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美學思想藝術審美觀分析
時間:2022-05-13 15:43:50
導語:孔子美學思想藝術審美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著重從中庸之道,盡善盡美及藝術的功用來淺述孔子的藝術美學思想。中和正誠,志道據德,合中和之美。內修外化,克己慎獨,達盡善盡美之境。依仁游藝,詩意棲居,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修己安仁,素位而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侗兮,赫兮喧兮”,亦如孔子美學思想的詩意表述,如簫韶之樂,似南風而至。
關鍵詞:中庸;盡善盡美;藝術功用
一、孔子審美尺度:中庸之道
《論語?雍也》載:“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認為中庸乃至高德行,人們很少能夠長久的實行它?!墩撜Z?為政》開篇講“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儒家講求以德治天下。儒家思想的核心“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圣外王”。而德的至高訴求在孔子看來,君子要講求中庸之道。中庸在儒家思想中可見之一斑。孔子恪守中庸之道,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是孔子氣象的寫照,是中和之美孕化互容彰顯出來的人格魅力于一身的共存?!熬又?,費而隱”。君子所操守的中庸之道,廣大無涯且精微奧妙。如《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中庸之道不好把持,“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所以孔子有“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的感慨。正心,篤行,上下而求之,任重而道遠。孔子追求“君子素其位而行”的藝術人生哲學?!坝械绖t見,無道則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中和庸常,“過猶不及”。虛靜淡然,不偏不倚。樂天知命,“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恰如孔子所云:“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素位而行,處之泰然?!吨杏埂酚醒裕骸跋才分窗l,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1]。達到了“中和”之境,天地萬物才各行其位,素位而居。關于中庸,程頤先生詮釋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宋朝大儒程伊川看來,中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鬃右恢臂`行著中庸思想,把中庸作為評判君子的一個標準。夫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君子“擇乎中庸”,時刻以虞舜為自我度量的尺度。在他看來,虞舜“斯以為舜乎”的原因在于“舜好問而好察彌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鬃拥闹杏顾枷胍褍然谧陨?,是藝術的人生修身哲學?!皽亓脊€讓”集孔子于一身,給人以“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感。是君子之為君子的藝術人生哲學的審美尺度。孔子的中庸之道,也影響著其政治理想??梢哉f,夫子的政治風俗理想境界就是在秉承中庸之道的一個審美的境界?!墩撜Z?先進》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談論自己的政治理想。對于子路的回答“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其勇,且之方也”。夫子哂之。對于冉有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俊君子”,公西華的過謙之語:“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孔子皆不以為然。當曾皙說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2]。據王充《論衡?明雩篇》記載:“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魯國當時通用周歷,周之四月,正是夏歷二月,天氣尚寒,如何行?。俊端涀?沂水》篇述,雩是雩禮,求雨的祭祀活動,舞雩是用跳舞的方式求雨?!妒酚?封禪書》引《周官》曰:“夏日至,祭地祗。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曾皙所述正為雩禮形制相合。即合乎周禮??鬃铀J同的正是在大自然中通過實踐周禮,詩意的棲居,以達到和諧的社會氣象。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風雅灑脫。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安然澄澈,率性為之。與夫子“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一以貫之。才有了“東魯春風吾與點”的佳話??鬃拥闹杏沟乃囆g人生哲學,也應用到了藝術的審美領域,講求藝術所表現的情感應該是有節制,有限制的,要符合“禮”的規范,須“誠意”,“正心”,君子須“慎其獨也”,“誠于中形于外”。關于“誠”,子思有這樣的論述:“誠也,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做到“誠”,就須修己以敬,敬守勿失,把持萬物之根本,體悟“里仁之謂美”。對此孔子是這樣評價《詩經》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原是《詩經?魯頌?駉》中一句詩:“思無邪,思馬斯徂”??鬃釉诖私栌檬钦f,詩經所包含思想是無邪的,即正誠。合乎禮節,合乎中庸。是中和大美之境??鬃釉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關雎有歡樂但不流于放蕩,有悲哀,但不陷于傷損??鬃又v求藝術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感的手段,“《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對此作出了很好的闡述,但要合乎節制,合乎中庸之道,反對過濫的無節制的情感宣泄。主張“喪致乎哀而止”(《論語?子張》),“說之不以道不說也”(《論語?子路》)。哀思,歡愉皆適可而止,即無過份之處,也無不及之處。正如荀子所說,“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荀子?勸學》),要適中而止。秉承中庸思想的孔子倡導“樂則韶舞”。關于《韶》樂,在《孔子家語》中是如此介紹,“《簫韶》者,舜之遺音也,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韶樂傳承了堯舜禪讓之美德。所對鄭聲則加以批評,“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衛靈公》)?!皭鹤现畩Z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陽貨》)。鄭聲濫無節制,攏亂風雅之氣象。孔子重視樂教對安邦定國的重要作用,倡韶樂與孔子所倡導的詩意的中庸的風俗理想所契合。美教化,移風俗,合中和之大美。
