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分析
時間:2022-04-24 10:28:32
導語: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2014年之后,中醫臨床規培教育制度推行以來,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逐年下滑。現行制度下,學術型研究生面臨著較大的科研壓力,普遍存在中醫專業基礎不堅、中醫臨床思維缺失等問題。由于學科的特殊性,中醫學術型研究生也得具備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這就需要導師、學校都意識到培養學術型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學術型研究生;中醫經典;臨床思維
隨著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綱要(2016—2030)》的頒布,我們又迎來了一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期[1]。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以高素質人才構建新的競爭優勢,以創新激發新的發展動力……建成一批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中醫藥高等教育已經是中國特色,要達到國際一流,必須提升中醫藥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層次[2]。然而,自2014年之后中醫臨床規培教育制度推行以來,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逐年下滑。由于學科的特殊性,中醫學術型研究生也得具備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這就需要導師、學校都意識到培養學術型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學術型研究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1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現狀
現代醫學研究生教育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2個類型培養,自2014年以來,我國全面推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中醫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中醫臨床規培教育制度,這一舉措促進了中醫專業型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卻造成了中醫院校的學術型研究生數量的遞減和培養質量的下降。出于各種原因,優秀的中醫學本科生更傾向于攻讀專業型學位,這直接影響了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與學科的學術發展[3]。此外,中醫學術型研究生還承擔著較重的科研任務,如果想達到畢業要求,他們至少需要在科研上投入1年以上乃至2年的時間,這就大大擠壓了學術型研究生去臨床實踐的時間,學術型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臨床思維、臨床技能都得不到鍛煉。雖然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大多選擇高校和科研機構為自己的就業去向,但在中醫藥事業被高度重視的大背景下,要繼承好、發揚好中醫學精髓,中醫藥人才降了需要具備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相關的其他科學知識研究中醫中醫藥的科研創新能力,對中醫經典功底、中醫臨床能力的要求更高。
2提高研究生經典水平的措施
中醫經典理論為形成、建立中醫藥理論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對確立辨證論治體系有著巨大貢獻,它雖然成書年代較早,但在現在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醫經典在總結了古代名醫治驗精華的基礎上,又經數千年來人民的實踐和檢驗。經典學習是提高臨床能力的基石,是解決臨床問題的鑰匙,只有掌握了經典,才能舉一反三,才能解決臨床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2.1辦學術論壇
中醫經典孕育了中醫學的學術思想、特色理論以及診治疾病的原則、思路和方法,為中醫學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同時,中醫經典是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法寶[5]。但是,從目前中醫院校教學計劃上,尤其是從經典課時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學生投入在經典學習上的時間遠遠不足。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對研究生的成長十分有益。參加學術講座論壇、學習中醫經典、研讀各家學術思想,都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中醫思維。中醫思維是整體思維、辨證思維,大部分學生都沒有中醫師承或者家傳的背景,僅在大學里進行的中醫傳統文化熏陶與經典教學,并不能滿足專業要求,更遑論中醫思維的培養與形成。因此,如何通過學習經典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的中醫思維也是重中之重。學校可以定期邀請中醫大家進行授課,或者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學術論壇等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中醫經典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重視、熱愛經典。此外,在專業教師的指導、解讀下,學生才能避免在學習經典的道路上走彎路、繞遠路。
2.2誦醫學經典想要學好中醫,就必須在閱讀、背誦
經典上狠下功夫。研究生階段更應加強對經典的學習。中醫歷來重視背誦經典。《醫宗金鑒·凡例》中說:“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清,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閱讀經典,可以讓中醫研究生對醫學的感悟更加深刻,對經典條文的理解更加透徹。熟練記誦了經典條文,可以提高研究生們的臨床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運用。背誦不僅是“書熟”的重要途徑,也是臨證自信心的根本來源。中醫研究生若想夯實中醫基礎,必須熟諳中醫經典著作,在誦讀經典中強化中醫經典理論的學習,在理解、解讀中醫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探尋經典的真諦。導師可以組織研究生定期定量背誦中醫經典如《傷寒論》《金匱要略》《醫宗金鑒》等,營造出學習經典、背誦經典的良好氛圍,引導學生熱愛經典,并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論壇講課或比賽,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充分查閱相關知識,讓專業教師參與討論并講解所屬專業的相關知識,對研究生的經典水平有著顯著的提升。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全國中醫藥大會及《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要求,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20年10月開展了首次全國中醫經典能力等級考試試點聯考工作,以考促學,推動中醫學類專業學生中醫經典的學習與運用能力。雖然中醫經典能力等級考試聯考目前僅在部分中醫藥高校開展,但此舉的意義重要非凡。中醫經典等級測試的開展,對中醫學類專業學生的經典學習水平有了更加準確的量化評定標準,是國家推動中醫學類專業學生提升中醫經典的學習與運用能力,進而全面提高中醫學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又一重要舉措。
2.3勤醫案學習
醫案即病案,是醫生診治疾病時對病情、辨證、立法及處方用藥和療效的記載。它最早起源于西漢著名醫家淳于意所創“診籍”[6]。醫案作為重要的臨床資料,不僅可以模擬、還原當時的診治經過,我們更可以將醫案中的經驗進行分析、歸納,以方測證,推敲醫者的臨證辨證思路,并將其上升為理論。醫案是中醫學理論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運用與體現,醫案學習是夯實研究生中醫理論知識基本功、培養鍛煉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分析、討論中醫流派的經典醫案,不僅可以讓研究生融會貫通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更可以充分發揮研究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研究生主動去思考、揣摩醫案之外的東西,提高研究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思維辨證能力[7]。中醫經典的學習離不開醫案,與枯燥的經典條文相比,醫案更顯得活潑生動,貼近臨床,其趣味性和現實指導意義更深。學術型研究生雖無太多時間扎根臨床實踐,但通過學習醫案亦可掌握疾病的辨病方法及理法方藥,啟發中醫臨床思維,進一步強化研究生對經典的理解,讓研究生做到能用經典、會用經典、熟用經典[6]。
2.4重師承教育中醫因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師承教育
自古以來就是中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父子相傳、師徒相承”的師承教學模式在培養中醫人才的中醫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師承教育是中醫教育不可或缺的培養模式,想要培養出優秀的中醫學人才,必須要采取中醫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復合培養模式。家傳師承是傳統師承教育的主要模式,該模式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師父出診臨證,口傳心授、注重臨床是師承教育的標志性特征。在院校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在上學期間跟導師出門診,某種意義上也是古代師承教育的延續。雖然學術型研究生承擔著較重的科研任務,但他們更應利用好有限的時間,更努力地學習體會導師的中醫思維、辨證方法及臨床經驗,做到細觀察、勤提問、詳記錄、敏思悟,通過對多種疾病的臨床觀察體驗,使自己的中醫臨床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培養。
3結語
經典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中醫學學生臨床能力提高的關鍵,文獻閱讀能力與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與經典學習息息相關。在中醫院校,尤其應重視培養學術型研究生學習經典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提高文獻閱讀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鍛煉中醫思維,將研究生培養成為高素養、高能力的中醫學人才。以傳承經典為使命,將中醫學真正的傳承下去。
作者:周麗雅 鄒汶珊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深圳市中醫院
- 上一篇:供應鏈管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意義
- 下一篇: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路徑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