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微專業構建思路
時間:2022-05-12 14:40:30
導語: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微專業構建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微專業概述
“微專業”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是由在線教育慕課平臺EDX首次提出,主要是指慕課平臺根據就業需求向平臺學習者提供關于某一專業的專項課程體系,學習者學習課程并通過考核后就能夠獲得由慕課平臺所頒發專業認證的一種培養模式。[1]2015年初,網易云課堂以MOOCS形式上線了一個全新的“微專業”板塊。百科全科顯示,微專業需要提煉某崗位的核心技能,以高效集中快速的方式,通過5~10門左右的核心課程的學習,能夠快速達到某一領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使學習者快速就業、彌補大學專業設置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匹配問題。微專業模式的出現,是依托大智移云的用戶網絡體驗背景,它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為高職院校培養專業對口的技能技術人才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它彌補了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作為一種補充和完善傳統學習模式的新生事物出現在生于“網絡時代”的學生面前。它用“所學即所用”的務實理念解決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及企業需求脫節”問題。
1.傳統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出現“錯位”。籠統來看,各行各業都需要營銷人才,它是市場經濟的必然。但隨著行業分工的細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就拿直播營銷來說,它將產品選擇、推銷話術、廣告策劃和客戶服務等營銷環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反觀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只是接觸過分門別類的理論知識,未能觸碰到市場端真實的運營場景,并沒有踐行“職業教育是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的理念。用人單位對實習生或畢業生技能操作能力認可度不高,認為學校對人才的培養還是有些滯后。市場營銷微專業的推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弱化這種“錯位”,正是有了企業的加盟,更有底氣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注重工匠精神的養成,幫助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為社會輸送更精準的人才。2.重理論,實踐教學難以落地。目前高職教育的自身辦學特色還未完全被挖掘,課程設置及上課形式和本科的運作模式差不多,沒有體現國家所要求的分層次培養人才初衷。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還是以傳統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環節難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助力,師生無法在模擬的情景中完成教學環節。二是具有“雙師型”實力的專業教師不多,難以真正意義上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教學內容。這就需要專業教師“走出去”學習企業的操作模式,將前沿的專業動態和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展現在學生面前。市場營銷微專業的運作可以培養一批真正具有“雙師雙能型”教師,為高職層次的教育注入活力。3.人才培養缺乏層次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采用的是“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拓展課”組合形式,其中拓展課也沒有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需求而設置,最后培養出來的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都是“千人一面”,人人可以找尋營銷類工作,但又無從下手具體的業務。市場營銷微專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多設置一些方向性的課程,讓學生在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后,可以選擇不同方向的營銷課程,如房地產策劃、連鎖經營、酒店管理等方向。也可加強和企業的深度合作,與不同企業共同打造定制化的“微專業”,讓學生繼續完成下一階段的學習,打通學生和某類企業雙向選擇的“最后一公里”。在此過程中,極力促成企業導師的云端授課,企業可以提前物色滿意的在校生,提高學校就業率的同時可以同步減少企業的跳槽率,是校企協同育人的有力體現。
