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中混合式教學問題研究
時間:2022-05-11 08:31:20
導語:中外合作辦學中混合式教學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混合式教學正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在中外合作辦學情境中,不同高校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文章在梳理各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中外合作辦學中混合式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促進混合式教學質量提升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混合同步教學
在高等教育領域,混合式教學因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將網絡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日益受到國內外關注。對于中外合作辦學來說,在全球新冠疫情暴發期間,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應對外教無法來華面授教學的困境方面體現出獨特優勢。目前不少高校和教師在基于自身合作辦學的教育資源和技術條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
一、中外合作辦學中常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傳統混合式教學
傳統混合式教學中最受關注的教學模式是翻轉課堂,是一種以線下為主導的混合式教學。以下從教學資源開發類型的視角歸納了中外合作辦學中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1.基于外方合作高校在線學習資源的混合式教學利用外方高校提供的在線課程學習資源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這充分體現了中外合作的辦學特征,即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和利用。中方教師引導學生課前學習外方高校的在線課程資源,然后通過翻轉課堂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以及高階思維和能力的培養。2.基于MOOC資源的混合式教學教師基于對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的分析在國內外MOOC平臺上遴選出一門或多門相關課程的視頻資源,并利用這些在線課程資源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有的教師將MOOC平臺和學校自建的網絡教學平臺結合使用,以便進行教學互動,并獲得更完整的學習行為數據用于教學觀察、反思和教學活動調整。也有高校在引入MOOC課程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同時,安排國外MOOC主講教師與中方學生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開展實時在線互動交流,并通過國外在線學習平臺(如Future-Learn)與全球學習該MOOC課程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3.基于自建資源開展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這種模式下教師利用課程教學團隊自行設計制作的課程資源,依托本校網絡教學平臺或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開展基于獨立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也有教師自己錄制課程教學視頻或微視頻,利用微信、QQ群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教學課件和視頻,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并開展線下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
(二)混合同步教學
混合同步教學一般利用具有教學功能的視頻會議或虛擬現實系統來實現虛擬課堂和線下物理課堂的混合。以下從信息技術支持的視角歸納了中外合作辦學中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混合同步教學模式。1.基于智慧教室和視頻會議系統的混合同步教學高校利用智慧教室實現與國外合作高校之間的遠程同步在線教學,中方學生在智慧教室內可以遠程實時地參與到外方教師在其國內線下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高校同時運用智慧教室和視頻會議系統如使用較多的AdobeConnect平臺,開展與外方高校師生的跨國同步網絡課堂教學。2.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和視頻會議系統的混合同步教學中外高校利用基于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VR)和視頻會議系統以及全景相機、手機等軟硬件設備搭建了跨國和跨校的遠程同步教學空間,營造了沉浸式的在線虛擬學習氛圍,全方位地呈現真實的國外課堂教學情景,以及支撐中外師生同步網絡課堂內容展示和交流互動的視頻會議場景,為遠程學習的中方學生創造出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
二、中外合作辦學中混合式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和態度不到位,教學勝任力尚有欠缺
目前在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教師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和理解還不夠全面,尚未意識到混合式教學對支持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此外,由于在跨文化語境下開展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勝任力,如信息技術素養、專業素養、混合式教學技能以及跨文化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無疑增加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和日常教學工作量。跨文化混合同步教學對教師的勝任力要求更高。教師除了具備傳統混合式教學所需的能力外,為了促進遠程教育條件下有意義的深度學習,教師還要掌握適合跨文化同步課堂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技能,如同步網絡課堂的教學設計、中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設計、與網絡技術工具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建設和整合等。例如,教師在同步網絡課堂既是內容呈現者,又是學習促進者以及教學過程的監督者和協調者,需要教師在不同角色中適時轉換。如果教師不能給予及時反饋和支持,或將過多精力集中于線下課堂的學生,則無法激勵在線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二)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接受度不夠,混合學習能力準備不足
并非所有學生都對混合式教學表現出積極接納的態度。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依賴教師課堂傳授知識的習慣,仍有不少學生更偏好講授式教學。另外,在混合式教學中,學生不再只被動參與課堂教學,而要進行學習的自我管理、課中課后的積極互動和線上線下的協作學習、深度探究。在中外合作辦學中,課前自主學習外文課程資源往往需要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不同課程的自主學習和作業壓力繁重,同時教師在課上采用雙語或全外語授課和互動交流,無疑都增加了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畏難抵觸情緒。相比較傳統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方學生在基于線上教學的跨文化同步網絡課堂中要實現有效學習,依賴Garrison等所提出的網絡探究社區模型,即教學臨場感、社會臨場感和認知臨場感的獲得。中方學生在同步網絡課堂面對的是外方教師以及文化背景迥異的外國學生,網絡平臺和技術工具所展現的真實的國外課堂教學環境固然讓學生有新鮮感,然而如何真正融入和參與到國外的線下課堂教學,而不僅僅是對國外課堂教學的觀摩,這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準備、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對網絡平臺和技術工具的使用等也是較大挑戰。
(三)跨國教學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夠,亟待升級優化
跨文化混合式教學對網絡基礎條件如網速、網絡軟硬件設備的質量,以及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支持力度要求更高。在目前高校跨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中,斷網、掉線及電腦死機現象時有發生,這直接影響學生在同步網絡課堂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一個專業化的適合中外師生共同使用并易于維護的同步網絡平臺以及與之配套的網絡技術工具也影響著中外師生的在線學習體驗。
(四)混合式教學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滯后,仍需創新完善
