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PBL教學與人文教育探討
時間:2022-04-28 15:54:31
導語:病理學PBL教學與人文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中蘊含豐富的人文教育理念,按照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基本原則,在病理學pbl教學實踐中將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進行有效融合,真正發揮PBL教學法的優勢,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從課程考試成績和綜合問卷2個方面來評價PBL教學中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提出病理學PBL教學中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的關鍵在于要把握好人文教育的“度”,提高專業課教師的人文教育意識。
關鍵詞:PBL教學;專業教育;人文教育;病理學
1病理學PBL教學中蘊含豐富的人文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價值”,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也是現代醫學發展和醫學教育的根本要求[2]。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專業知識與人文教育要融會貫通,使醫學生明學理、明醫理、明情理、明真理,增強“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專業思想,培育職業情懷,激發學習動力,才能實現育人目標。病理學是一門與醫學臨床課程緊密銜接的基礎課程,具有臨床性質,包含多學科的知識,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為了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很多教師應用PBL教學,以具體病例為先導,引導學生參與問題式討論內化知識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實質上PBL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理念,在應用PBL教學時不能把專業知識的教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完全割裂開來,應該從課程特點出發,構建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全方位育人體系,更好地發揮PBL教學的優勢,更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2病理學PBL教學中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2.1教學組織
本文以腫瘤章節為例,按照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基本原則,將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分為3個階段進行教學設計。見圖1。2.1.1第一階段課前準備課前準備要完成病例設計、問題預設和學生分組3項任務。教師在課前與臨床腫瘤科教師進行探討,精心篩選能夠很好體現專業知識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腫瘤臨床病例。本課程選取了腫瘤中晚期患者1例,多發轉移,失去臨床治療價值,從對腫瘤患者的關愛情懷導入。問題預設環節是病理學PBL教學的重點,本課程預設的10個問題中有7個是專業問題:如腫瘤的異型性、腫瘤的組織結構等;有3個是人文教育問題:醫患關系問題1個、醫療與社會關系問題1個、職業素養問題1個;使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在腫瘤章節PBL教學中,教師按照教學情境的角色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為醫生組、患者組、患者家屬組。角色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如針對中晚期腫瘤患者治療方案,醫生組會給出手術聯合化療、姑息治療等可選擇方案,患者組和患者家屬組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極大調動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度,分組研討既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專業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2.1.2第二階段課程教學腫瘤章節PBL教學中,教師針對教學目標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講授,并引導學生圍繞創設的問題進行組間討論,預設問題中專業問題占70%,學生小組圍繞專業問題進行研討,能夠促進專業知識的內化吸收。預設問題中30%比例的人文教育內容,學生小組圍繞醫患關系、醫療與社會關系、職業素養問題進行討論,教師把握討論的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對人文教育問題尤為關注,討論熱烈,活躍了課堂的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由“教師講學生聽”轉換為“學生講教師聽”,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2.1.3第三階段問題總結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觀察者、引導者、促進者,對本節知識點進行總結,建立點、線、面的知識框架,對學生課堂表現及知識掌握程度作出評價。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切實關注和理解人文問題,并適當進行課程“留白”,引導學生圍繞相關問題進行自主思考。
2.2教學評價
本研究從課程考試成績和綜合問卷2個方面來評價PBL教學中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學生成績=期末成績(60%)+實驗考試(30%)+平時成績(教師評價5%+學生自評、生生互評5%)。平時成績考核點落在學生參與課程的狀況,如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課上討論等[3]。把人文素養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學生溝通表達能力、同伴關系良好、團隊協作意識等。34%的學生平時成績得8分,近50%的學生平時成績得10分。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激發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我們對比了2015級、2016級中醫學專業病理學期末考試,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2015級學生平均成績為73.05,采用人文教育融入PBL教學模式的2016級學生平均成績為75.31。結果表明,PBL教學中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培養了學生對于生命的敬畏,對未來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學習熱情,提高了病理學教學效果。我們通過網絡問卷評價病理學PBL教學中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調查問卷主要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人文關懷感知、人文素養5個方面內容。對2016級中醫學專業4個班級,共121人進行問卷前測和后測,比較前測、后測得分,結果顯示,學生認同PBL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人文關懷和感知能力顯著增強,人文素養得到了提升。見圖2。
3.把握好病理學PBL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度
這個“度”有3層含義:(1)廣度。即人文教育包含的內容。在病理學PBL教學實踐中,從醫學法律層面、醫學倫理教育層面和醫者仁心的道德層面進行病例與問題的設計,既符合病理學課程特點,又把握了人文教育的內容。(2)深度。即人文教育應貫穿于病理學PBL教學的全過程,從問題的設計到問題討論,再到問題的總結,每個環節都要融入人文教育的要素,使人文教育成為病理學PBL教學的靈魂,增強專業課程教學的感染力。(3)適度。病理學課程教學的重點是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人文教育所占比例要適度。實踐證明,專業知識內容占60%~70%的比例,人文教育內容占30%左右的比例較為合適。
4提高專業課教師的人文教育意識是病理學
PBL教學中專業課程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效融合的關鍵美國學者勞厄說:“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仍然留在你心中的那些東西”[7],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靈魂,對醫學教育來講意義更為重要。教師要想把內容繁雜枯燥的醫學基礎課程講好,不能僅僅局限于針對專業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必須賦予課程教學以“情感”和“情懷”。運用PBL教學法改善教學主體關系、增強教與學互動,挖掘PBL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要素,讓PBL教學因為具有人文的要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引發學生對專業認知的情感共鳴,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使醫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更獲得高尚的人文精神與道德情操的熏陶,實現醫學教育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鳳丹,楊萬山,李香丹,等.病理學實習教學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2):972-974.
[2]曲巍,張錦英.醫學人文與醫學教育改革[J].醫學與哲學(A),2015,36(4):1-3.
[3]胡敏,韓要武,錢琛,等.基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形成性評價考核體系在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1):63-64.
[4]萬磊,劉健,黃傳兵,等.基于“卓越醫師”培養的PBL、CBL、Seminar多軌模式在中醫風濕病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4):1-2.
[5]周路紅,王蓓,李俊.醫古文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4):3-5.
[6]李霞.思政教育融入康復評定學專業課程的改革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4):164-166.
[7]濮燕屏.論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1):33-36.
作者:于丹 王瑩 潘茜 王哲 井歡 高原 劉春英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 上一篇:冰雪產業與體育職業教育發展探討
- 下一篇:木版年畫藝術文創產品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