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5-09 09:54:03
導語:醫學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改革創新發展對職業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醫學教育教師專業化是促使高職醫學專業教育教師成為專門人員、提高專業地位的過程,即培養教師職業化、技能化、社會化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不僅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教師自身價值的重要措施。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反映出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的問題,成為教育改革的制約因素。該文探討了如何更好地促進醫學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專業發展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閱讀和學習石偉平、匡瑛主編的《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相關期刊,了解當前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趨勢。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師是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校本資源。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是職業教育教師整體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1]。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有自身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培養制度。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體現了終身教育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既包括學科專業性發展,也包括教育專業性發展。國家不僅對任職教師有規定的學歷標準要求,還對教師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有一定要求。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合理的知識結構基礎上,具有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并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的問題。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思想、知識、技能等方面更新、學習和完善的過程[2]。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我國教育實踐改革的重要理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教師已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合作者。目前,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全國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努力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專業精神。醫學檢驗專業主要通過理化等方法對臨床標本進行檢驗,是一門融合了多種醫學知識的學科,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成熟,其在臨床醫療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醫院檢驗科的發展日趨標準化、網絡化、多樣化、高度自動化,醫學檢驗技術也日漸成熟,社會大量需求具有扎實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操作技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3]。教師是專業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角色,為此,培養具有豐富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臨床實踐技能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醫學技術人才的必要保障。
1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1.1教學工作任務繁重
醫學檢驗專業就業范圍廣,與醫學高職院校相比,醫院能提供更好的職業待遇和發展平臺。大多數畢業生選擇進入醫院檢驗科工作,導致醫學高職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師資源普遍匱乏。由于師資力量不足,除教學這一基本任務外,專業教師還要從事學生管理或兼職行政工作,工作量較大。此外,學校更加注重對教師科研能力的考核,導致教師投入教學的時間和精力不足。
1.2教師教育能力不足
大部分高職醫學院校醫學檢驗教師的職業經歷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經過臨床檢驗的相關實踐就直接參加專業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臨床經驗和專業實踐能力不足,醫學檢驗專業教學工作無法有效開展。此外,由于師資隊伍人員不足,教師只能在寒暑假期間提升臨床技能水平。但由于教師的學習意愿和耐力不足,加之校企合作醫院對專業教師缺乏考核機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約束,臨床專業實踐形同虛設。
1.3對醫學高職教育認識不足
醫學高職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學應由具備相關醫學教育背景的教師擔任,而大部分醫學專業畢業生更愿意選擇到以醫院為主的醫療機構就業,尤其是學歷層次高的研究生,導致醫學高職院校的在職教師大多是本科學歷。本科教育階段的教學要求不是很高,醫學相關專業知識教育相對淺顯,導致教師的專業知識基礎較薄弱,對科研缺乏正確認識,無法形成系統的科研知識構架。此外,醫學專業專任教師雖然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對教育教學沒有形成全新理念,在教學技術、課堂管理和教育心理學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1.4專業能力發展不均衡
教師的專業能力表現在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其中,教學能力是教師最基本的能力。但由于高職院校更注重對教師科研能力的考核,將教師科研能力與職稱評定、評獎評優等掛鉤,誤導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使專業教師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科研上,減少了對教學工作的投入[4]。
1.5偏重于培養學術人才而忽視實踐
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育應將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緊密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醫學檢驗人才。但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強調原理、方法等基礎專業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技能的培養,加之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學生在知識學習和技能提升兩個方面都不能達到臨床工作的實際要求。
1.6缺乏有效的專業發展評價體系
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有效的、持續性的評價手段。醫學高職院校教師評價多為終結性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側重于目標達成度,只看到了教學結果,忽略了對教師教育活動的過程性考核,導致教師不能及時進行教學改進和完善,較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手段
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大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必須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2.1網絡教研平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改變傳統的教研活動形式,提升教學互動效能,改善教學效果。利用網絡互動教研平臺、遠程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實施線上設計、在線研討、課堂教學、網絡評課、錄像課展示、教學反思“六步教研法”。網絡教研打破了學校區域之間的瓶頸,建立起跨時空的、開放性的互動平臺,實現了跨學校、跨區域的線上備課、聽課、網絡評課及交流,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2培養扎實專業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醫學類專業教師在參加教育工作之前雖然接受了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但所學知識停留在理論層次,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加之缺乏師范類專業教師的教學經驗,導致其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將課堂知識有效傳授給學生。