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
時間:2022-04-28 10:59:19
導語: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質量發展要求下,高職院校承擔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責任,財經類高職院校每年培養出的會計專業學生數量有很多,但這些學生未來的就業情況堪憂,因此,“如何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我們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本研究基于國家高質量發展、社會持續進步的迫切要求,通過對基本概念的介紹,聯系高質量發展與高職教育,討論我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再細化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以期尋求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大數據與會計;就業能力;高職教育;校企合作
自2005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以來,高職教育已對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2017年“高質量發展”概念的提出,為高職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高職教育要將未來發展重點放在質量上。學生就業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大難點和痛點,盡管表面數據能看到每年有96%以上的就業率,但真實就業率指標有一定落差。因此,高質量發展下,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學生高質量就業問題,如何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高職會計專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高職會計專業是2021年以前的專業名稱,隨著時代的進步,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自2021年9月起全國高等職業院校統一將該專業名稱修改為“大數據與會計”。該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在中小微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商業銀行、集團公司、數據分析中心、事業單位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共享服務、金融投資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夠進行大數據會計業務邏輯處理和系統分析工作。該專業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技術素養,掌握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管理、戰略與風險管理、大數據技術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費計算與繳納、財務大數據分析、智能會計等工作的知業務、懂技術、會操作、能管理、守初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學生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概念始于二十世紀初,英國經濟學家Beveridge提出“就業能力”即“可雇傭性”。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是指實現大學生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生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知識技能是否扎實、就業心態是否端正、是否有適應崗位的實踐能力等。鄭曉明在其《“就業能力”論》中指出,內容上學生就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應聘能力和適應能力等。
二、高質量發展與高職教育
(一)高質量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1.變革人才培養方案,符合時代特色?,F今這個時代,可以用幾個關鍵詞形容: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財務共享,這給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職院校要不斷變革人才培養方案,使育人成果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2.修訂課程標準,融入思政元素。高職課程標準要在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不斷修訂,課程目標設定、內容項目化重構、各任務重難點突出,結合具體內容的思政融入,每一環節都需要不斷完善,以滿足高質量發展對高職教育的新要求。3.提高人才輸出質量。高質量發展要求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單滿足于專業技能、操作能力,更強調高職人才個人素養、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人工智能的發展使用人市場對位于傳統金字塔低端的機械化工作人才需求越來越少,這迫使以傳統輸出一線操作技能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必須想辦法提高人才質量,以解決高職學生就業的問題。
(二)高職教育體系的完善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1.高職教育體系的完善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梢酝ㄟ^優化頂層設計、重構專業布局、深化改革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等來不斷完成教育體系,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長遠發展。2.高質量職業教育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年會上指出,“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基于國家發展階段、必須支撐國家發展目標、必須服務國家產業戰略、必須支撐科學技術進步、必須對接社會市場需求”。事實證明,70多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創造的業績成果豐碩,已為、還將繼續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三、高質量發展要求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解決我國人才市場就業矛盾的需要
常年來,我國人才市場一直存在著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大量的勞動力供給與企業需要人才的勞動力缺乏的事實。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素質、能力等方面,可能與用人單位需求不相符。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后果是就業矛盾的不斷突出。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二)高質量發展下高職教育的內在要求
目前,高職畢業學生存在一個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的缺點,即能力缺乏。這里所說的能力不僅是文化基礎的學習能力,還包括專業技能、領導能力和服務意識、綜合素質等。高質量發展下高職教育需要從這些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并明確考核指標,達到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目標。
(三)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成功就業的必要條件
