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對策
時間:2022-05-06 09:44:12
導語: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適應國家發展要求
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初步展開,各行業領域對于實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有了較大提升,為了滿足各行業領域的人才需求,必須從教育改革入手,對面向社會輸送工程科技人才的理工科院校提出全新的人才培養需求[1]。可見,對于實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已經逐漸成為未來理工科院校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
1.2降低學生就業難度
從學生發展的視角來看,當前國內很多理工科院校雖然開展了新工科建設,能夠將新工科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來,但由于很多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仍存在明顯不足,其教學質量與實際教學效果往往會受到師資力量、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基礎設施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不強,在求職階段也很難從其他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職業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2]。有效的實踐教學改革能夠幫助高校改變各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現狀,通過各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對實踐教學的形式、內容、教學條件等加以優化,并在課時、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出合適的調整,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降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難度。
2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2.1調整專業課授課方式
理工科院校在開展專業課教學時,基本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傳統的授課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專業課實踐教學需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完成實踐任務,若因為教師經驗不足而出現實踐指導不到位、學生實踐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等情況,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對授課方式做出調整,將原本的標準班授課(30~45人)改為小班制授課(10人左右),同時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可以對每位學生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對其進行精細化的實踐教學指導及問題講解,準確了解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以便于對實踐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做出更具針對性的改進和優化。
2.2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從新工科建設的角度來看,由于理工類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需要以培養實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為目標,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等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因此專業課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與學科理論知識素養,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及豐富的實踐經驗。針對這一要求,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以組建雙師型教師團隊為目標,引入或培養更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良好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以適應本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要求[3]。例如,在人才引進方面,高校不僅要將實踐能力、實踐經驗納入到教師選聘的主要標準中,同時還可以將實踐課教師與理論課教師的選聘工作區分開,適度放寬實踐課教師在理論知識素養、學歷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于在短期內滿足專業課實踐教學的教師需求。在雙師型教師培養方面,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專業實踐平臺等方式,增加專業課教師參加相關工作實踐或進行日常實訓的機會,幫助其積累實踐經驗、鍛煉實踐能力。
2.3轉變實踐教學模式
為提升專業課實踐教學效果,解決課時不足、學生實踐機會較少等問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對專業課實踐教學模式做出創新調整。例如,在實踐類專業課課時安排較少的情況下,調整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課時分配,提高實踐課在專業課總課時中的占比,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借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部分理論課教學轉為線上網絡課程,或通過建立學習平臺、整合學習資源等方式,引導學生自學基礎理論知識,彌補理論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從而將更多線下課堂教學時間投入到實踐教學中來,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間的聯系,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實現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機會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將工作室教學模式應用到專業課實踐教學中,與小班制授課方式相結合,由實踐課教師帶領學生組建工作室,并結合相關實踐項目展開教學,指導學生完成各類實踐任務,使學生擁有更多參與專業實踐的機會。
2.4完善教學基礎設施
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必須要以完善的教學基礎設施為支撐,在基于新工科建設的實踐教學改革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根據實踐教學的實際需求,持續推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類軟硬件設施配置,為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在硬件設施方面,應加快對各學科專業實驗室的建設與更新,面向全體師生開放,使其擁有開展專業實踐活動的條件和機會。在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建立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開發各專業的相關實踐項目,使學生能夠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完成真實度較高的各類實踐操作。
2.5改進教學評價機制
在實踐教學改革中,由于新工科建設是以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為目標,強調理工科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發展,因此在改革教學模式、授課方式等方面的同時,也要改進專業課教學評價機制,使其與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在考核方式上,可將創新型實驗、自擬實驗等類型的實驗考核納入到學期末考核體系中,以便于準確了解學生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素質的發展情況。在教學評價標準上,要更加側重過程性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在完成實踐考核過程中體現出的能力,保證評價考核結果的客觀性、全面性。
3結語
隨著新工科建設的持續推進,各理工科院校認識到了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實踐教學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以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從授課方式調整、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貫徹落實了科學的實踐教學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露,羅曉燕,劉博,等.面向新工科的“多元交叉”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21,19(01):53-58.
[2]徐麗霞,隋鳳利,黃貞益.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考[J].高教學刊,2020,(02):123-125.
[3]張現磊.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設備管理與維修,2020,(12):43-45.
作者:張欣婷 單位:長春電子科技學院
- 上一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