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大道街拍攝影藝術研究
時間:2022-05-09 08:57:28
導語:森山大道街拍攝影藝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于對日本社會獨特的觀察與影像表現,森山大道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日本代表性攝影家。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只是順著自己的興趣和欲望,想要拍攝空氣中飄著緊張感的街頭照片”,森山大道認為自己是憑著本能和生理學的反應來拍攝的,他覺得他所拍攝的景象沒有好壞之分,而且他一再強調,如果這個世界有因果邏輯的話就不精彩了,每個攝影師都是一個時代的“鏡頭”,他們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和美學觀點,拍攝出來的照片都是對外界碎片的搬運和復制。基于這種隨機性,森山大道憑著自己的直覺拍照,所以搖晃感、失焦感、顆粒感和黑白度對比構成了他特有的攝影風格,使得他的作品更符合人性和貼近生活。
關鍵詞:森山大道;街拍;藝術功能
一、森山大道心中的街拍
森山大道認為街拍攝影就是把大街小巷某個景象的瞬間化作永久記憶。在他眼中,一張張的街頭照片如同“良物”,體現著某個時間或時期的特征。比如人們可以從東京街頭的各種照片中感受那個年代獨有的生活氛圍。如果在某個時間翻開這些照片,無論是很久之前拍的或是最近拍的,觀者都能感覺到其中保存著拍攝瞬間的時間、光和事象。因此森山大道認為街拍者就如同街頭的獵手,對于街頭出現的任何景象都不應該放過。同時他還認為街拍者也要有一顆想要表現自己的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用心聆聽世界發出的各種聲音,然后用相機將自己內心的各種欲望清楚地呈現出來。拍攝的過程是一個雙向觀察的過程,因為拍攝者通過鏡頭來觀察自己周圍的人或事物,而欣賞者通過照片了解拍攝者拍攝時的心境和所想表達的意圖。
二、森山大道攝影風格的形成
童年的森山大道由于種種原因,不斷地搬家和更換學校,這導致他無法適應頻繁變化的生活環境,慢慢形成了憂郁的性格。他經常游走于市區的大街小巷,所以他攝影作品中的一景一物基本都來自他在街頭巷尾的所見。森山大道曾把自己比作“海參”,“在平靜無波的海底呼呼大睡,與人情社會隔絕,在始終模糊又懶散的海參記憶里,獨自漂蕩玩耍”。森山還戲稱自己是一個只想拍照的老頭子,無論什么時代,不管哪個年代,都跟他沒有關系,而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定格在鏡頭里,讓后來的欣賞者們透過他的鏡頭來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他認為作為街頭攝影師應該正視一個現實———街頭是不斷變化的事物,大街小巷生動而真實,攝影師要保持客觀,記錄街頭變化。森山大道希望世界上能有“肉眼相機”,這樣他就能把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都拍下來并存儲到芯片上。在一次采訪中,有記者問他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是看向他所拍攝的景象還是景象“走”進他的鏡頭,他的回答是:“我感覺是雙方的,只是迎面而來的感覺更強烈一些,外界的各類事物會闖入你的眼中,在街頭的時候,包括眼睛、身體細胞在內,看與被看、拍與被拍的關系都是相對的,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照片,往往都會在拍到別人的同時拍到自己。”
三、森山大道式的攝影風格
(一)照片拍攝風格的碎片性和抽象性
森山大道的攝影風格源于他對世界“原汁原味”的觀察———直白而原始,隨機性也較強,也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所折射出來的情感,往往是由后來的欣賞者所反饋出來的,加上森山大道自己更偏愛黑白對比和帶有顆粒感的風格,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沒有明確的主題,讓人看了之后,仿佛置身于迷幻般的世界,這也正反映了他作品的抽象性特征。另外,森山大道的作品無論是人物、景色還是動作都僅由一個個內容不同的照片組合,這樣的風格完全打破了當時日本社會對于攝影構圖的認知。因為當時很多人并不理解隨機性和抽象的結合才能反映時代和人心的真實特征。雖然在今天看來很多構圖能被人們普遍接受,但在當時,這受到了批評和指責。雖然相機是復制的機器,但是因為它摻雜了個人的憤怒和傷感等情緒,使得照片具有很強的記憶性。森山大道把這種粗糙的質感變成了自己的風格,在數字攝影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他的照片依然具有獨特的思考性和敏感的視覺沖擊力。這種不經過設計的攝影技巧,是時代特征的彰顯,正如森山大道在《犬的記憶》中所說:“作品本身所傳達的是憤怒、悲哀,但在一瞬間我看到了他溫柔的一面。”森山大道認為攝影是光與時間的化石。而相機的作用就是可以把這個瞬間化作永恒記錄下來,然后通過相紙和印刷等產出實物,使得這些記憶在紙上“石化”。這些記憶可以告訴后來的人,關于過去、現在的很多東西,同時它也可以向人們展示很多關于未來的憧憬。
(二)照片內容的具象性和抽象性
