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優化對策
時間:2022-05-13 10:27:21
導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優化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高,社會對專業人才需求量隨之增大,給我國教育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我國教育規模日益擴大,各類教育經費數量增多,根據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加強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與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一些高校沒有制定詳細的成本核算計劃,缺乏完善的核算體系。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布,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開展提供了依據,促進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水平的提高。本文就結合政府會計制度要求,進一步探討當前高校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具體內容如下。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高校會計是政府會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國家發展角度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改革成為政府會計改革的重點。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布,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高校通過加強教育成本核算,優化成本管理目標,整合學校各種教育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為高校創造更多的效益。高校在實施教育成本核算的同時,還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提高學校整體運營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實現學校收支平衡,減少財務風險。
1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意義
按照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要求提出的成本定義,就是指單位特定成本核算對象所產生的資源消耗,其中包含了人力資源、房屋建筑、基礎設施、材料、產品等有形資產的消耗、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消耗,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耗。根據《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相關內容,成本核算指的是單位對實現智能目標而產生各種費用,根據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和項目進行分析、整合和處理,并且計算各個成本核算對象的總成本,向相關使用者提供真實、準確成本信息的活動。長時間以來,受到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影響,高校資金主要源于財政部門的撥款,通常會出現忽略“成本-效益”的狀況,部分學校的管理者不具備較強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識,資源使用效率相對比較低下。所以,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需要加強教育成本核算體系建設,做好教育成本數據整理工作,實施教育成本針對性核算,設計出滿足學校內外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機制,引導后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順利進行。通過收集真實、準確的教育成本信息,可以給高校領導制定發展決策提供數據參考,充分發揮管理價值。一方面,通過加強教育成本核算與管控,可以強化高校資產管理,讓資產由之前的粗放式管理調整為規范化管理,促進高校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防止資產隨意被占用或者挪用、降低資產成本,避免資產虛耗丟失,發揮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效能。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績效考核機制更加完善。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布,把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等內容融入到考核范疇中,設置與成本核算相關的績效考核指標,讓成本核算變得更加規范和準確,轉變以往高校內部績效考核注重工作質量和效率的狀況,讓高校領導更全面地了解日常環節中成本投放情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把成本核算管理和教育職能相互結合,在幫助高校防控成本支出的同時,也能準確的衡量各個部門運營情況和業務成果,從而實現學校利益最大化。
2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2.1成本核算意識淡薄
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屬于非營利性機構,并不以盈利為目標,其經濟收入來源以學費收入和財政撥款為主,同時也不會對投入資金進行補償。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在教育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動力,之前實施的會計制度沒有靈活設置教育成本核算目標,教育成本核算科目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風險防控預警機制,財務基礎工作比較薄弱,沒有得到內外監督管理。一些財務人員沒有接受專業培訓,教育成本核算意識比較薄弱,使得獲取的成本信息缺乏準確性和有效性,不能滿足教育成本核算基本要求,成本數據也無法展現出可靠性特點,在教育成本核算和教育成本控制管理中缺乏客觀的評定標準,在某種程度上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順利開展帶來一些影響。
2.2教育成本核算機制不完善
高校在實施傳統的會計制度時,在核算基礎上通常是把收付實現制作為根本,沒有展現出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一些高校在實施教育成本核算管理時,缺乏操作性規范指導,核算內容不全面,現有的教育成本核算機制不具體,無法給后續核算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指導,容易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不能獲得真實準確的成本信息。
2.3缺乏專業的成本核算系統
在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前,高校建立的財務核算系統通常只是滿足了預算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對高校資金收支進行核算與管理。但是,當前高校展現出人員數量多、資金流動性強、業務比較復雜等特點,成本核算對象較為繁瑣,所需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中,需要對各個部門內部數據進行整合處理。但是當前一些高校沒有建立現代化的成本核算系統,不利于信息整合工作的有序進行,影響信息整合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采用人工處理方式將會導致數據缺少準確性,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各個部門數據口徑不統一,各部門之間信息無法做到有效傳遞和共享,造成成本核算效率下降,核算結果無法保證。
2.4教育成本監督不嚴
在之前的政府會計制度中,政府是主要的出資人,缺少對教育資金使用過程的有效監督,作為受托者,并且獨立行使法人權限的高校領導,無法承擔對應的受托責任,使得實際委托人缺失,受托責任履行過程缺少全面監督,阻礙高校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國一些高校在內部管理方面比較隨意,沒有成立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使得內部控制監督約束性不強,而在實施審計工作時,缺少獨立的審計權限和要求,無法將其監管價值全面發揮。由此可知,傳統教育成本核算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高校財務管理要求,核算方式缺乏依據,不能真實展現出高校特定教育成本管理情況,無法利用成本數據對各個部門進行成本績效考核,影響高校領導制定財務管理決策。
3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優化對策
