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業職業衛生培訓管理要求
時間:2022-05-11 10:14:08
導語:石化企業職業衛生培訓管理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擁有7億多勞動力人口,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的人數較多,由于基數巨大加之較高的職業病發病率,我國職業病發病人數總量巨大[1]。鑒于職業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通過職業衛生培訓和職業健康宣傳教育提高產生職業病危害企業的全員職業病防治意識,一方面是滿足法律法規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預防減少發生職業病的有效手段,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本文分享職業衛生培訓和職業健康宣傳教育管理的工作經驗,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關鍵詞:職業衛生;職業健康;教育培訓;宣傳培訓
1開展職業衛生培訓與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據
鑒于石化行業的客觀生產條件,石化企業普遍存在多種類職業病危害,職業衛生培訓在職業病防治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在國家發布施行的《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關于加強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培訓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中,要求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應開展不同類別的職業衛生培訓,并有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周期等明確規定。國家目前倡導“大健康”理念,在《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文件中指出,鼓勵和引導各單位動員并實施健康知識普及活動。作為國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員工健康管理與教育,體現了企業維護員工健康觀的社會責任。
2職業衛生培訓與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要求
2.1培訓制度、培訓計劃編寫及發布
為了規范培訓工作,建立標準工作程序,石化企業需要首先建立發布公司級《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在制度中明確要求法規規定的培訓參訓率達到100%并且進行考試,不合格者重新參加培訓至考試合格。每年年初應由培訓管理人員制定《年度職業衛生宣教培訓計劃》,列出全年職業衛生培訓、職業健康教育的培訓對象、內容、形式、要求等,將培訓計劃正式發文。
2.2生產部門(接觸職業病危害)員工培訓
(1)培訓形式及學時。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統一編制培訓大綱和材料,不具備線下統一培訓條件、或人數較多的石化企業,可以考慮委托遠程培訓機構開發課件并組織在線培訓。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培訓由于涉及實操,只能在線下培訓,需安排專業的醫務人員授課。建議除了法定培訓外,石化企業每季度安排一次職業衛生知識專題及健康宣教,可以由各生產部門班長在班組安全活動中組織員工學習討論,持續性增強職業衛生防護意識。新入職人員(含勞務派遣工、實習生)初次培訓為8學時,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為4學時,法規要求繼續教育培訓周期一年。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培訓的周期雖然法規沒有要求,作者建議為兩年。(2)培訓內容。初次培訓內容在法規中有明確要求,石化企業也可按實際情況增加相關內容,主要圍繞與個人相關的防護知識與技能,如:國家職業病防治法規基本知識;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所從事崗位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個人勞動者防護用品使用和維護;員工職業衛生保護權利與義務;現場急救知識和心肺復蘇實操培訓;硫化氫職業危害防護專題;聽力防護專題。
2.3管理人員培訓
石化企業若有條件,建議委托培訓機構進行職業衛生管理層初次培訓及繼續教育,范圍包括主要負責人、專兼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職業病危害監測的人員。由于對培訓機構的資質沒有強制要求,石化企業也可以自行開展培訓。以上人員的初次培訓為16學時,繼續教育為8學時。繼續教育周期為一年。培訓內容在法規中有規定: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主要標準;職業衛生管理;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與職業危害事故管理;職業危害因素的預防控制。
2.4對入廠合作單位的培訓監督要求
合作單位作為獨立的具有職業病防治條件的單位,應該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行開展法定職業衛生初次培訓、繼續教育培訓。需要注意的是,建議委托方單位在合同中制定專門的HSE協議,明確約定合作單位自行開展法定培訓的要求。委托方單位具有監督合作單位的責任,前者職業衛生管理人員需要定期對后者的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職業衛生培訓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實施相應考核機制。為了強化預防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委托方單位可以考慮設置安全培訓專職管理人員,組織入廠作業人員HSE培訓并考核,著重介紹本單位作業現場重要裝置的職業病危害、現場急救、個人防護用品佩戴及相關事故案例等。按法規要求,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整體外包單位的職業衛生培訓應納入委托方單位統一管理,后者應為前者提供培訓課件并督促其開展培訓。
2.5健康促進宣傳教育
除了法規規定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之外,建議石化企業增加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培訓,以及普通員工的大健康、心理健康宣傳。例如組織消防隊員開展急救培訓(心肺復蘇術、急救技能及擔架使用),充實現場應急救援隊伍的技能。定期普及(例如每季度一次)常見病預防和日常保健知識,籌備健康促進與健身活動項目,舉辦健身活動培訓及職業健康安全心理壓力管理專題講座等,以廣泛提高員工身心健康水平。
2.6完善培訓總結、檔案及持續改進
在年度計劃制定后,培訓管理人員應協調各部門崗位按照計劃開展培訓,每年10月對年度培訓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查漏補缺,以保障培訓計劃得以全面落實。公司要建立年度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年度計劃、年度總結、培訓通知、課件、簽到表及成績、試卷及評分表、培訓照片等資料存入公司檔案統一管理,由專人負責歸檔,長期保存。培訓管理人員年終應編寫《年度職業衛生培訓總結》,將本年度落實開展的培訓進行分類記錄和總結。對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改進計劃,以持續優化培訓效果。
