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方向,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形式互動性強,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和個人潛能,培養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青年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線上線下多途徑地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11],豐富教學環節,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而不僅僅是前人傳統課堂的簡單翻版;在“挑戰度”方面:我們鼓勵教師多進行形成性評價,即在教學進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不斷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使教學具有“自我糾正能力”。并在終結性評價中,選擇恰當的考核方式、設置適宜的難度,充分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能力[6]。
2.3精于教學設計——“琢”玉
教學設計如同玉的紋路,是課堂(玉)美丑的關鍵,青年教師相比于高年資教師,在同理心上的優勢更高,基于對教學內容、學情和教學目標的正確把握,可以更加設身處地地思考:如何講授才能使學生聽懂一堂課?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精密和巧妙的設計,將教學邏輯貫穿始終。以《人體解剖學》中的神經系統知識為例,教學設計主要包含6個方面:①課堂引入:問題、案例和病例都是比較有效的引入方式,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結合臨床疾病,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12]。②講述名詞:針對重要的核團,可以通過文字、圖片或三維模擬的方式,多方面加深學習記憶。③分析環節:知識點需要用一條主線串聯起來,將大腦的空間結構“形象化”、核團的纖維聯系“直觀化”、結構發揮的功能“生動化”,在學生的腦海中進一步鞏固。④闡明機制:通過教師示教、與學生互動和啟發獨立思考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神經機制。⑤結合臨床:分析與知識相關的臨床疾病的發病機制,建立醫療情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3]。⑥歸納小結:主要包括總結授課內容、進行課堂測試、提供課程資源和布置課后習題等內容,其中總結授課內容是重中之重,更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能夠再一次加深理解記憶,同時解答課堂中的困惑。在教學設計的同時,可以進行教學語言的組織和教案的書寫,與教學內容相互印證支撐,并檢查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是否符合有效教學的7原則,即:①鼓勵師生聯系;②促進學生同伴間的交流合作;③鼓勵學生積極學習;④給予學生及時反饋;⑤強調學生花費在學習任務上的時間;⑥寄予學生高期望;⑦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和學習方式。
2.4細致打磨加工——“磨”玉
如同玉的拋光,這一步決定了課堂最終的呈現形式,也包含4方面內容:①嚴守教學邏輯、前后一致。若能應切實做到課堂的開頭切題精練、開門見山,課中豐富生動、易于消化,結尾首尾呼應、總結簡明,就能夠大幅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②注重課堂思政、培養情懷,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③增強互動,遵循教學規律。課堂互動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應當控制課堂節奏,通過科學數據把握學生注意力曲線[14],熟諳學習效率的金字塔分布規律(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15]),努力向高階教學邁進。將互動設置在重點、難點內容,做到有效、適時、有預案,不做無謂的提問。同時應當設計簡潔、美觀、有邏輯的教學板書,全時程展現教學邏輯,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此外還可以選擇適合的教具(模具、平板、模型、掛圖和自制教具等)輔助教學,但應當避免畫蛇添足或使用不當。④懂得取舍、打磨完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去粗存精,取舍有度,在保證教學體量的同時,維持課堂的生動。最后在個人努力和集體支持下,熟悉教學內容、校準教學語言,精雕細琢、自洽全面,打造一堂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的優質課。
3“四字范式”的相關成果
經過初步進行了教學實踐,“四字范式”得到了校內外單位的廣泛認可,本文作者自身和參與指導的青年教師在校級、省部級和國家級教學比武中都獲得了最高榮譽(張明明獲全國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中國解剖學會教學比賽一等獎、微課大賽一等獎、西北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等;程林峰獲全國基礎醫學青年教師講課大賽特等獎;陳濤獲全國基礎醫學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并躋身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教學團隊(《神經科學基礎》《人體解剖學》)和陜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人體解剖學》),被邀請在校內外進行多次示范授課和理論宣講,受到了較高評價,為進一步的推廣和實踐提供了堅實基礎,亦將在基礎醫學青年教師能力培養和提升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張明明 程林峰 李輝 陳濤 單位:空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研室
- 上一篇: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與茶文化滲透策略
- 下一篇:系統解剖學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