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原則
時間:2022-04-25 11:33:43
導語:大思政理念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強調“立德樹人”,注重知識傳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是當前教學改革中高度關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文章從“大思政”理念下的“課程思政”改革的新要求、課程定位、課程思政的必要性、課程思政的原則、課程思政的途徑等方面探索醫學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新時期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
1大思政理念下的課程思政改革新要求
“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國防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以及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教育。簡單概括,“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指一切“正能量”的教育內容,即“思政元素”[3]。“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核心內涵都是育人,但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思政課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4]。而“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不是增開課程,也不是增設活動,更不能簡單等于“思政+課程”,而是在專業課教學與改革的各個環節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新時代“大思政”背景下的創新教育新理念,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這一轉變意義重大。“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強調“立德樹人”,注重專業知識傳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是一種隱性的引導[5]。“課程思政”是在非思政課教學內容講授中融入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知識傳遞功能的同時,傳遞思政教育的“正能量”[6]。切忌在專業課中空喊政治口號,而忽視專業課本身的教學規律與教育特點,要通過隱性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改革歷經了教學規范、理論探索、改革深化和全面推廣4個階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揚棄和突破了傳統的教育理念,結合專業課程實際搭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載體,進一步明確了專業課程同樣擔負著德育育人的功能,打破了專業課與思政課完全割裂開來的現象。正如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所說:“高校所有課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必須同頻共振”。
2大思政理念下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醫學統計學作為醫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如何發揮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以及日常教學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是新時期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需要關注的新課題。
2.1醫學統計學課程的定位與功能
中醫藥院校醫學統計學的教學面向的是本科和研究生各專業學生,包括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針灸推拿、中藥學、藥學、護理學和檢驗醫學等專業,課程定位是將統計原理、方法和中醫藥專業知識相結合的一門應用學科,是中醫藥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功能是使學生掌握醫學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其具備統計科研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悉中醫藥科研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與技能,熟悉統計軟件操作方法,為將其運用到醫學實踐,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統計學基礎。近年來,醫學統計學取得了較大發展,成為現代醫學重要的核心課程。
2.2醫學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時期對醫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專業技術水平,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大學時期學生思想單純,心理上有積極向上的良好愿望,可塑性大,此時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人文素養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與引導,將是最佳教育時機,而且也是教育效果較好、教育成本較低的時期。醫學生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后備人才,要將他們培養成為既有扎實淵博的醫學專業知識,又具備高尚品質和敬業精神的德才兼備的醫務工作者,除了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對他們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之外,在醫學統計學等系列專業基礎課程教育過程中也要加強思政教育與引導,使他們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在思想上、行為上潛移默化地樹立誠心誠意為患者服務的理念,塑造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團結協作的優秀品格。醫學統計學作為醫學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將統計學原理、方法與醫藥專業知識相結合,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方法學課程,對培養醫學生科研思維,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通過對醫學統計學的學習,學會理解與運用統計學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學生嚴謹、縝密的科研素養,形成批判性、理性思維,為提高學生綜合性科研能力奠定基礎。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進行任何的醫學科學研究,對科研設計和統計學處理能力的要求愈發嚴格且規范,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將這些積極的、具有“正能量”的教育內容(即課程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傳授醫學統計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對塑造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探索、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的優秀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相關知識、方法的學習與理解,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2.3醫學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原則
2.3.1明確課程德育培養目標修訂醫學統計學課程教學大綱,在原有掌握醫學統計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增加課程德育培養目標。要求教師在講授醫學統計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思政元素,通過隱性思政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既突出專業特點、需求,又能在專業課程教學工作中根植“正能量”思想。例如,通過統計學思維模式的訓練,以真實案例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縝密、實事求是、探索求真的科研素養;通過小組協作解決實踐中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形成團結互助的團隊氛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共同努力的團隊意識。2.3.2堅持全教學過程育人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研討與交流,讓課程教學團隊的所有教師認識到開展醫學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統一思想,一致行動,堅持全教學過程育人。動員課程教學團隊所有任課教師深入挖掘、提煉醫學統計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新撰寫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中增加德育教學目標。依據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合理安排融入思政教學內容,探索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潤物無聲的引導教育,重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想上、行為上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探索、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的優秀品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3.3堅持全體教學團隊教師參與醫學統計學課程教學團隊教師較多,開課前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討與交流,開展集體備課,就醫學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如何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及其方式方法進行教學研討與交流,認真挖掘、提煉醫學統計學中的思政元素,加強課程設計,創新授課方式,找準“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式設計點,做到在講授醫學統計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將課程思政元素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做到“潤物無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3結語
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強調“立德樹人”,注重知識傳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是當前教學改革中高度關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醫學統計學作為醫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程,探索醫學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深入挖掘、提煉醫學統計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合理安排融入思政教學內容,探索課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的導向作用,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職業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正能量”,從而實現學生能力培養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余森艷,李志紅,杜麗娟.“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食品營養學》教學改革初探[J].輕工科技,2020,36(1):162-163.
[2]張強,陳逸超.“課程思政”視域下專業課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機制研究———以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35):15-16.
[3]王琦,陳建軍,王宇,等.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39):9-10.
[4]朱秀麗.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的時代內涵及其實踐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9,6(34):220-221.
[5]成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164-165.
[6]張孟鎮,洪昀.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研究范式及其實踐路徑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34):222-224.
[7]鐘初森.新形勢下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4):491-493.
[8]閆國立,趙倩倩,徐學琴,等.案例引導式教學模式在衛生統計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22):5-7.
作者:閆國立 王瑾瑾 馬曉梅 徐學琴 崔紅新 趙文峰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研中心
- 上一篇:機械設計制造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趨勢
- 下一篇:后處理廠工藝排氣系統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