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詞庫理論在詞匯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17 09:21:57
導語:心理詞庫理論在詞匯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關鍵,但傳統詞匯教學受到多種因素的局限,效果不佳。文章試著從心理詞庫的內部關系入手,回顧心理詞庫結構假說,通過研究人腦如何認識、儲存并提取詞匯,結合雅思閱讀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詞匯學習效率,并為雅思閱讀詞匯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詞庫;雅思閱讀;詞匯教學
一、引言
隨著二語習得研究的深入及其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心理詞庫的研究獲得了心理語言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心理詞庫,又稱心理詞典,主要研究詞匯在大腦中的存儲方式以及使用時的提取過程。由于心理詞庫無法直接觀察,心理語言學家通過各項試驗,探索心理詞庫的構造,提出了不同的心理詞庫模型假說,試圖為人們提供更加直觀的了解。
二、雅思閱讀詞匯教學的現狀
在雅思四項考試中,閱讀文章篇幅較大,考試時間較短,長難句較多,對考生的詞匯量以及詞匯理解能力要求相應提高。對大多數中國雅思考生來說,長期以來不當的詞匯學習方法,導致他們面臨著詞匯量少,理解深度不夠的尷尬境地。首先,課程設置方面,傳統的雅思閱讀詞匯教學中側重于單詞形態和詞義的講解,缺少單詞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指導,在高強度的單詞記憶負擔下,考生學習效率較低,學習積極性不強。其次,雅思閱讀需考生掌握的基礎詞匯量高達5000~6000,傳統詞匯學習通常依賴以首字母排列的單詞表,這些詞匯相互獨立,忽略詞匯的常見語義關系,例如,同義、反義以及上下義關系等,過度依賴這樣的詞匯表,無法實現系統化學習詞匯的目標。同時,較高的詞匯要求導致考生通常采取反復書寫,機械重復的學習方法,導致對詞匯的理解局限于單詞的形態和詞義,而忽略了詞匯用法、常見搭配等知識,從而導致考生無法準確理解句意,影響答題準確性。最后,同義、反義或上下義替換作為雅思閱讀考試的必備技能,要求學生具備總結歸納詞匯的能力,但大部分考生心理詞匯網絡體系不夠完善,無法利用詞匯網絡進行高效學習。
三、心理詞庫的概念
心理詞庫(mentallexicon),又稱心理詞典,是針對學習者學習詞匯并將其儲存在大腦中的一種假說,由Treisman在1960年提出,他認為人們可以識別詞匯,理解句子并且在需要時提取相應單詞,是因為詞匯以某種特定的形式儲存在人們的大腦記憶中,單詞拼寫、發音和詞義都以詞條為單位儲存,也就是說人腦中確實存在一部“心理詞典”。[1]此外,部分學者將“心理詞典”類比為普通詞典,兩者的共同點是都存儲著大量詞匯,但Aitchison(2003)指出普通詞典雖然以首字母為順序排列,但是單詞與單詞之間是相互孤立的,相比較而言,“心理詞典”更加系統化,在這個網狀系統中,相似讀音、相似拼寫或相似意義的單詞通常聚集在一起。[2]此外,普通詞典的詞匯數量相對固定,但“心理詞典”會隨著學習者詞匯習得的過程動態變化。心理詞典中的單詞包含言語信息(語言),非語言信息(概念)以及圖像,這些圖像通常來自現實生活并存儲在記憶中。
四、心理詞匯的內部關系
在心理詞匯研究中,語言學家常常使用詞匯聯想測試(WordAssociationTest)來探索詞匯在大腦中存儲模式和提取過程。詞匯聯想測試由F.Galton首創,后期測試的形式有不同的變體,但基本原則保持一致:在測試中,參與者通常會以書面或口頭形式收到一個刺激詞(stimulusword),并被要求給出聯想到的第一個單詞。詞匯聯想測試表明,雖然參與者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測試仍然表明他們的回答相對固定,有據可循。因此,心理學家認為詞匯聯想測試的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理詞庫的組織方式。測試展示了四種基本的詞匯聯想方式:句法聯想、概念聯想、語音聯想和拼寫聯想。句法聯想,也稱之為組合關系,側重于詞匯之間的水平關系,指的是與刺激詞在短語或句法結構相關的聯系,包括固定搭配、多詞詞匯、俗語聯想和語境聯想。