教師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醫學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制定終身學習的目標,不斷更新自己的臨床醫學相關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臨床案例知識引入課堂,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此外,臨床上出現了很多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要求專業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臨床實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學術培訓等多種途徑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知庫,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2.3提高臨床實踐技能,促進教師向“雙師型”發展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具有實踐性、技術性、綜合性強的特點,以實驗實訓為載體的實踐教學尤為重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存在明顯不足,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存在學生參與度低、缺乏思考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是關鍵。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基礎技能、應用能力、綜合能力三階段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教學。當前特色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在力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專業教師,我們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操作技能以及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這就要求醫學檢驗專業教師定期參加臨床實踐以提升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5]。醫學檢驗專業教師進入臨床一線參加實踐學習,走出單一的教學環境,適應復雜、煩瑣的臨床檢測工作,盡快實現角色轉換。在承擔一定工作任務的同時,不斷增強臨床工作的責任心及風險意識,實現從教師到臨床技師的轉化,進而有效促進醫學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在臨床一線工作期間,專業教師要努力學習科室文化、質量管理、實驗室安全管理、危急值的管理與實施、服務臨床意識等崗位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學習檢驗的新方法、新技術,了解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將實踐所得的新知識和理念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避免學校教學和臨床實踐的知識脫節。這既適應了高職檢驗發展的需求,也提升了教師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同時在臨床實踐工作中,教師還可以收集血液、骨髓、腦脊液等體液涂片標本,為日常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素材。
2.4增強職業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醫學高職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升,醫學類專業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備受關注,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專業教師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育的主力軍,增強職業認同感可促進專業教師積極面對教育教學工作和生活,促進臨床醫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入職初期,要幫助專業教師樹立職業理想和目標,加強引導,凈化專業教師入職動機,激發專業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熱情。在職業適應期,要深化專業教師的角色認知,使其能夠很好地在“教師”和“臨床技師”兩種角色中找準定位與角色互換的契合點。在此階段,學校要關心專業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及情感方面的需求,通過人性化的幫助,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幸福指數。在職業穩定期,很多教師受年齡、學習力、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缺乏教育教學工作成就感,職業倦怠感加重,對繁重瑣碎、周而復始的工作缺乏熱情。為此,學校有針對性地幫助專業教師確立新的目標,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優化教、研、賽獎評優政策,為專業教師提供追求成功和獲取好評的平臺,促進專業教師的自主創新發展[5]。
2.5提升教、賽能力
通過教學競賽提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2012年,教育部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定義為醫學技術類,將其人才培養目標由“醫學高級人才”調整為“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要開展以技能為主線的教學改革,需要對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度調整。轉換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提升其教學能力,是實施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基于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原則構建的教學相長的學習交流平臺,可通過講課、競賽、教學名師的示范性授課等方式較好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并通過開展專家小組評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提供教學改進建議。開展“青藍工程”結對幫扶,根據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屬性,學校安排同教研室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的教師開展教學“1+1”幫扶工作,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2.6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高職醫學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醫學專任教師的重要力量,高職醫學教師的“雙師型”專業發展之路已成為醫學師資建設中亟待關注的問題[7]。相比于高等學院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隨著現代醫學職業教育體系的形成,國家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對專業教師的要求逐漸提高。“雙師型”教師數量較少會嚴重阻礙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工匠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高職“雙師型”教師,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更好地感染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成就感。
2.7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醫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注重加強醫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尊重患者,學會溝通,提升綜合素養。[8]”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培養醫療服務水平高、適應社會需求的醫療衛生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師的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檢驗技術人才,作為學生的第一培養人,教師更應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做好言傳身教,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醫學價值觀。
3結語
高職醫學院校專業教師的發展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醫學高職院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加快專業發展速度,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醫學檢驗人才,從而有效促進醫學職業教育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唐智彬,石偉平.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企聯合支持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9(2):13-15.
[2]鄭宏寶.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踐行“四真”[J].陜西教育:教學,2021(9):27-28.
[3]祝思路,付玉榮,伊正君.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3):405-407.
[4]張益銘.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9):27-28.
[5]李林杰.專業教師積極參與臨床實踐促進學院可持續發展:醫學檢驗專業教師參與臨床實踐的幾點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11-12.
[6]張艷.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發展階段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9):182-184.
[7]宋志勇,穆亞敏.生態視角下高職醫學基礎課教師專業發展探析[J].高教學刊,2021,7(26):155-159.
[8]韋曉陽.深化“三教”改革新時代教材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84-87.
作者:胡培培 徐文平 單位: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解決對策
- 下一篇: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防治效果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