雖然不少高校為教師提供了信息技術和混合式教學法相關的培訓,然而在中外合作辦學中,中外教師尤其是中方教師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時,無論是課前外語教學視頻和微視頻等的設計和制作、教學活動和流程的重新設計,還是課中配合外方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嘗試新的教學策略和學習評價機制,以及課后參與和協調中外師生的互動等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相較于非跨文化情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教師的付出和壓力更大,需要得到學校的認可,從機構層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源支持。
三、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混合式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結合本校辦學模式和學情,選擇適合的混合式教學類型
不同高校在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和生源質量等方面均有差異,且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也存在辦學模式以及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和利用水平的差別,因此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推動混合式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從本校實際出發,鼓勵教師選擇適合本校教學資源和教學目標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保證混合式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促進教師對混合式教學的認同,提升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
首先高校要從組織層面建立清晰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目標和長期規劃,向教師明確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價值以及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建立健全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相關政策,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對于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需要高校為教師搭建和完善支持混合式教學的教學平臺,提供各種針對性的信息技術和混合式教學法的培訓以提升教師的混合式教學實施能力,另一方面鼓勵教師積極嘗試混合式教學,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以加深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并找到適合特定學科和自身特點的混合式教學策略,提升混合式教學能力。同時,鼓勵構建以混合式教學為主題的教研共同體,通過專題講座、示范教學、教學研討等方式促進教師之間分享混合式教學的經驗和問題等,逐步建立教師對混合式教學的正確認知,并形成相對成熟和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自我效能感。最后,考慮到跨文化教育情境的特殊性,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外語運用能力,或通過適當增加海外研修以增強教師的跨文化適應和溝通能力,同時可以組織教師到同類型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進行觀摩研討,鼓勵教師將他人的優秀實踐經驗融入自己的混合式教學過程中。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混合學習自我效能感
在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面,教師要設計適合學生學習能力且具有一定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任務,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任務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促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投入和自主學習動機。為學生提供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可以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多一些可以自主選擇部分學習任務的機會,同時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更多采用積極反饋的形式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此外,加大過程性評價和能力考核在學業成績中的比重,引導和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支持,以幫助學生形成對混合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要及時識別學生在混合學習環境中可能出現的來自學習、信息技術使用以及心理情感層面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的引導和幫助。中方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輔助教學和連接中外師生的溝通橋梁作用。對學生進行混合學習策略和技術工具使用等方面的指導,建立在線學習共同體和中外師生之間的微信群,并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獲得來自同學和老師的學習和情感支持,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緩解學習焦慮和壓力。
(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混合式教學平臺技術支持力度
高校在制定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長期規劃時,應同時考慮搭建各類支持混合式教學的技術平臺,購買相關網絡教學硬件和軟件設施,如智慧教室、Moodle平臺以及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等。由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跨文化教學特征,技術平臺和視頻會議系統需要具有中英文兩種界面的可操作性和穩定性。除了容易上手操作外,還要能有效支持教學活動的開展,尤其是中外師生之間的各種同步和異步交互、網上教學活動數據的記錄和挖掘分析等。高校也可與校外企業合作開展相關跨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以及日常教學維護和支持。
(五)加強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完善混合式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
在教學管理上建立對在線教學工作量的認可,這就需要對在線教學工作量的具體內容進行分解和識別,確認衡量的對象。在鼓勵教師建設課程網上教學資源的同時,要保護教師對自制視頻等的知識產權,并賦予一定的工作量權重。建立適合混合式教學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開展跨文化雙語混合式教學的課程適當增加工作量權重,以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混合式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陽樹洪,楊玉華.中外合作辦學中基于外方在線資源的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以“軟件工程”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237.
[2]袁怡聞.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雙語教學模式研究———以“管理會計”雙語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10):107-113.
[3]馬紅亮,袁莉,郭唯一.基于MOOC的中外教師合作混合式教學新模式[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4):80-87.
[4]朱憶琳,汪祥耀.SPOC視閾下會計雙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財務管理”雙語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9(34):32-35.
[5]程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黃山學院中法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1):119-123.
[6]楊俊鋒,崔麗霞,吳滕.混合同步網絡課堂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12):50-55.
[7]尹曉菲,劉繼娜.“互聯網+教育”視閾下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究———以河北省為例[J].理論導刊,2016(4):96-99.
[8]楊玉輝,董榕,張宇燕.基于虛擬現實的遠程教學空間的創建與應用———以哈佛大學與浙江大學的跨國VR遠程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9(11):87-93.
[9]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13-24.
作者:牛群 王麗萍 單位:揚州大學
- 上一篇:員工職場綠色行為與展望
- 下一篇: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設施建設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