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4-24 15:51:17
導語: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1+X”證書制度對技術技能人才有了新的評價依據,高職院校必須重視“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模具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目前模具專業教學中還存在與“1+X”證書試點工作不適應的現實障礙,從構建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1+X”證書制度引領教師提高技能、創新“現代學徒制”教學新內容、校企共同開發教學資源等方面探討了模具專業教學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1+X”證書;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201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繼取消了大批職業資格證書,高職院校原先對學生開展的“模具工”、“模具設計師”等工種的技能考核處于停滯狀態。2019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1]。“
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合格的畢業生應該具有畢業證書和一個或幾個反映職業技能水平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的出臺讓高職院校對學生技能水平評價又有了新的依據。教育部已經批準并公布了四批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其中有一些與模具專業對應以及模具專業相關的機械類、數控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高職院校模具專業實施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高職院校模具專業應該抓住機遇,加快課程證書融合,提高模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1+X”證書制度對模具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1.1“1+X”證書制度引導模具專業教學改革
模具技術發展和更新快,“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也要求模具行業技術全面提升,促進了模具企業對復合型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1+X”證書制度提倡和鼓勵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增強未來崗位“遷移”能力。所以“1+X”證書制度具有鮮明的導向性,為模具專業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1.2“1+X”證書制度有利于學生自我評價技能水平
“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模具設計類崗位及模具制造類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有明確要求,為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模具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向導”,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自我職業技能水平有準確認知,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個人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設計和發展。
1.3“1+X”證書制度促進院校與模具企業緊密結合
全國開設模具專業的院校較多,模具專業建設離不開當地模具產業的發展,模具專業推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大批模具技術技能人才。為了能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相適應,要求試點學校加快模具專業教學改革,專業培養方案對接職業崗位,課程主動對接技術進步,達到產教融合更加深入、校企合作更加緊密的目標[3]。
2“1+X”證書制度下模具專業教學的現實障礙
2.1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崗位銜接不緊密
目前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學生熟悉模具生產全流程,培養通識人才。盡管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也提到了畢業生就業面向模具設計、模具零部件加工、模具裝配和調試等工作崗位,但是教學內容面面俱到、淺嘗輒止,致使學生到模具企業的崗位只能簡單應對,不精通,增加了企業再培訓的負擔。與模具專業相關的“X”證書有多種,如“拉延模具數字化設計”、“機械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多軸數控加工”等,這些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都是圍繞某一職業崗位而展開,而該崗位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分布在幾門課程中。目前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仍然是以單門課程的內容呈現,缺少對標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的綜合能力課程。
2.2具備“教、評、鑒”一體化能力的教師缺乏
學生參加“1+X”證書考核的通過率依賴于教師的水平,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不僅要達到或高于職業技能等級的水平,而且還要承擔技能等級培訓、考評、鑒定工作。由于“1+X”證書目前處于試點階段,教師對提高適應“1+X”證書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缺乏主動性和緊迫感,也鮮有能自覺深入研究“1+X”證書相關政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教師。因此,具備“教、評、鑒”一體化能力的教師缺乏,制約了“1+X”證書培訓和考核的實效。
2.3校內實訓設備達到“1+X”證書考核要求
高職院校模具專業一般都建立了滿足實訓教學的硬件環境,但是“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體現的是企業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要求[4],模具專業的每項“1+X”證書均要求有對應的設備或軟件作為學生培訓和考核平臺。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缺乏開展“1+X”證書培訓、考核的設備條件,即使有的項目可以用現有設備替代使用,但是由于設備長期使用和老化問題,有的設備早已達不到精度要求。而新設備和軟件的采購即使經費滿足,仍然面臨項目立項、場地規劃、財政部門審批等工作流程,有的高職院校不得不暫緩或推遲“1+X”證書試點工作。
2.4“1+X”證書配套培訓教材滯后
在教育部已批準的四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名單中,仍然有部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沒有正規的配套培訓教材。一方面因為職業技能培訓評價組織主要是企業,對編寫教材不精通,需要聯絡高校承擔編寫任務,工作流程較長;另一方面即使教材編寫完成,但出版周期較長。在“1+X”證書培訓工作中,教材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目前有的高職院校模具專業教師也嘗試總結實操經驗和技能大賽樣題編寫了校本實訓教材,但是這類教材對“1+X”證書針對性不強,缺乏對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時由于缺乏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與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契合度也不高。