3.1提高教育成本管理意識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高校需要把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重點加強教育成本核算與管理,強化各級人員成本核算管理意識。在實際中,高校領導需要定期組織安排教育培訓工作,把教育成本核算理念融入其中,組織會計人員深入學習,明確新會計制度基本要求,掌握最新的引導內涵,深入分析教育成本核算方式,制定滿足高校教育發展要求的會計科目,更新財務軟件與系統,讓財務會計人員掌握更多的成本核算方法,嚴格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進行成本核算與管理,保證成本核算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提高高校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增強學校綜合管理實力。在高校日常運營管理中,通過融入成本核算管理理念,規范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要求,讓成本控制能力隨之提高,增強學校綜合管理實力,幫助學校節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
3.2構建完善的教育成本核算機制
根據《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相關要求,單位需要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要求,整理財務會計信息,完成成本核算工作,財務會計相關明細科目設置和輔助核算應該滿足成本核算基本要求。在該引導下,高校應該加強教育成本核算機制建設,根據學校職能和發展需求,確定成本核算管理周期,找到滿足各個成本需求的成本核算對象,靈活設置會計科目,對各個成本核算對象根據項目情況進行整理和分配。通過合理設置“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等會計科目,根據成本項目了解實際產生的各種成本,選擇適宜的成本核算方式,精準計算各個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高校可以把作業成本法等應用其中,通過加強對間接成本分析,優化管理流程,提高教育成本核算水平,保證核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高校可以把教育成本管理與績效考核相互結合,一同展現在學校的財務報告中,真實反映學校經營管理情況,對成果所消耗的費用負責,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3.3加強成本信息化建設
在政府會計制度作用下,教育成本核算中包含的數據種類比較多,數量大,其中不僅僅涉及了財務數據,同時也包含固定資產、學生、教師等基礎數據,所以,在實施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時,可以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各個部門之間數據的傳遞和共享,促進整體工作水平的提升。學校可以引進現代化數據處理軟件和核算系統,讓教育成本核算管理更加高效和專業。以某高校為例,該學校領導從控制監督、業務流程、軟件平臺、硬件系統等多方面入手,加強信息化建設,更加重視現階段水平低的監控系統建設,及時和財務軟件公司人員對接,一同研發滿足學校發展要求的賬務核算處理系統。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完善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采購管理等系統,實現系統之間信息傳遞和共享,結合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做到與時俱進,從而提高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基于作業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過程比較復雜,工作量大,高校間接成本主要依據成本動因在耗費主體中進行分配,最終成本核算結果的真實性和精準性將會受到成本動因影響。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得到信息化技術的支持。高校通過建立監管系統,將各種成本消耗進行精準計量;資金管理系統可以讓費用核算與攤銷更加細化。學校各個部門信息系統的建設,有利于部門之間信息傳遞,有效提高成本動因數據采集和管理水平,讓教育成本核算變得更加高效和準確。
3.4優化教育成本預算管理制度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根據《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相關內容,高校應該結合成本核算要求,加強成本預算管理制度建設,做好成本預算管理工作,完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調整預算方案,實現教育成本的科學規劃。在建立教育成本管理制度過程中,學校需要賦予審計部門相應的職責,提高審計部門工作獨立性和威嚴性,建立成本核算過程中監督管理體系,加強成本核算過程的監督管理,提高預算執行水平,及時找到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問題,保證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妥善處理各種問題,通過采取現代化管理方式,保證高校成本核算管理目標順利完成。此外,高校應該根據績效管理要求,靈活使用成本分析評價方式,對成本目標完成情況、成本差異等調查分析,找到教育成本核算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提出改進對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3.5加強成本核算過程監督
在政府會計制度中,采用的是雙基礎核算模式,也就是把收付實現制作為根本的預算會計和把權責發生制為根本的財務會計。在該政策下,給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工作開展提供基礎。在高校進行教育成本核算管理時,通過采用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雙核算模式,不但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同時也能真實的展現出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和成果,有利于相關人員對財務收支情況科學監管,給下年度預算方案編制提供數據參考,讓相關人員獲得準確的財務報表信息,更好地了解高校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幫助領導者作出合理的決策。對于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高校教育資金使用和成本核算過程的監督管理,把績效管理理念靈活運用在高校中,把預算審批、績效考核、成本核算管理相互結合,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實現對各個部門成本管理過程的監督管理,與各個部門年度績效相互結合。高校也要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管理,及時對外公布教育成本核算信息,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通過建立多方監督管理體系,增強成本核算內外動力,促進高校更好進行成本核算管理。
4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探究是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作為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發展中重要內容,高校需要嚴格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加強教育成本核算體系建設,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引進現代化成本核算管理理念,通過各種管理模式,強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以求得高校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秉英.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15):78-79.
[2]全梅,陽秋林,羅璇.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J].會計師,2021(14):124-126.
[3]李雪.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以作業成本法為例[J].商業會計,2021(03):111-113.
[4]葛玉杰.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索[J].商業會計,2020(24):115-117.
[5]鄭瑄,胡鵬.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J].中國市場,2020(28):160-161.
作者:潘云霞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財務處
- 上一篇: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對策
- 下一篇:制藥廠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管理決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