市場營銷微專業安排在第4學期和第5學期,市營專業的學生在學完市營類基礎課程的前提下,再來選修市場營銷微專業,會對專業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更快。其中第4學期的微專業課程如果和原有專業課程有一致,可以學分互認,鼓勵學生積極報讀微專業課程。第4學期修滿微專業學分,可以獲得微專業證書。學生有此證書,可以更有優勢進入校企合作的對口企業,特別是參與微課程設計等與校方有深度合作的的企業就業。第5學期,學生在跟崗實習的同時,利用零碎時間學習微專業課程,既能助力勝任現有的工作崗位,又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找準切入點。當然,非市營專業的學生也可選修市場營銷微專業,同步完成輔修專業或第二專業,可以減少學生轉專業的成本,又能取得類似第二學位的證書。畢業找工時,相當于拿著雙證(畢業證和微專業證),為自己的就業打通了另外一個就業領域方向。1.校企共商微專業課程體系。微專業的設置是為了精準與社會需求及崗位要求對接,能讓學生一出校門就能勝任某個崗位的工作而不至于“回爐再造”,這就決定了學校不能“閉門造車”地想當然進行微專業課程體系的擬想,需要對應企業方的參與,共同討論研究確定出微專業的課程設置及運作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借助“大智移云”的背景優勢,充分發揮微專業的“所學即所用”的優勢,讓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碎片化的學習,減少學生學習的抵觸心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更有信心走進企業,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技術技能要求。目前,通過與校企合作企業的接觸和交流,初步判斷出市場營銷微專業的課程可以圍繞以下8門課程開展:《銷售管理》、《消費者行為學》、《直播營銷》、《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推銷技巧》、《市場調查與預測》、《廣告策劃》、《服務營銷》。2.多元化師資隊伍的打造。師資隊伍建設是市場營銷微專業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是走出特色之路的關鍵。各大培訓平臺推出的微專業,的確有行業專家和精英的加盟,但課程體系有些“拔高”,需要校外行業專家和校內專業教師“并肩作戰”才能醞釀出一套科學合理且接地氣的微專業課程體系和推進方案。一方面,可以鼓勵教師利用假期下企業進行掛職學習鍛煉,洞悉本專業所需要的技能技術;平時的教學可以借用企業真實案例,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教師真正成為“雙師型”,打磨出一支有技術水平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聘請企業專家加盟校內教學,進行教師培訓和云課堂授課,培養一批有教學水平的專家。啟用“雙導師”育人機制,實現雙向交流,相互學習,為市場營銷微專業的推進保駕護航。師資隊伍的打造,除了行業專家和企業人士的參與,校內專業教師的助力,還可以充分聽取政府機關部門的指導意見,如省就業促進會,讓他們來對學生的就業創業進行指導教育。3.教學過程對接企業項目。從前期微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到后期課程推進行業專家及企業人士的加盟,每個環節都透射著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痕跡。為了便于學生能更加快速地了解企業及認知專業知識,可以將企業項目依據時間節點嫁接到某門課程中去,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真實水平又能為企業項目出謀劃策。學生此門課程的最終成績由微專業課程線上學習得分和企業項目完成情況得分兩部分組成。企業項目引進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優化課程內容,讓課程任務更能貼近企業的真實場景;又能水到渠成地促成校外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搭建一個穩定的實習就業的窗口。
總結:
自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借助“互聯網+”在線教育的優勢,高職院校相繼開展線上教學,極力整合最優資源,培養學生自律自覺的線上學習習慣。同時,高職院校充分認識到傳統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脫節”,正在找尋“架橋”方式。而新生事物“微專業”的誕生,自帶“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的光環,猶如星星之火照亮校企“雙導師”育人機制的前進方向,共同找尋一條培養企業所需精準人才的道路。作為一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把握好微專業的實戰技能和就業資本的本質,體現出受社會認可的“微專業”的人才培養效果。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核心課程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安排、學分的認定及證書發放管理等方面,還需要慎重考量,進一步思考如何打造這種以就業為導向的定制培養體系的良性“微專業”生態圈。
引用出處
[1]王宇.慕課微專業分析及其對我國慕課建設的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18(12):23-30,79-80.
[2]陳龍,王楠,馮麗麗.地方高校“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1,23(2):152-155.
[3]蔡先暉.高等學校構建“銀行客戶管理”微專業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8):174-175.
[4]蔣求名,孫麗娟,王磊.高職院校“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2):241-243.
[5]楊楚欣.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微專業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0):217-218.
[6]金貴朝,溫懷德,黃玉峰.跨境電商“微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人才培養,2018,(8):91-92.
[7]張爍.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N].人民日報,2021-04-29.
作者:汪蔚
- 上一篇:企業施工定額對成本控制管理加強對策
- 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