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措施

時間:2022-04-26 09:28:43

導語: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措施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其內涵是豐富而深刻的,它在人們幸福生活、污染治理、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很高的當代價值,為此,要通過加強宣傳、健全法律法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內涵;當代價值;具體措施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用專門的章節進行詳細、齊備的闡釋,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戰略布局之一,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戰略地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者之間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要做到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涵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前提下,在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上,推動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向前發展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集合。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文明形態,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社會有機結合,其本質特征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共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明成果[1]。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涵: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倫理觀

在自然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類作為主體,能夠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一定的條件,必須順應自然界發展的規律,不能胡亂改造、任意改造,否則終將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工業革命以后,機器大生產時代到來,由于人們一味追求為經濟效益,發展社會財富,瘋狂的掠奪資源,根本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意識也在不斷進步與更新,人們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只有尊重自然、呵護自然,才能得到大自然的回饋與贈予。當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候,人類前進的腳步會更加穩健。

(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高屋建瓴,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關系進行了系統而科學的回答。當某一個地方天空變藍了,水變綠了,山變青了,有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去旅游,相應地帶動交通運輸業、餐飲業、住宿業等行業的發展,生態環境的優勢也就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優勢。

(三)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全球共贏觀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重視國內生態環境的建設,也注重國際生態環境的建設,一個國家或地區生態環境的好壞往往影響著世界其他國家的生態環境治理。近年來,由于一些國家或地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力度不夠,導致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逐步減少、極端天氣時常發生、荒漠化、鹽堿化加劇,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挑戰。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世界才可以彰顯出一種和平發展、普遍繁榮、清潔美麗的和諧狀態。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代價值

(一)生態文明建設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近些年來,中國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豐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躍上新的臺階,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議題。當今時代,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期望越來越高,良好生態環境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滿足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二)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環境污染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使人精神振奮,但一些地區由于人為因素或客觀上條件的限制,土壤和河流污染嚴重,給社會造成了很大危害。生態文明建設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三)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現代化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將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就我國國情來說,一方面,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國絕大部分資源依賴進口,消耗巨大,造成資源短缺和能源緊張。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重復利用率,走投入少、產出多的現代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既有利于環境保護,更是民心所向。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措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幸福、關系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任務。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強化宣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指出,要面向全社會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一方面,要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觀。科學生態文明觀,有利于人們養成保護環境的正確價值理念,形成生態環境關乎個人健康的正確認識。目前來看,我國公民生態文明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缺乏一定的生態常識,思想自覺還有待提升,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上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整體觀、系統觀、可持續發展觀認知不夠深入,因此,加強宣傳、提高素質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開展生態教育、形成全民參與機制。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主要靠政府,全民參與的思想意識比較薄弱,要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事業,將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觀念從娃娃抓起,使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到國民教育的各個環節。在必修課范疇內納入環境課程,通過學習,激發人們對美麗自然環境的向往,培育他們熱愛自然的優良品質;通過采取豐富多樣的宣傳形式,如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媒體手段,培養全民生態環保意識。

(二)健全關于生態文明方面的法律法規,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保障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與發展,需要法律法規作保障,需要發揮法律法規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向作用,對人的行為形成一定的約束與規范,從而在思想和行動上充分發揮保護環境和協調生態的作用。首先,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立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較晚,改革開放以后,環境保護法規才逐步完備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迫在眉睫,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欠缺和空白急需填補,立法的步伐應該加快,以適應社會發展的經濟基礎。在有關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經濟法律和其他相關法律中,滲透有關環境保護的理念。法律作為上層建筑,對約束和監督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生態文明法律法規的建設,可以加快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速度。其次,提高生態環保的執法力度。對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必須加大懲處力度,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3]。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需要提升,執法能力必須通過自我學習、培訓等方式不斷強化,要改變隨意執法和執法無據的情況發生。最后,進一步加強司法機關的監督。有了完善的法律,加強了執法的力度,還需要司法機關的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力將會被濫用,通過監督,進一步保證法律的實施,做到公平公正。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建設有著相互矛盾的一面,這就需要將二者的關系妥善協調與處理,不能重此輕彼。首先,發展以節約資源、能源為主要方式的循環經濟,努力改善生態環境。以前,我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漫灌式、粗放型的,在生產要素方面投入多,通過消耗過多的資源來保障經濟的發展,導致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生態系統惡化,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為此,國家逐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以節約為主的循環經濟,對一些能夠重復利用的資源多次循環使用,解決資源浪費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其次,以低碳發展方式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可以通過相關政策和激勵措施的推行,鼓勵公司和企業發展一些高科技、無污染的新型產業。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減緩全球氣候變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低碳時代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必須樹立高效、低排放為標準的低碳理念,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從小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最后,發展創新經濟,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新形態。當今世界的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綜合國力里面,經濟和科技是關鍵,這為創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通過實現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開發新的創新模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久久為功,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事業,我們要切實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辛俊會 單位:中共民勤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