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下文化旅游發展政策

時間:2022-05-12 09:23:18

導語:文化強國下文化旅游發展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強國下文化旅游發展政策

摘要:21世紀以來,文化旅游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文化旅游產業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促進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視域下,應科學制定文化旅游發展規劃,進行旅游管理體制改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文化旅游發展,加強文旅融合,開展多樣化文化藝術活動,還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我國文化旅游產業進一步發展。文章從文化強國的角度探尋文化旅游發展策略和發展方向,以期促進民族文化傳播,提高中華文化戰略地位。

關鍵詞:旅游產業;文化旅游;文化強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文化與旅游結合能促進文化消費,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強國建設。文化旅游產業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

一、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資源

(一)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1991年,歐洲旅游與休閑教育協會(ATLAS)在參照了多種有關定義后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性與技術性定義。文化旅游的概念性定義指人們離開他們的日常居住地,為獲得新的信息與體驗來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而趨向文化景觀的移動。文化旅游的技術性定義指人們離開經常居住的地點,到文化旅游吸引物所在地進行瀏覽觀光,如一些藝術文化表演地、遺產遺跡。21世紀以來,我國的旅游業已經從傳統的觀光型旅游逐步向參與式文化旅游轉變,這一轉變極大地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而文化旅游可以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之一。

(二)文化旅游資源

文化旅游資源專指人文旅游資源,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它是文化旅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旅游資源能夠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給人帶來精神上的享受,使人身心得到放松,展現社會風俗風貌,傳播當地文化。旅游產品是旅游文化的載體,人們可以通過旅游產品感受和了解當地文化特色。例如,內蒙古陳巴爾虎旗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擁有極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賦予了草原無限生機和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陳巴爾虎旗位于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與俄羅斯隔著額爾古納河相望,是呼倫貝爾大草原景色最美的地段,擁有優良的天然草場,草場面積廣闊,水資源充足,草類茂盛,草質優良,各種珍稀的動植物繁衍生息,優越的自然條件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游覽和觀光。陳巴爾虎旗地區游牧氣息濃郁,有著極具特色的游牧文化,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

二、文化強國視域下的文化旅游發展策略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文化旅游發展

文化旅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文化旅游產業會得到蓬勃的發展。在發展文化旅游時,應結合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等因素,對當地文化旅游進行科學的定位。在建立文化旅游品牌時可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不僅能提高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促進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新,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旅游產品蘊含的文化產生一定的認同感,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強國建設。

(二)進行文旅融合

發揮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相互促進作用,因此,應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充分發揮二者的促進作用。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關系緊密,如果沒有發達的文化產業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作為支撐,旅游產業將難以實現長足穩定的發展。在文化強國時代背景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迎來了發展機遇。必須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開發高質量文化旅游產品,發展文化旅游,加大旅游景區建設力度,充分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資源,這樣才能激發文化發展活力,增強人民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強國戰略順利實施。文化旅游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這種娛樂方式能夠緩解人們的壓力,使人們的心情得到放松。民族歌舞是非常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是民族文化的縮影,能陶冶游客的情操,提高游客的文化素養,因此需要對這一旅游文化資源進行充分開發。關于內蒙古旅游的調查顯示,大部分游客比較欣賞和贊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他們想要領略這樣的風土人情,所以非常愿意去內蒙古旅游。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一些民族的歌舞推動著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例如陳巴爾虎就將民族歌舞與旅游業相結合,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使游客充分感受到民族歌舞的魅力,促進了民族歌舞的創新發展。將民族歌舞等文化藝術與旅游業融合,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文藝繁榮和發展。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只有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藝術,才為時代所歌頌。旅游目的地應開展多樣化的文化藝術活動,促進各地區文化藝術交流,以吸引游客前來旅游,感受民族文化,增強游客的參與感。例如,陳巴爾虎旗的歌舞有頂碗舞、筷子舞、蒙古族長調民歌等,這些是歌舞演出中的重要形式。陳巴爾虎旗可以在景區表演這些歌舞,吸引游客注意力,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旅游體驗。不同的民族歌曲蘊含著不同的文化,例如《敖魯古雅》《天邊》等舞臺劇,充分展示了古老游牧民族的文化,是游牧文化的縮影,充分展現了蒙古族文化的魅力。將這些民族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推進文旅融合,能夠促進文化旅游業創新發展。