二、盡善盡美的藝術審美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孔子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這與儒家所倡導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薄案F理正心,修己治世”的擔當意識有關。猶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曾子所言“仕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吾日三省吾身”?!墩撜Z?里仁》中,孔子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孔子的“反求諸其身”反躬自省,追求完美的人生哲學,反映在藝術中就是所強調的盡善盡美的審美觀。講求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外在的形式美和內在的內容善的統一?!墩撜Z?泰伯》中孔子言:“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論語?八佾》又載:“子謂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這是孔子在和魯國樂師討論音樂時闡述的,對音樂演奏全過程的描述。剛開始眾響忽發,前奏給人以盛大之感,接著聲音純正和諧,節奏明快,音樂清亮的展開,最后聲音相尋相續,不絕如縷的尾聲部分。夫子在表面上看是從音樂的外在形式上探討音樂的大美之境,探討藝術的形式美給人帶來的感性的愉快和官能的愉悅,實在探討藝術之本體,探討心性之美,自然純正之美。音樂給人以美的教化,善的完美統一?!白釉邶R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可見之一斑??鬃又谝魳罚非蟮氖歉鼉仍诘木裣硎埽h遠超過口腹之樂??鬃訉ι貥肥沁@樣評述的,“盡美矣,又盡善也”。韶樂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是“明舜德”,是舜之遺音,歌頌帝堯的圣德,是仁義治天下的典范。韶樂“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內容的“善”與外在形式的“美”達到了完美的統一。而《武》樂則“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武》樂表現的是周武王伐討滅商,以暴力革命取得天下,外在形式雖至美,但謳歌以武力得天下,終非理想之至善。所以孔子愈沉醉于韶樂,追求美善的統一。孔子反對把音樂僅僅看作悅耳動聽的鐘鼓之聲,他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載!”(《論語?陽貨》)他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即禮樂之中要包涵“仁”的倫理道德規范。禮樂在孔子看來,只是外在顯現的形式,而“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根本。禮樂核心是正人心,成教化,塑造完美的人性。失去了“仁”,則禮樂只是空殼。此謂“誠于中而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追求美善的統一,追求外在形式與內在思想相一致。這也體現在孔子對“文”與“質”的看法。“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倡導外在禮儀與內在修養相符合??鬃诱J為,一個人缺乏文飾,就顯得粗野,一個人單有文飾而缺乏內在修養就顯得虛浮。只有“文”與“質”相統一,才能成就一個君子。夫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論語?憲問》)。認為有德行的人必出有德之言,而無德者,其言雖巧,亦不足貴。反對“不必有德”的文藝作品,并以“巧言,令色,足恭”者為恥?!扒裳粤钌?,鮮矣仁”(《論語?學而》)。同時,他又主張文學作品還必須要有文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要想使文學作品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必須要言之有文。《論語?憲問》中,孔子對寫一個“命令”有過這樣的論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币涍^修飾,潤色,增美其辭,使其文采可觀??梢?,孔子對文采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的。孔子“文質彬彬”的思想,在藝術中強調言辭的外在文飾與內在德行修養相統一,即美與善相統一。
三、藝術的功用
“人而不仁,如禮何?仁而不仁,如樂何?”孔子把禮樂作為成仁的重要手段。“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孔子有感于世風日下,希望世人通過“克己”,使自身言行符合禮的規定。把“禮”內化為人性的自覺訴求,以成“仁”。達到“修齊治平”的目的。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也?!弊釉唬豪L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為言詩矣?!盵3]文而有物,言而有神,妝而有人。禮的內涵遠比表之于外的禮儀更重要??鬃右喟言娺@種文學藝術樣式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在論及詩的功用時,孔子曾說:“小子何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彌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詩可以“興觀群怨”,可以啟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情操,觀“風俗之盛衰”(鄭玄注),感染人的性情,抒發自身的情感,傾訴對時政流弊和人間不平的怨憤,但須發乎情,止于禮。同時詩還可以起到事父,事君,識鳥獸草木的作用??鬃舆€認為,音樂同樣也具有表現主體情志的功用?!犊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學鼓于師襄,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鬃釉唬呵鹨蚜暺淝?,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鬃釉唬呵鹞吹闷淙艘?。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為人,黯然而墨,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誰能為此也?!笨鬃訉σ魳返膶W習,拘泥于技術層面,而是把握樂章所蘊含的精神實質,進而了解呈現此精神的具體人格。《論語?憲問》載:“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論語?陽貨》載:“孺悲預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從這兩段話可以看出,孔子把音樂作為抒發自己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時孔子還認為音樂是成“仁”所不可缺少的??鬃釉诨卮鹱勇啡绾纬扇蕰r如是說:“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仁矣。”(《論語?憲問》)荀子對“成于樂”是這樣敘述的,《荀子?樂記》:“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身,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樂能陶冶人的情操,改變人的性情,使人心向善。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保ā墩撜Z?陽貨》)以樂成性,以樂修身??鬃舆€提出了“游于藝”的主張。君子應“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勿禁錮于知識和技術層面,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通過“游于藝”而達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詩意的棲居??鬃犹岢坝薪虩o類”(《論語?衛靈公》)的教學思想。教育沒有類的差別,所有人不論貴賤,貧富,善惡,智愚,人人都應該受到教育。所謂“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人皆有成為棟梁的可能性。“習相遠”道出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而作為教學手段的“六藝”中的“樂”,則很好地起到了“樂”教的作用?!皹芬灾涡裕誓艹尚?,成性亦修身。”(劉寶楠《論語正義》)通過樂以行教化,易風俗。把“禮”的外在規范內化為人們的自覺心理,最終以成“仁”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对姟吩疲骸罢氨虽堪?,菜竹猗猗。有婓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侗兮,赫兮喧兮。有婓君子,終不可諠兮!”[4]在此,君子衛武公不正像孔夫子的化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侗兮”,“赫兮喧兮”,品德光明顯揚,至善至美。不正是孔子藝術美學思想的詩意表述。
參考文獻:
[1]古敏.大學?中庸[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1.
[2]邵漢明,劉輝,王永平.儒家哲學智慧[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2.
[3]錢穆.論語新解[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3.
[4]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M].中華書局,1991.10.
作者:賈治軍 單位:青島市市北區文化館
- 上一篇:如何加強產業功能區檔案管理
- 下一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