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支付系統風險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12 09:35:57
導語:村鎮銀行支付系統風險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支付系統是資金匯劃的“高速公路”,支付清算匯路暢通對于村鎮銀行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尤為重要。然而,村鎮銀行在資金、人才、技術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支付系統建設相對滯后,風險防范能力較弱。文章以天津市為例,對村鎮銀行支付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提出完善村鎮銀行支付清算匯路、防范村鎮銀行支付系統風險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村鎮銀行;支付系統;風險管理
村鎮銀行是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新型農村金融體系、豐富農村金融結構、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力服務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自2006年原銀監會出臺的《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在農村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試點以來,村鎮銀行逐漸成為服務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國共有村鎮銀行1642家,是銀行體系內法人數量最多、單位規模最小的銀行機構。支付系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是銀行機構對外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支持工具,加強村鎮銀行支付系統建設,對于發揮村鎮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力尤為重要。目前,村鎮銀行在支付系統建設方面相對滯后,風險防范能力較弱。對村鎮銀行支付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進行研究,有助于促進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一、天津市村鎮銀行支付系統情況概述
目前,天津市共有村鎮銀行13家,設立網點109個,全面覆蓋轄內10個涉農行政區。從接入支付系統情況看,各村鎮銀行已全部接入大、小額支付系統,5家接入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從接入方式看,均為代理接入,具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發起行代理,村鎮銀行的行內系統和支付渠道均由代理行建設,資金清算由發起行代理;另一種是通過其他銀行代理,如通過興業銀行等專業提供支付系統代理服務的銀行機構代理、由發起行所屬省聯社代理等。各村鎮銀行一般在代理行開立同業存款賬戶,留存清算資金用于支付系統交易的資金結算。從接入成本看,平均系統代理成本低于20萬元/年,部分村鎮銀行依托發起行作為支付系統和清算系統接入代理行,免收代理費用或收取少量代理費用;部分銀行系統代理費用數十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一)流動性風險
支付系統流動性風險是指付款行未按時滿足支付要求,由此影響收款行,使其不能按時收到流動頭寸,從而導致收款行出現資金缺口的情況。相對于大中型商業銀行,村鎮銀行業務規模較小,支持的業務類型有限,缺乏合格質押物,同業拆借難度大,其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較差。經調研,天津市村鎮銀行的支付系統流動性風險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大額資金匯出事前報備制度,對于超出一定金額的出金提前申報頭寸,審批后才能執行;與發起行簽訂流動性救助協議,在流動性不足時由發起行提供資金支持;村鎮銀行間簽訂互助協議等。然而,上述措施難以完全解決村鎮銀行面臨的流動性問題。同時,村鎮銀行的支付系統清算賬戶與人民幣存款準備金賬戶分離,從準備金賬戶向清算賬戶調撥資金需要一定時間,如村鎮銀行頭寸管理不科學,可能出現清算賬戶資金不足以支持清算的情況。村鎮銀行立足于農村地區,經營地點相對偏僻,主要客戶群體對金融行業的了解程度不高,且村鎮銀行從業人員數量不足,一般不配備輿情監測人員或輿情應對專業人員,一旦出支付系統流動性問題,容易引發輿情風險和擠兌風險。
(二)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由銀行機構內部因素造成的風險,包括內控管理機制風險、人員操作管理風險等。相對于大中型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在內控管理方面不成熟,更容易出現操作風險。一是村鎮銀行在發起行管理制度下經營獨立性不足。村鎮銀行在系統建設、經營管理決策、資金頭寸管理等方面嚴重依賴于發起行,甚至存在部分村鎮銀行將自身定位于發起行分支機構的現象。在天津市13家村鎮銀行中,發起行為外省銀行機構的占11家。村鎮銀行高管及核心人員多由發起行從外省委派,工作滿3-5年后輪換,對村鎮銀行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業務需求等情況缺乏足夠了解,在制定管理策略方面與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存在差異,核心骨干本地化率低,較難融入本地文化及市場。二是內部管理機制缺乏靈活性。村鎮銀行的內控管理制度主要參照發起行制定,缺乏自主性,但村鎮銀行在機構設置、人員數量方面與發起行差異較大,導致內控管理制度實用性不足,尤其是風控體系不夠健全。三是與大中型銀行機構相比,村鎮銀行提供的薪酬水平較低、發展空間較小,專業技術人員配備相對不足。據統計,天津13家村鎮銀行的科技管理人員平均為2人,且部分人員需兼職綜合服務、軟硬件設施運維等工作,支付系統操作風險較大。