森山大道認為攝影的作用在于向世人展示一種鏡像而非折射人物或時代的歷史凝重感,比如他作品中的女性常常都是匿名且不具體的,而且他會刻意把女性的臉龐和五官進行模糊處理,使視覺模糊化。正是這樣的模糊感使人們覺得他的作品充滿了神秘感和故事性,留給了人們充足的想象空間,這種兼具抽象和具象的攝影內容使人們對森山大道的攝影風格又多了幾分遐想,當然也有一些人對他的這類攝影內容和風格提出質疑,覺得他的攝影內容過于繁雜,沒有主題。面對人們的指責和批評,森山大道有著自己獨有的執著,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信念或主義都可以被懷疑,而且相信鏡頭就能喚醒世人對社會問題的認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此攝影者應該形成自己獨有的攝影視角,然后通過這個視角為后來的欣賞者提供一個可以認識并思考的先前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欣賞者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編織和遐想他們未曾到過的地方和未曾結識的人或實物,正如森山大道在自己的書中所說:“我表達人們對欲望的渴求通常多用黑白色而非鮮艷的彩色,因為我覺得黑白色是抽象性和具象性的統一,而且人們在最開始的時候和生命終結的時候所看到的都是黑白色,這樣的攝影風格更容易讓他們到達彼此象征的美好世界。”
(三)森山大道攝影的視角主題———紀實
攝影是圖像對于人眼直接作用的體現,通過攝影,人們能觀察到平時不被注意的事物,如哭泣的孩童、悵然若失的少女、街頭巷尾曬太陽的流浪狗,再或者匆匆忙忙通勤的上班族以及形形色色的街頭小販和剛剛走出酒吧的踉蹌醉漢。從地域性上來看,每個人所熟悉的事物是不相同的,而攝影恰好就是讓人們看到平時熟悉事物的另一個角度。森山大道認為把生活中的人或物拍攝出來,是對這個世界最直觀的感受,正如他在《日本:一個攝影的劇場》中所說,日本的大街小巷和市井生活都是他的素材內容。后來他在《新宿》作品集中描述:“夜晚,我從歌舞廳出來的時候我手上拿著照相機,從一個站走到另一站,總感覺脊背發涼,雖然沒有什么事情發生,尤其是走在街道的后巷,形色匆匆的人們在路燈的照射下變成了一個個的影子重疊在一起,當我拿起相機拍攝的時候,這一個個的影子仿佛蠕蟲一般挪進我的取景框。”森山大道有時會把自己比作動物,比如他曾把自己比作狗,每天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大街小巷,他也時常把自己比作海參。然而無論是哪種比喻,森山大道都會從它們的視角靜靜地觀察這個不斷變化的環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森山大道與尋找自己目標的行為產生了重疊,即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世界。
(四)森山大道的影調結構與畫面構成
森山一直認為攝影是攝影者自己情感的體現,是攝影者透過自己的視角所看到的這個形形色色的世界。由于童年經歷所養成的氣質,森山的作品多以灰色為基調。森山大道認為灰色比較有張力和震撼力,這也是他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而且在拍照的時候,一般都是朝著自己所看到的或邂逅的人或事物隨手拍出來,森山認為如果要調色或調角度,那不免有些刻意了。另外,森山大道在構圖方面主張用4×5比例的豎構圖樣式,他認為這樣的構圖風格最能表現他心中的情感,同時他習慣用35mm的鏡頭。森山大道在夜晚拍攝海報時會用傻瓜相機的閃光燈功能,他認為傻瓜相機的閃光燈亮度會在TRI-X的膠卷上呈現不一樣的變化。在拍攝時,森山大道強調快門優先,他認為擦肩而過的事物,或者是突然感受到的東西,如突然出現的小貓或偶然路過的街頭招牌都是攝影者需要抓住的瞬間。再者,森山大道在后期制作方面也比較隨性,喜歡憑自己的感覺裁剪。森山大道還有個習慣就是他會在暗房里創作新的圖像作品。熟悉他攝影作品的人會知道他拍攝的作品往往有兩到三個版本,所以在森山大道的作品展覽中,觀者們會看到他對于同一個作品的不同賞析方向,有的時候這也會讓觀者產生許多疑惑。曾經有人購買了森山大道兩幅相同的“流浪的狗”的照片,“兩只狗”像極了古代守護家園的門神,這使得購買者好奇于森山大道的創作靈感。森山大道極具運動感、高對比度、高噪點的攝影風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的市井生活,以及他自身對街拍攝影新的認知,同時也打破了日本當時對于攝影構圖的常規要求,利用了當時日本大眾對于“影像比文字更直觀可信”的觀念,呈現給大眾真實的社會萬象。森山認為攝影的本質是一種記憶而非單純的記錄,而攝影的過程是從兩個視角把一系列的記憶串聯起來的過程,一張張的照片仿佛時間的化石一般承載著歲月和記憶的傳承與變遷,如同記錄光影的神話向后人一遍遍地傳遞著專屬于某個時代的氣息。正是基于這樣的立意指導,森山大道獨特的攝影風格和藝術思維為后來的攝影者提供了更理性的思考空間和攝影啟迪。
參考文獻:
[1]森山大道.晝之校夜之校:森山大道論攝影[M].陶玲玲,譯.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5:62-63.
[2]寺山修司,森山大道.劇場寫真帖[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124-125.
[3]森山大道,上田義彥.森山大道[M].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7:16-17.
[4]張雄,王彬.現代攝影基礎[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3-25.
作者:王世宇
- 上一篇:碎片化學習法在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
- 下一篇:互聯網+政務服務縱深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