3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3.1中層管理干部、人事部門、工會組織和法規管理部門的職業衛生培訓缺失
3.1.1問題痛點按法律法規要求,參加職業衛生培訓的是企業主要負責人、生產一線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及作業工人。但是,一般情況下,接觸職業病危害員工的用工是部門負責人和人事部門的職責,監督和建議合理合法用工是工會組織的職責,監督合法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是法務部門的職責。因此,未接受職業衛生培訓的中層管理、人事部門、工會組織和法務部門等由于缺乏職業病防治意識,在員工工作安排和其他相關工作時也就不會考慮到職業病防治的要求。例如,在安排員工從事接害崗位前或接害工作發生變更時,人事部門沒有意識到應告知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組織安排員工職業體檢,直接后果是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從事接害作業;或在明知道某位員工有職業禁忌的情況下,用工部門負責人仍然為了工作需要而安排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或在員工檢出職業禁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提出依法調崗的要求時,認為妨礙了正常生產,是“多此一舉”、是“剝奪員工公平就業的權利”。在中層管理干部、人事部門、工會組織和法規管理部門不具備職業病防治意識的情況下,職業病防治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變成了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唱獨角戲”,其他領域的用工權限部門反而沒有將法規要求落到實處。3.1.2解決辦法及改進建議雖然法規沒有要求對以上相關管理層人員進行職業衛生培訓,但是由于其工作職責和權限與用人用工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保護員工職業健康,同時規避職業病防治風險,建議石化企業專門為中層管理干部、人事部門、工會組織和法規管理部門組織安排參加職業衛生培訓,通過培訓把管理干部的職業病防治意識確立起來,公司的職業衛生工作也就有了堅實基礎。
3.2培訓形式局限、效果不理想
3.2.1問題痛點一般石化企業采取的常見培訓形式是組織員工面對面學習紙質資料或電子版資料,面授培訓的優勢是講師可以看到培訓學員的反應,可以按照反饋情況隨時調整培訓進度、針對疑難點著重進行答疑,但同時也有一些缺點。例如,面授必須組織員工到場集中培訓,尤其是大部分石化企業的一線員工不能利用生產工作時間開展專門培訓、又沒有安排員工輪流脫離生產參加階段性培訓,就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員工休息休假時間。員工在工作時間外參加培訓,負面情緒和缺乏良好休息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培訓效果。而且對于單一的面授培訓形式,參訓員工反饋培訓枯燥、效果不佳,面授局限于對理論的學習,無法多方位體驗、也不適用于需要實操掌握的技能提升。3.2.2解決辦法及改進建議企業可以研究開發網絡在線培訓課程,或者在班組活動中定期、多次、靈活加入簡短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健康促進宣傳,盡量不占用員工個人休息、休假時間,能夠減少員工對參加培訓的抵觸心理。目前多媒體平臺種類繁多,除了傳統的面授培訓,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多渠道資源組織多樣化的重點或專項培訓,例如通過短視頻、動漫、公益廣告、通訊軟件推送等通俗易懂、員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普及職業病防護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利用好《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組織宣傳活動,增強勞動者職業病防治意識。通過參觀職業病防治主題展覽館、噪聲體驗館等增強自身的體會,通過實操培訓提升急救、心肺復蘇等操作技能。
3.3視同企業員工群體的培訓被忽略
3.3.1問題痛點往往石化企業在組織培訓時,只安排了本企業在冊員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以及健康宣教,對勞務派遣用工、實習人員(學生)、在本企業工作場所接害承包商單位員工的職業衛生培訓卻缺少管理,忽略了以上人員的職業衛生培訓需求。石化企業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在作業場所中不論是否是本企業的員工,所有現場的工作人員都享有職業病防治保護的權利。從法律角度層面分析,假如一名非企業員工的人員在現場受到職業病傷害,企業是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所以在行業內,這類人群的職業病防治管理是薄弱環節、需要著重考慮。3.3.2解決辦法及改進建議第一類人員:企業接收的在校實習學生,需要組織其進行職業衛生初次培訓和繼續教育,相應內容、課時的具體要求與企業職工一致。第二類人員:從事接害作業的勞務派遣員工,以及接受職業病危害作業整體外包的承包方單位員工,企業應將以上人員納入本單位職業衛生宣傳培訓的統一管理,著重針對接害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開展職業病防治知識、防護技能及崗位操作規程培訓。第三類人員:不屬于職業病危害作業整體外包,但其人員也在企業存在職業病危害場所工作的承包方單位。建議企業作為甲方,應在與乙方承包方單位簽訂合同時要求其定期對接害員工進行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提高其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依法落實各項職業病防治措施。同時石化企業要對承包方單位開展定期監督檢查,對未合規開展職業衛生培訓的行為制定并實施考核、懲罰機制[2]。
4結語
綜上所述,石化企業應首先結合法律法規要求、本企業組織架構建立具有實用性的職業衛生培訓管理制度和年度計劃,以此為依據有序推進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及一線員工培訓,深入開展相關工作崗位和實習生、勞務派遣工、承包方單位的培訓管理,強化員工的職業健康和身心健康宣教。定期回顧總結職業衛生培訓情況,實現培訓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與優化。通過培訓及健康宣教能夠提高石化企業員工整體職業病防護意識、知識和技能水平,減少職業病及其他大健康事件發生,提升員工的工作幸福感,切實保障員工職業安全與生命健康,推動企業以及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鈺,牛東升.用人單位管理工作基礎與實務[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2]馬駿,李濤.實用職業衛生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趙媛 單位: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 上一篇:食源性疾病控制與餐飲食品安全探討
- 下一篇:機電安裝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