(三)系統風險
一是應急處置能力較差。由于自主建設支付系統的成本高,投入大,后期維護難度大,天津市13家村鎮銀行業務系統均委托發起行或專業銀行系統服務輸出機構代建和進行日常維護,系統管理缺乏自主性,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一旦出現支付系統故障,村鎮銀行無法迅速了解故障情況,不具備排查故障原因的能力和條件,自身無法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導致恢復時間較長。從13家村鎮銀行近年來開展支付系統應急演練的情況看,其演練模式受限于代理行,一般采取桌面推演方式,實戰性、突發性差,演練效果不佳,難以達到以練促防的目的。同時,村鎮銀行的科技人員儲備不足,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能力經驗不足。二是村鎮銀行支付系統,將功能由代理行定制,缺乏靈活性。如果村鎮銀行需要增加系統功能或者在系統數據的基礎上增加輔助系統會受限于代理行。同時,專業代理行的支付系統界面、功能為統一開發,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性,但不會考慮村鎮銀行的特殊需求。由主發起行作為支付系統代理行的村鎮銀行,在系統功能增加方面也不具備談判優勢。(四)發起行及代理行帶來的風險一是村鎮銀行業務實時性不強,支付業務主要通過代理行處理,部分支付業務需經過代理行審核,不能實時發送至收款行,容易發生交易時效性差等問題,降低了資金結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一旦代理行出現延時或系統故障,如代理行發生支付系統清算排隊情況,即使村鎮銀行在代理行的清算頭寸充足,其支付系統交易也會出現超時或交易失敗的情況。二是主發起行的風險可能傳導至村鎮銀行,引發村鎮銀行聲譽、流動性等風險。天津市13家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包括8家農商行、3家城商行、1家股份制銀行及1家國有銀行,而中小銀行機構的風險極易傳導至其發起的村鎮銀行,給村鎮銀行的支付業務帶來風險。
三、工作建議
(一)推動投資型村鎮銀行或專業第三方科技機構代理機構發展
以市場化、專業化的方式匹配市場資源,為村鎮銀行初期發展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詢、信息科技、產品研發、運營支持、培訓等中后臺服務。在村鎮銀行發展早期,考慮運營能力、經營規模及人員配備的情況,合理統籌村鎮銀行IT系統建設規劃,采用專業第三方銀行代理或者科技公司接入平臺的方式代理接入支付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村鎮銀行支付系統建設問題。同時,專業化的市場服務有利于在提升系統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村鎮銀行系統成本。隨著村鎮銀行經營能力的提升,系統代理的制約因素將會逐漸顯現,可結合村鎮銀行的長期發展規劃和經營能力,逐步提升自身科技實力和系統搭建能力。
(二)加強培訓管理和系統指標監控
針對村鎮銀行發展初期普遍存在的科技人員不足、代理支付系統等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村鎮銀行支付系統連續性管理培訓和窗口指導,從管理要求、支付系統功能、應急演練等方面開展專業培訓,加強村鎮銀行在支付系統銜接管理方面的應急管理能力。組織開展風險應對應急演練,針對發起行、代理行和村鎮銀行自身的情況,推行涵蓋故障情況較全面的聯合應急實戰演練。加強符合村鎮銀行特點的監管指標異動管理。設立村鎮銀行較多的發起行,以發起行為平臺建立監管指標異動管理系統;設立機構較少的發起行,則應積極指導其發起的村鎮銀行關注監管指標異動情況,以便及時發現風險隱患。
(三)完善村鎮銀行支付匯路和清算渠道
為具備一定發展規模和科技實力的村鎮銀行提供便利,使其以直接參與者身份接入支付系統,并在收費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為村鎮銀行增強支付能力、提高支付效率、擴大支付業務等提供堅實的載體和依托。清算機構提供共享前置等接入方式,直接使用村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賬戶作為清算賬戶,減輕村鎮銀行的頭寸管理壓力,提高其流動性風險應對能力。積極暢通和豐富村鎮銀行的支付清算渠道,推動村鎮銀行加入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等清算機構,鼓勵其利用發起行的資金清算渠道,不斷拓寬村資金匯路。
(四)不斷提升風險管理和日常經營管理能力
指導村鎮銀行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制定適應村鎮銀行自身特點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的管理實施細則,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有效防范、應對和及時化解各種風險,防止風險的蔓延和擴散。同時,加強調查、統計和預測,及時發現風險漏洞,提高防范和控制流動性風險的能力。建立健全現代治理、管理體系。從發起行制度著手,鼓勵村鎮銀行不斷增強自身經營的獨立性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村鎮銀行發展階段內控管理制度,提升其經營能力,降低風險水平,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王祥峰.關于村鎮銀行支付系統業務發展的思考[J].華北金融,2017(8):47-51.
[2]馬勤.寧夏地區村鎮銀行支付系統現狀分析[J].青海金融,2019(6):58-60.
[3]朱慧.村鎮銀行支付結算業務規范發展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0(25):32-34.
作者:劉紅玉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
- 上一篇:圖書館建筑暖通專業設計管理原則
- 下一篇:電子文件單套制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