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在船舶建筑結構制作的運用

時間:2022-05-12 09:51:58

導語:質量管理在船舶建筑結構制作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量管理在船舶建筑結構制作的運用

摘要:船舶上層建筑特殊化薄板結構制作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大型復雜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優劣直接關系產品的成本控制有效性和行業競爭力。從全面質量管理角度出發,探索船舶上層建筑特殊化薄板結構的質量控制,為創建質量領先型企業,為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全面質量管理;焊接變形;精度控制

上層建筑結構以5~8mm板厚為主的薄板,且加強較少,相對主船體來說結構較為單薄,而上層建筑中管、電、舾、HVAC等專業附件焊接工作量大,容易造成變形,直接影響上層建筑結構的平整度與美觀度。全面質量管理在上層建筑結構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全面質量管理,使得上層建筑結構質量可控,制作周期可控,成本可控,提升客戶滿意度,贏得市場贊譽與行業聲譽。

1規劃上層建筑結構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指的是在達到客戶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將各個部門為質量管理所做的活動統一集合起來,構成一個質量管理體系。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我國船舶建造企業所存在的不足,提升企業的競爭力[1]。全面質量管理需要從產品制作的各個流程、工藝、階段,全方位進行質量干預,提前預警,制定管理預案,通過過程管控,實現高質量產品交付。上層建筑建造過程中,為確保過程質量應對生產各階段實施過程檢驗。過程檢驗包括常規檢驗、巡檢、點檢等,其中常規檢驗在過程檢驗中占主要比例。常規檢驗按照檢驗流程可分為班組自檢、檢驗員內檢、客戶/船級社檢驗3部分。常規檢驗按專業及檢驗階段劃分。具體檢驗項目應建立上層建筑制造檢驗項目表,以防疏漏,對過程檢驗簽交記錄應按照檔案管理要求實施控制。常規檢驗流程如圖1所示。制定適當的質量管理計劃,明確質量控制點,質量改進點以及質量測量結果的驗收程序,通過對項目或產品進行精細的產品質量策劃,使得結果達到船舶建造的質量要求、標準或規范。具體內容包括:通過項目控制文件,利用工具與技術編制質量管理計劃、質量測量指標。在項目周期內產品的范圍、質量、成本控制,出現質量問題后的應對措施。同時在項目建造的進程之中不斷對質量改善和優化,規劃質量管理工具圖如圖2所示。

2管理上層建筑結構項目質量

2.1提高現場工作人員生產及現場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質量意識

船舶上層建筑建造標準化生產離不開人,這里既包括現場操作人員,也包括生產現場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和質量意識是決定標準化作業能否執行的關鍵。在項目開工前應合理配置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只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大的責任心,才能促使施工過程按照作業規程標準化施工。

2.2重視質量策劃,做好事前準備

在項目開工前,做好現場質量的策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開工前產品質量要求交底,制定現場施工質量控制方案等,這些是決定產品質量的有力保障。

2.3建立前后道監督機制

標準化生產并不能完全避免問題的產生,為提高生產效率,現代產品制作模式通常采用分道制作模式,產品制作涉及上下道交接,中間產品并不是最終的交付產品,前道工序完成后,后道工序施工前,必須對前一工序進行提交報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如交接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馬上解決改善,同時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不允許問題不解決就流入后道工序,隱藏問題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從而產生系統性質量風險,影響整個船舶質量。因此需建立內部各班組的監督反饋機制,在施工過程中各班組成員互相監督、互相競爭,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2.4遵循科學,合理安排生產任務

由于生產任務緊和計劃的不平衡,現場很可能會出現產品無法按照計劃按時完工,這個時候要求我們必須遵循科學,不能盲目加快生產節奏。生產管理如果不在正常軌道上,必然導致生產的產品質量波動,這是生產管理者在布置工作時須考慮的。管理質量工具圖如圖3所示。