(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促進民族文化傳播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建設。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部分地區對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未形成文化旅游品牌。在文化強國時代背景下,我國必須由文化資源大國轉變為文化產業大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促進民族文化傳播,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發揮其國際影響力。陳巴爾虎旗以發展畜牧業為主,為了合理運用陳巴爾虎旗旅游資源、弘揚和繼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當地相關部門精心打造了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游牧人家”旅游品牌,依托草原生態旅游資源和濃厚的游牧文化底蘊,開發了群眾廣泛參與的休閑度假、觀光體驗等旅游產品,使得該地區的旅游業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游牧人家”品牌特點是游牧文化特色鮮明,把草原旅游資源和游牧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建立以體驗巴爾虎人生活和休閑度假為主的全新旅游產品。當地以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與現代化經營理念相結合的方式,讓游客親身參與牧民真實的生產生活,感受當地民俗民風,以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并給牧民群眾提供了可參與的市場平臺,開辟提高牧民收入的新渠道。由此可見,陳巴爾虎旗“游牧人家”品牌的建立,不僅激活了當地經濟,還使當地特色民俗文化得到廣泛傳播。這樣的品牌效應使得草原民俗文化得到推廣和宣傳,促進了當地旅游資源整合,向游客展示了當地獨特的草原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族文化的傳播與弘揚也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提高了中華文化的戰略地位,使得中華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和發揚。

(四)制定并落實文化旅游發展政策

文化旅游發展政策對文化旅游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為文化旅游發展奠定初步基礎,推動旅游管理制度改革,為文化旅游發展指明方向。從整體上看,文化旅游發展政策有待完善,相關部門應結合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文化旅游發展政策,以促進文化旅游發展,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全國文化旅游發展的頂層設計,對文化旅游的發展進行科學的規劃。當下我國部分文化旅游發展政策存在滯后性,文化旅游理論與實踐脫節,一些地區的文化旅游發展理念較為落后陳舊,使得國內文化旅游資源難以得到充分開發。對此,應逐步改變文化旅游發展理念,積極制定科學的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提升文化旅游發展政策的科學性、有效性,以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其次,積極出臺文化旅游相關的扶持性政策,推動政策落實,建立新型旅游業態。從宏觀角度來看,積極貫徹落實文化強國戰略,能全面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促進文化旅游發展。相關部門應積極調整文化旅游產業結構,加大對文化旅游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旅游企業開發高質量文化旅游項目,對歷史文化古跡等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構建文化旅游品牌,以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此外,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旅游行業標準,完善旅游評價體系,積極推進中國文化旅游向著縱深方向發展。最后,出臺文化旅游發展政策,推動旅游管理制度改革。要想實現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必須通過國家政策對旅游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以實現文化旅游業規范化發展。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新的文化旅游業態不斷涌現,文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迫在眉睫。文化旅游發展政策的完善和落實,能夠促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進而推動我國文化旅游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新時代,相關部門應積極制定并落實文化旅游發展政策,為文化旅游發展奠定基礎。

三、中國文化旅游未來發展方向

新時代,旅游產業與文化、教育等產業聯系日益緊密。特別是在文化旅游不斷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旅游產業逐漸與其他產業(文化、農業、交通、體育)相融合,實現共同發展。可以說,多元產業融合是中國文化旅游發展的未來方向。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旅游服務質量尤為重要,不同的旅游服務質量能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旅游體驗,科技的進步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應把握好科技與旅游的關系,走“科技興旅”之路,促進旅游產業與科技產業融合,從而實現文化旅游業發展。可以開發攜程旅行、去哪兒旅行等App,并為游客提供體驗式旅游和虛擬旅游等旅游新形式,使旅游市場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國旅游業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發展模式的不斷升級。隨著旅游產業地位的不斷提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發展壯大。近年來,國家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建立了很多文化旅游基地,如文化主題公園,促進了文化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開展多樣化旅游活動,我國旅游市場日益擴大,文化旅游逐漸向多元化和全域化方向發展。新時代,大眾旅游全面發展,我國文化旅游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發展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旅游產業由單一產業發展向多產業聯動轉變,實現了多產業的全面融合。我國文化旅游市場的全方位對接使文化旅游產業更好地服務于游客,使得旅游企業和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促進了文化旅游產業的多元化和全面化發展。總之,文化旅游是進一步傳承和傳播文化的重要途徑,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精神享受,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能夠促進地域文化傳播,增強我國的文化競爭力。文化強國視域下,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可以讓世界認同中華文化,提高中華文化戰略地位。因此,應積極探索文化旅游發展策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文化旅游發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促進民族文化傳播,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發揮其國際影響力,促進文化旅游業創新發展。新時代,旅游產業與文化、教育等產業聯系日益緊密,多元產業融合是中國文化旅游發展的未來方向。因此,應促進文旅融合,發揮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相互促進作用,開展多樣化文化藝術活動,促進各地區文化藝術交流,吸引游客前來旅游。

參考文獻:

[1]邵金萍.再論文化旅游產業的特征、作用及發展對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8):29-32.

[2]沈仲亮.2012文化旅游八大“漢字”[N].中國旅游報,2013-01-07(16).

[3]肖鷹.中國文化的問題在精英文化取向的下滑:兼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互動[J].探索與爭鳴,2012(5):5-7.

[4]厲新建,時姍姍,劉國榮.中國旅游40年:市場化的政府主導[J].旅游學刊,2019(2):10-13.

作者:牟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