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時間:2022-05-13 16:57:47

導語: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及心功能的影響。方法:納入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46例CHF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73例和觀察組73例。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干預基礎上實施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血漿腦鈉肽(BNP)、醛縮酶(ALD)水平。結果:比較兩組護理前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BNP、ALD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后左心射血分數(LVEF)、6min步行距離(6MWT)較高,N末端B型利鈉肽(NT-poBNP)較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BNP、ALD水平均較低,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能夠增強CHF患者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病情改善。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護士主導;自我管理;運動康復護理;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以及冠心病、高血壓者,具有高病發率和死亡率。該病目前難以治愈,以改善患者相關癥狀,延緩疾病進展為主要目的[1]。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易導致疾病反復,增加再住院率。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病情改善。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評估患者自我管理情況,據此制定個性化計劃,旨在引導患者依賴自身行為能力促進病情改善,臨床應用愈發廣泛,運動康復護理針對性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制定運動訓練方案,對循序漸進增強患者身體素質意義重大[2]。基于此,本研究以CHF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功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46例CHF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73例和觀察組73例。對照組男38例,女35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5.43±2.16)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3例,Ⅲ級32例,Ⅳ級18例。觀察組男33例,女40例;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5.79±2.25)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5例,Ⅲ級31例,Ⅳ級1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及治療新進展》[3]中CHF診斷標準;認知、溝通無障礙;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礙;急性心力衰竭;患有嚴重感染性疾病。

1.4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講授相關疾病知識及注意事項,在飲食、用藥、運動方面進行指導,出院時叮囑其定期復診。觀察組實施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1)護士選擇:為任職5年以上的護士,需具備全面護理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能夠應對并及時處理護理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態度認真、負責,可與患者進行友好溝通交流。(2)自我管理意識培養:護士針對性評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教會患者如何測量血壓、脈搏等,告知心衰加重表現及處理措施,引導患者積極參與自我管理。(3)自我管理內容:①用藥管理。護士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告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具體應對方法,以便其可及時處理服藥過程中不良情況,提高服藥依從性。②飲食、心理管理。向患者強調自我管理必要性,告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保持積極樂觀態度對疾病改善的益處,教會并要求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規劃飲食,通過聽音樂、深呼吸等方式自我疏導不良情緒。運動康復護理:心功能為Ⅲ級及Ⅳ級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由護理人員主導輔助其在床上進行各關節部位的被動運動,3~5次/d,10min/次,密切觀察患者恢復情況,使其逐漸過渡至主動訓練,以慢步及力量練習兩方面為主。第二周患者可由護理人員輔助下床進行步行訓練,訓練時間及頻次需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后針對性制定。心功能為Ⅱ級患者第一周即可在護理人員輔助下以耐受為前提進行力量練習及持續步行訓練,3次/d,于早中晚餐后進行,10~15min/次,第二周由患者自主步行,并持續性評估其病情狀況,合理調整訓練強度。力量練習以舉啞鈴及礦泉水方式實施,3次/d,5遍/次,每遍堅持3~5min。兩組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質量控制:兩組護理人員參與研究前均需經過專業培訓,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調查資料,以保障研究同質性;同時,合理安排兩組人員實施干預時間,確保干預結果真實有效。量表評估需由護理人員當場發放,且核對無誤,回收率為100%,由兩人分別錄入數據并計算核實,詳細記錄干預內容,以保障數據準確性。

1.5觀察指標

(1)心功能:護理前、護理后采用心功能檢測儀(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ZXG-F)檢測患者左心射血分數(LVEF)及N末端B型利鈉肽(NT-poBNP),并在固定區域內記錄患者6min步行距離(6MWT)。(2)自我管理能力及血漿腦鈉肽(BNP)、醛縮酶(ALD)水平:①護理前后采用歐洲心衰自我護理行為量表(EHFSCB-9)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該量表包括3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反向記分法),從完全做到——不能做到評分為1~5分,評分范圍0~60分,評分越低則自我護理水平越高。②護理前、護理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ml,通過化學發光法檢測BNP及ALD水平。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心功能比較

比較兩組護理前心功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LVEF、6MWT高于對照組,NT-poBN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自我管理能力及BNP、ALD比較

比較兩組護理前自我管理能力及BNP、ALD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BNP、ALD均較低,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3.1CHF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CHF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2600萬人[4]。它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增加了住院和死亡的風險[4]。為改善健康結果,建議CHF患者進行自我管理,例如每日監測體重以評估體液平衡,并在出現可能表明失代償的癥狀時尋求早期臨床支持。CHF循證臨床指南一致概述了這一點[5,6],并且在標準護理中得到CHF診所和康復計劃的實際支持。不過對于體重記錄、液體限制和藥物依從性等活動,患者的自我管理依從性通常不是最理想的,時間限制、知識有限和持續臨床支持不足是CHF自我管理的一些障礙[6-8]。對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差通常會導致基本治療的延誤并增加住院和死亡的風險[9-11]。3.2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可提高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CHF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依賴于患者自我管理,患者疾病相關知識認知不足,自護能力較低,易加重病情,增加再住院率[3],因此,加強對CHF患者的自我管理尤為重要。既往研究表明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可增加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食管癌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而運動康復護理已應用于臨床上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經濟方便、安全有效等特點。本研究探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對CHF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運動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分析其原因,在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傳統健康宣教由護理人員按部就班實施,未持續性評估患者病情,難以及時發現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問題。而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教育提供患者入院至出院全方位的教育指導及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負性情緒并進行開導,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幫助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4]。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全面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能,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能夠使患者明白自身是護理工作主要承擔者,主動學會血壓、脈搏的測量方式,知曉CHF加重癥狀及緊急處理方式,積極參與自我管理,進而促進病情改善[12,13]。因此可促進患者對自我身體狀況的管理意識,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

3.3改善CHF患者心功能、BNP、ALD的重要性

代謝功能障礙是心臟肥大和心力衰竭的標志。在心力衰竭期間,心肌細胞的代謝從脂肪酸氧化轉變為糖酵解。既往研究將ALD確定為心臟肥大的核心調節因子。AMPK失活是AldoA介導的促進ISO誘導的心肌細胞肥大的核心機制,即AldoA-AMPK軸是感知能量狀態并參與心臟肥大及心力衰竭的核心調節信號[14]。此外,患者發生心力衰竭后體內BNP水平會大量表達,故其可作為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的有效指標。因此有效降低ALD及BNP水平,可進一步達到改善CHF患者預后,減緩疾病進展的目的。

3.4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

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調節BNP、ALD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LVEF、6MWT高于對照組,NT-poBNP低于對照組,BNP、ALD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運動康復護理對改善CHF患者心功能、調節BNP、ALD水平效果確切。分析其原因,運動康復護理從患者角度出發,針對性評估其身體狀況及心功能,確定運動鍛煉方案,以有氧運動、慢走、力量訓練方式增強肢體活動能力及恢復功能的協調性,促進心力衰竭癥狀改善;同時能夠促進患者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利于患者吸收營養物質及藥物,調節BNP、ALD水平,加快心功能改善[6]。綜上所述,基于護士主導的自我管理結合運動康復護理能夠提高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心功能,降低BNP、ALD水平,加快恢復進程,值得進一步推廣。

作者:張洪燕 單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