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學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5-06 14:45:20
導語:高中文言文教學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學質效的提升,不僅依賴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樣也離不開教法的優化。本文以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課文為例,在分析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優化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夯實基礎;教法優化
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巧的把握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新課改背景下,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因而有必要從夯實基礎的角度對教法優化策略進行探究,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切實有效的教學指導。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目標過于功利,背誦式教學不利于文言文基礎的夯實由于中小學教育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學的目標始終存在著明顯的功利化色彩。相較于語言藝術、語文思維、文學內涵等,教師更加側重對文章大意的解讀和考點知識的提煉。這種以考試為唯一目標的背誦式教學,使得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卻無法有效提升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及古文運用能力。2.教學思想過于僵化,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些中學語文教師文言文素養不高、思想僵化,許多教師只能結合教材和教輔材料進行文言文教學,沒有真正了解和把握文言文中的蘊涵的深刻思想,對作者的時代背景、個人性格等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導致教學時對文言文的內涵解讀浮于表面,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文言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造成教學質效的低下。3.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未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的作用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生已經通過文言文學習,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一些相關知識,但許多教師仍然采取“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未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沒有有效組織學生開展互動學習,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導致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思維受限,核心素養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
二、優化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1.優化課前預習,促進課堂教學精準高效課前預習是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優化。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既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課前預習,也要考慮到學生對于長篇文言文的整體把握能力,對學生的預習活動給予一定的指導,以確保預習的效果。除了課文內容以外,課前預習還應當盡可能地囊括作者概況、文章的歷史背景等相關資料,使學生最大程度地了解相關資料,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例如,在《短歌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內容,對三國時期的政治、歷史、經濟、軍事等進行適當的了解,特別是對作者曹操的奮斗歷程進行深入的了解,從而更深刻地領會曹操創作《短歌行》的目的和心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布置三個預習提示:第一,熟練閱讀全文,把握樂府詩的韻律和節奏;第二,對照課本,必要時借助參考文獻或網絡檢索,識別每一個生詞的讀音和含義,并結合上下文領會其深意;第三,結合作者的歷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歸納和提煉。通過這一系列的預習提示,學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高效預習。在課堂教學的前期,教師可以采取導學、領學及驗收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視,解答學生在預習階段發現的問題,使課前預習與課堂教學活動更加有序地銜接起來,促進教學質效的提升。2.優化歸納引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歸納總結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引導,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文言文詞性、句式及特殊詞句的歸納技巧,使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從而更加自覺地開展自學活動。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全文進行反復誦讀,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實詞、虛詞用法及大意之后,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歸納和提煉。當有的學生過于深究文中的復雜詞句時,教師要適當地進行引導,讓他們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特別是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對鄭文公勸燭之武,以及燭之武勸秦君的語言策略進行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如何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來勸說對方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特殊詞句,著力夯實文言文理解和運用的根基,使學生的古文素養得到切實提升。3.優化互動教學,推動學生思維和認知的發散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互動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在相互交流和文言文運用中加深對古文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更好發展。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互動教學的環境,讓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選擇一篇文言文,在獨立閱讀之后進行小組討論,摘抄文章的優秀字、詞、句,分析作者撰寫此文的目的,分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從而從不同角度進行文章解讀,促進文言文學習質效的提升。例如,在《過秦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習小組進行閱讀和討論,深入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對文中的描寫手法和遣詞造句進行精讀,并提出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如有的學生提出秦亡不僅是“仁義不施”,同時還有刑罰嚴苛的問題,刑罰過重導致了百姓的群起反抗;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國家治理與班級管理一樣,都離不開嚴格的紀律約束和管理,但同時也需要關注人民的生活,嚴管厚愛才能夠治理好國家。當然,也有學生從課文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如“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等句子,文字對仗、結構工整,反映出文言文對用字的高度藝術追求。在互動教學中,學生不僅強化了對文言文的理解,還與其他同學或教師形成了觀點的碰撞,促進了學習效果的不斷深化。4.優化課外閱讀,提升學生文言文的知識積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是推動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有效補充教材內容的不足,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積累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文言文水平的逐漸提升。課外閱讀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對教材以外的文言文進行隨意閱讀,而要圍繞教材已有的文章,幫助和引導學生搜集結構相似、主題相近、內容相仿的閱讀材料,從而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一些具有重大歷史背景的文章,可以選擇同一時期的文言文進行略讀,使學生既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該段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知識。例如,在《鴻門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史記》一書,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了解司馬遷乃至西漢時期的文學知識,同時也能夠學習和掌握書中記載的名人軼事,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進行精美詞句的摘錄,特別是在不同篇目中反復出現的詞句,要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探討該詞句的特殊含義,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的特點。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六國論》《阿房宮賦》等其他敘述春秋戰國歷史的文言文,與《鴻門宴》的主旨、結構、內容等進行比對,分析不同時期的文人對于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以及行文、措辭的特點,進而剖析作者在進行歷史解讀時的個人心境,指出客觀記載歷史與借古喻今的區別。通過課外閱讀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的文言文知識,還能夠在文章比對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意,認識到“文隨心動、情由景生”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從更加宏觀的層面感知文學、領悟文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提出,使得中小學語文教育更加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夯實基礎、培養習慣、增強興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優化教法,在文言文教學中幫助學生筑牢根基,讓教學活動取得更加優異的成效。
作者:許靜
- 上一篇: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寫作教學改革路徑
- 下一篇:國內外醫保總額預算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