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式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09 15:53:20

導語:雙軌式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軌式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以問題為導向(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臨床醫學本科生核醫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級216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按學號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108名。對照組以傳統核醫學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試驗組以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滿意度、兩組學生對輻射防護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兩組學生的見習課隨堂測驗和理論考核成績。結果試驗組的教學效果滿意度為92.59%,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放射診療法律知識、核醫學基本理論知識、輻射防護原則、輻射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輻射防護應急演練認知合格人數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見習課隨堂測驗與理論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顯著提高學生的核醫學認知和考核成績,其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值得在核醫學見習教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以問題為導向;雙軌式教學方法;核醫學

核醫學是醫用放射性核素集中使用的學科,核射線是核醫學臨床工作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即核醫學的每一項診療工作都離不開核射線,掌握核射線的基本知識和防護措施是對從事核醫學專業人員的基本要求[1-3]。放射防護知識枯燥抽象、公式計算復雜,內容繁多、不易掌握,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學習興趣不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佳等問題[4-5]。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簡單記憶背誦層面,較少主動思考,且容易忽略知識的應用和知識的系統性,主體性發揮明顯不足;該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生科學研究探索素養的培養,已與現代教學不相適應[6-7]。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學法即以學生為核心,以問題為基礎,由精選問題、界定問題、解析問題、展示成果、總結與反思5個環節組成,旨在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案例為中心即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要求,運用精心挑選出來的案例材料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以案例指導和啟發學生主動查閱資料、獨立思考或者團隊協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的雙軌式教學方法日益受到重視,該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性地運用知識、主動提出并思考解決問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8-9]。本研究主要探討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在核醫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級216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按學號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8名。試驗組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0.51±1.43)歲;男生49名,女生59名。對照組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0.86±2.21)歲;男生47名,女生61名。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材:兩組均使用張永學、高再榮主編的《核醫學》第3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見習教學內容包括核醫學檢查和治療項目、患者溝通及宣教、放射性藥物配制及注射、輻射防護和放射性廢物處理等。核醫學科顯像包括鉬-锝發生器、放射性標記藥物、SPECT/CT、PET/CT;放射性核素治療包括89Sr和云克治療骨轉移瘤、碘131(131I)治療甲狀腺癌及其轉移灶等。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內容主要為帶教老師將放射衛生防護相關知識教學內容制作成PPT課件,并于課堂上講解。根據課前預習、課堂授課以及課后復習與考核的模式進行教學。帶教老師引導實習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并對存在疑惑的實習生當場進行解答。試驗組采用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具體內容如下。(1)PBL教學。①病例選擇。帶教老師參照《核醫學》教學大綱中理論要求和見習要求,從科室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核素顯像(PET/CT和SPECT/CT)病例,和131I治療甲狀腺癌和二氯化鍶(89SrCl2)治療骨轉移瘤病例作為教學案例,結合自身帶教經驗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并制定一份有針對性、詳細的帶教計劃。②結合典型病例提出診斷、治療以及輻射防護需要解決的問題。③教師負責引導、鼓勵見習生提出問題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等方式解決提出的問題,并加以指導。④見習生可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通過查閱資料方式解答問題,從而提高溝通能力以及自主能力,充分掌握課堂知識點;激勵學生對不理解的問題及時提問。(2)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①帶教老師建立網絡平臺,并在微信平臺上建立師生、學生之間的討論群,9名見習生組成一個學習討論小組。②帶教老師提前準備放射衛生防護相關知識教案、視頻資料、PPT課件及院校開展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精品課程的網絡鏈接等。③課堂上針對輻射防護相關知識進行系統化講解,講解內容包括放射診療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輻射產生及其危害、輻射防護的意義、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醫務人員接觸射線的途徑、輻射防護應急措施及防護演練等。④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⑤在討論課或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帶教老師要盡量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和自主學習相關內容。首先,帶教老師可請學生對自主學習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自我觀點闡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對于未能解決的問題,帶教老師組織并引導學生集體討論,最后由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并由此引出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教學結束后,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滿意度。采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評估,每組發放108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820,重測效度為0.816。問卷內容包括“幫助學生了解核醫學防護知識”“減輕學生對核醫學診療工作的恐懼心理”“提高學生對核醫學工作的認可度”3個方面,15個條目,總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5~89分為滿意,60~74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一般率。(2)比較兩組學生對輻射防護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輻射防護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主要通過課堂測試進行評估,設計包括放射診療法律知識、核醫學基本理論知識、輻射防護原則、輻射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輻射防護應急演練5個方面,每個方面設置5個條目,共25個條目的問卷。問卷的每個條目評價標準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不知曉(1分)、部分知曉(2分)、基本知曉(3分)、大部分知曉(4分)和全部知曉(5分),總分25~125分。總分≥75分為認知合格,分值越高代表學生對輻射防護相關知識越知曉。(3)比較兩組學生的見習課隨堂測驗和理論考核成績。見習課隨堂測驗為4次筆試,測驗內容包括核物理基礎知識、輻射防護知識、核醫學臨床應用、核素顯像和核素治療5方面共5題,每題10分共計50分。理論考核為期末1次筆試,滿分100分。試卷評分由教研室抽取2人遵從盲法交叉評分。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教學效果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的教學效果滿意度為92.59%,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學生對輻射防護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比較

試驗組的放射診療法律知識、核醫學基本理論知識、輻射防護原則、輻射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輻射防護應急演練認知合格人數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學生的見習課

隨堂測驗和理論考核成績比較試驗組的見習課隨堂測驗與理論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核醫學是臨床醫學本科生必修科目,但以往教學方法為以教師為核心的“填鴨式”教育,即以多媒體方式單方面授課,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且讓學生短期內被動地接受大量新領域知識,容易使其無法及時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并產生厭學情緒,這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臨床思維及創新精神等存在局限性[10-11]。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以事先準備好的核醫學實習相關的問題為導向[1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核醫學的典型案例,旨在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潛力,且通過分組模擬病例以及帶教教師隨機提問的方式,可增加見習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有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13-14],也有助于提高見習學生的見習成績[15]。在本研究中,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根據案例自主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通過與帶教老師互動,能夠更好幫助學生了解核醫學[16]。本研究發現,試驗組的教學效果滿意度為92.59%,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案例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尋找答案等學習方式,學生對放射診療法律知識、核醫學基本理論知識、輻射防護原則、輻射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輻射防護應急演練等相關知識的認知合格人數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能有效加深核醫學見習學生對核醫學知識的認知和了解,提高學生對核醫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為將來投身核醫學專業有一定思想基礎,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綜上所述,PBL結合以案例為中心雙軌式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顯著提高學生的核醫學認知和考核成績,其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值得在核醫學見習教學中推廣應用。

作者:韋紅嬌 郭貴奇 陸靜佳 方建蕓 李寧 張實來 上官光懂 肖國有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 廣西華彥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