就業能力是指獲得某項崗位的全部能力的總稱。一個高職畢業生想要在應聘崗位時脫穎而出、在工作崗位上持續勝任、在崗位發展過程中一帆風順,必須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溝通交流能力、學習能力、個人魅力等等。所以說,學生提升就業能力是成功就業的必要條件。
四、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因素
1.社會大環境提供的就業機會不完全公平公正。社會風氣和人際關系的影響,少數求職者在應聘時,比其他求職者有優越條件,比如他(她)的父親是“誰誰誰”,她是女生、他是男生等等。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人際關系,使求職者在應聘時,偶爾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結果。2.社會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受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影響,不同地區提供的就業機會不等,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就業,造成“經濟發達地區人才緊缺,經濟欠發達或貧困地區無人可用”的現象。另外,行業發展的不平衡、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也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產生影響。
(二)用人單位因素
1.聘用條件對學生就業能力直接提出要求。根據網頁調研數據,90%以上的用人單位在發布招聘信息時,將崗位聘用條件和崗位職責分條列出。崗位聘用條件往往也成為大學生在校期間努力提升就業能力的參考依據。如對英語四、六級的要求,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對一些專業軟件應用的要求,對溝通交流能力的要求,對專業對口的要求,對戶籍的要求等等。2.聘用信息存在區域局限性和時間局限性。一方面,受企業規模和企業位置的影響,用人單位的聘用信息存在區域局限性;另一方面,受網頁數據留痕的影響,一些企業聘用信息已過期卻未及時刪除或說明。以上兩種情況都可能使求職者不能準確獲取用人單位的信息。
(三)高職院校的因素
1.培養模式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或修改都需要建立在充分進行企業調研的基礎上,而很多院校在實際撰寫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并未取得足夠真實的數據,只是參考過往資料或理論數據,這就使培養模式與市場用人需求不一致。2.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雖然教育部門、學術界都在強調高職院校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還是有很多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使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不到足夠的鍛煉,影響就業成功率。3.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匱乏直接影響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半p師型”教師是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主導力量?,F實中,高職院校在人才招聘時更多關注的是學歷,傾向聘用剛出校門的高學歷博士,但這些人才可能缺乏企業實踐經驗,針對這種問題,學校選擇鼓勵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但實際操作時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提升教師實踐技能的目的。教師實踐技能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五、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策略
發達國家已將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納入公共政策的重要內容,我國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應注重社會、用人單位、高職院校方面的相互配合、積極行動,形成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策略。
(一)社會方面
1.社會監督,規范就業社會大環境。各個地區要建立統一、開放、規范的人才市場,建立對外開放的免費網絡平臺,建立合理的大學生就業價格區間,對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應聘學生雙方的誠信度進行監督,規范就業社會大環境。2.共同富裕,推動社會經濟均衡發展。不斷提高先進生產力,局部帶動整體,先富帶后富,把握當前立足長遠,鼓勵全國人民努力工作、辛苦創業、提高收入,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經濟均衡發展。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行業經濟的均衡發展會給大學生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用人單位方面
1.規范入職培訓,提升求職者的崗位技能。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應制定規范的入職培訓內容,明確培訓目標,使新員工快速的認識企業背景、了解企業文化、熟悉工作環境、融入同事關系、了解工作崗位。入職培訓還可以穩定新員工情緒,使其愿意長期留在企業。2.選擇大型招聘網站發布招聘信息,規范應聘流程。前程無憂、智聯招聘、58同城等都是比較大型的招聘網站,用人單位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長期合作的一個或多個網站。同時,用人單位應制定規范、嚴格的應聘流程,筆試、面試、體檢、錄用,依次在招聘網站上進行公示。3.參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用人單位應積極與高職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如成立訂單班,接收在校大學生進企業參觀、實踐,接收畢業生進企業實習,企業專家定期進校進行專業經驗宣講,接收高校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等等。
(三)高職院校方面
1.合理分配企業專業調研工作,建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數據基礎。二級學院應高度重視專業調研,成立專業調研小組,撥給一定的專業調研費用,制定規范的調研費使用機制,指定調研企業范圍和數量,運用計算機技術,成立專業調研數據庫。教師根據真實的專業調研數據,撰寫人才培養方案。2.將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納入課程體系。高職院校現有課程體系中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理論和實踐)、選修課程、拓展課程等,這樣的課程結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素養和專業技能,但到了求職面試環節,學生還是不能應對自如,因此,需要高職院校將求職相關內容也納入課程體系,比如在拓展課程中加入職業培訓類課程。3.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辦公室。學校牽頭成立就業服務辦公室,專人管理就業服務工作,定期開展就業講座等活動。在學校官網建立就業信息網鏈接,就業信息網定期不定期轉載較好的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定期發布大型人才市場就業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李曉娟.Y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胡美秀.基于競爭優勢的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商業會計,2014(04):124-126.
作者:查小玲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等繼續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
- 下一篇:山區水土保持工作與可持續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