3控制上層建筑結構項目質量

根據質量管理計劃的內容,在對上層建筑結構制作過程中所有環節實行全程的觀測,并且單獨對質量的檢測結果進行書面記錄,包含各項環節需要的質量檢測表、相關的書面記錄和報告等。隨后可以借助相關的記錄進行評價,對質量計劃中的不合理部分進行修改,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其質量問題對整個建造項目的不利因素[2]。通過對技術、質量、管理措施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實現工作的更高效率。船舶上層建筑結構制作項目的質量改進過程需要不斷的發現和解決問題,杜絕質量損失事故發生,如圖4所示。

3.1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

一個完善良好的設計是質量保障的前提,在設計過程中,嚴格的依據相關標準,確保船舶建造的尺寸、精度等參數的準確性,這直接關系著后續的生產,是整個船舶上層建筑建造項目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在這個階段嚴格控制質量管理[2]。

3.2采購階段的質量管理

建造過程中,材料的質量都會直接影響到質量反饋結果。鋼板材料、型鋼材料、舾裝件材料的過程受制于多種因素影響,需要船廠、船東、供應商、采購部門進行聯合監管,共同做好質量的追溯與過程控制。

3.3建造階段的質量管理

通常認為,影響質量的因素主要有6個,即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測量,簡稱人、機、料、法、環、測。1)人員:良好的焊接技能控制焊接變形以及焊接缺陷。此外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強化考核,提高工人責任心。2)設備:設備的機械性能、產品匹配度維護保養情況都會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例如焊機保養得當,才能輸出穩定的電流和電壓。生產部門作業區對生產設備必須安排專人管理,責任到人,建立設備維護保養臺賬,定期組織對設備進行點檢、巡檢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一級、二級保養,月度檢查、年度檢查與認證,保證設備的健康運行延長設備的工作壽命。3)材料:材料對于現場管理來說,主要是確保施工材料的質量,比如焊材存儲和使用,焊材存儲于焊材房,未用完的焊材須回收至焊材倉庫,這些細節上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品最終質量。4)方法:即產品制作過程中所遵循的規范、制度。包括:工藝文件,行業規范、國際規范、操作規程、生產圖紙、作業標準書、質量標準、ITP驗收標準等。只有遵循法則,才能準確的按照客戶需求,滿足使用價值的去生產產品,提高產品良品率,降低不合格品率,從而創造出經濟效益。嚴格按照法則作業,使得施工行為有法可依是保證產品質量必要條件。5)環境:環境因素主要指生產施工時如何盡可能降低環境對施工質量的影響,可以采取多方舉措來保證施工環境。例如焊接管理,對于外場作業,大風天氣要使用擋風工裝;寒冷季節,做好預熱除水等措施,這些是現場管理必須要考慮的。6)測量:驗收是對產品的階段性檢查,通過驗收發現問題并及時修正改善。做好每階段的驗收工作,產品一般都不會出現重大質量事故或者產生重大質量風險,同時如果因為檢驗人員技術水平限制,或者檢驗標準不統一,不負責任,未及時發現質量缺陷,或者已經發現,但未進行質量缺陷的修補或未進行有效反饋或未進行查找問題原因,可能產生重大質量后果,造成不可逆損失的產生。所以說在這個環節上L-QC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L-QC上崗必須經過品質部專業培訓,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才能真正做好產品把關。

4結語

通過對全面質量管理方案的有效實施,上層建筑結構提質增效顯著,經濟效益提升(見表1)。對上建實際建造中各類測量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后不難發現,在上建的精度質量、生產效率,特別是客戶最關心的外板平整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為創建質量領先型船舶企業,為全面提升船舶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戴杏英.船舶建造項目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J].船舶物資與市場,2019,(02):51-52.

[2]孫祥繼,周俊.探討船舶建造項目全面質量管理模式[J].科技展望,2016,(26):169.

作者:李成元 丁乙 牛新苗 單位: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