3“1+X”證書制度下模具專業教學改革的路徑
3.1對標“1+X”證書構建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轉變教學觀念,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學校層面,組織專家團隊研究和分析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針對本校的“1+X”試點專業開展人才培養的研究論證工作,為修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奠定基調;在專業層面,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的引領作用,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和參加實踐,了解“1+X”職業崗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在二級學院層面,組建模具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會中企業工程師、行業專家應占有一定比例,與專業教師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針對模具專業,結合院校實際情況,選定2~3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為模具專業學生的考證方向。在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這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的職業崗位作為學生主要就業方向,并在每門課程中細化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在課程體系中加強課程整合,建設符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的綜合能力課程,以實現課證融通目標。例如模具專業所對應的“拉延模具數字化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學生能運用數字化設計與分析軟件完成沖壓零件的CAE分析、沖模的數字化設計等工作[5]。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企業中模具設計崗位使用數字化設計與分析工具的要求相符。模具專業必須建立《沖壓模具設計》綜合課程,將沖模設計基礎知識與UG建模、計算機輔助分析(CAE)融合為一體,以培養學生具備CAD/CAE一體化的沖模設計能力。
3.2以“1+X”證書制度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模具專業相關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必須要有一批高素質“雙師型”教師作為人才儲備,因此高職院校應采取多種措施以確保模具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達到“1+X”證書的教學要求。(1)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持續培訓工作,將教師定期派到企業實踐鍛煉作為常態化工作,促進教師通過接觸企業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拓展能力范圍。(2)通過專家講座、報告會的形式,提高教師團隊對“1+X”證書制度背景、意義的認識,理解和把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內涵,主動更新教學觀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3)將“1+X”證書考評員資格作為“雙師型”教師的條件之一,以此引導和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投身于“1+X”證書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3.3校企協同育人創新“現代學徒制”教學內容
國內較多高職院校模具專業都與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相比較常規的校企合作,由于學生具備“準員工”身份,企業對“現代學徒制”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模具專業在教學方面要積極創新,可以將“1+X”證書納入“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將學生獲取一個或幾個職業技能證書作為完成學業的必要條件,以此促進學生加強實踐訓練。學生獲得某個職業技能證書后,反映了其具備從事特定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就業后可以與企業相應崗位實現“零距離”對接,這也是企業所希望的。校企雙方緊密配合,共同開展“1+X”證書培訓和考核工作,具備條件時可以將課堂轉移到生產一線,不僅可以發揮企業先進設備優勢,同時企業生產技術人員也可以擔任培訓教師,提高了實訓效果。
3.4加強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資源
信息化教學可以打破校內課堂教學和企業生產一線脫節的時空障礙,模具專業教學團隊應積極申請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如果有項目作為保障,不僅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還能申請一定項目經費作為開展工作的資金保障。教學團隊可以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開發有關模具設計、模具分析工藝等新技術的教學資源,在真實或仿真的生產環境中拍攝“模具加工”教學視頻。通過信息化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能向學生介紹模具行業的最新技術和設備發展狀況。實訓教材建設也是教學資源建設的重要方面,結合學校實訓條件和企業先進設備,校企雙方共同開發“1+X”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和模具專業實訓指導手冊等,其中應加強案例分析和插圖展示。自編教材以活頁形式呈現,可以隨著企業設備和技術更新而隨時增補。
4結束語
“1+X”證書制度的試點,是國家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1+X”證書試點工作在高職院校已經開展并將繼續深入,高職院校模具專業必須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1+X”證書制度對高職模具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將“1+X”證書作為高職模具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對于縮小模具專業畢業生技能水平與企業對應崗位技能需求之間的差距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謝紅艷.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0(43):166-167.
[3]戴勇,張錚,郭瓊.職業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的思路與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9-32.
[4]陳小娟.“1+X”證書制度下的職業教育變革與應對策略[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32):27-31.
[5]拉延模具數字化設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2021年版)[EB/OL].
作者:張信群 于仁萍 賈秋霜 單位: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煙臺職業學院 濰坊職業學院
- 上一篇:道橋高職本科文獻檢索課程教學與實踐
- 下一篇: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