固定搭配是最常見的聯想方式之一(Aitchison,2003),學習者能輕松從attention聯想到payattentionto,focusone'sattentionon,drawone'sattention等表達。在概念聯想中,或稱聚合關系,學習者通常通過詞義將刺激詞與大腦中已有詞匯聯系起來,通常包括同義、反義、上下義和一詞多義。同義詞替換常常發生在詞義相同,但拼寫卻無直接聯系的詞匯之間,例如,aim/target/goal/objective,highlight/emphasize/underline/stress等。在反義關系中,互補性反義詞較為常見,例如,dead-alive,married-single等。最后,上下義關系指的是兩個詞匯存在一個包含另一個詞義的現象,例如,animal是bird,fish,cat的上義詞。除了上述的句法聯想和語音聯想,部分詞匯聯想完全基于語音聯想,指的是學習者可以給出與刺激詞發音相同或相似的單詞,主要包括同音關聯和相似音關聯。[3]同音關聯是指拼寫不同讀音卻相同的詞匯之間的關系,例如wear-where,bear-bare,won-one,hare-hair等。這些詞匯拼寫各不相同且容易混淆,將這些詞聯系起來有助于尋找發音內部邏輯,提高記憶效率。在拼寫聯想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例子,拼寫相似的詞也通常被聯系在一起,例如,sweet-sweat,vocation-vacation等。此外,學習者通常將發音比較特殊的單詞儲存在一起,例如,knife/know/knight等。[4]
五、心理詞匯的組織結構
心理詞匯的組織結構一直是語言學家不斷探索的課題,其中以Collins的層級網絡模型(Hierar?chicalNetworkModel)和激活擴散模型(SpreadingActivationModel)兩種模型最為理想。前者強調詞匯自上而下的從屬網絡,主要是范疇關系和屬性關系,而后者的側重點不在于詞匯分級,而將詞匯的語音、概念和句法都納入考慮。·03·現代英語Collins&Quilain(1972)認為,單詞以網絡為模型在大腦中存儲,其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詞及其含義,這些節點通過各種線條組合在一起,展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關系,從而相互關聯的詞形成一個詞網絡。[5]同時,由詞匯構成的若干節點之間也存在著關系,其中,一些節點位于其他節點的上方或下方,詞義的關系存在明顯的層級和規律,因此許多節點構成一個層次結構。上層詞匯多為覆蓋性較強、概括范圍較大的詞匯,隨著層級不斷下降,詞匯越具體。例如,animals屬于種類名稱,位于此網絡的頂端,稱為上層概念;birds和fish作為animals的具體分類,位于相似層級,屬于基本層面;canary和shark作為具體的種類名稱,位于較低位置,屬于下屬概念。同時,該模型預測,詞匯在層次結構中的位置越接近,它們相互激活的速度就越快,形成詞匯聯想的效率越高。Collins的層次網絡模型在解釋各種語義關系時非常有用,尤其是上下義之間的提取關系。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無法解釋屬于同一級別的單詞相互通達和激活。例如,shark和salmon屬于同一層級的具體名稱,但是在實驗中參與者對這兩個詞的提取速度卻不同。因此,為了克服層級網絡模型的局限性,Collins和Loftus(1975)又提出了激活擴散模型(SpreadingActivationModel),這個模型保留了詞匯網絡的概念,但是擯棄了原先的層級結構,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交錯的發散式網狀結構。[6]在這個模型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單詞,節點之間的線展示它們之間的聯系。節點與節點之間的線越短,兩個單詞之間的關聯就越緊密,反之亦然。學習者單詞的提取存在“激活———擴散”的過程,這個過程類似于將一塊石頭扔進靜止的水池中的效果,也就是說,當激活發生在一個節點上時,它將沿著所有方向的關聯在整個網絡中平行傳播。
六、對詞匯教學的啟示
(一)強化高頻詞輸入水平
在詞頻效應中,心理語言學家根據詞匯使用頻率將詞匯分為高頻詞和低頻詞,在英語學習中,2000~3000高頻詞匯的重復學習占據了學習過程的85%以上,因此高頻詞學習是詞匯學習的重點環節。[7]在雅思閱讀中,存在反復出現的高頻詞匯,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大量泛讀,保證有規律高強度的閱讀輸入,同時進行總結歸納,記錄反復出現的詞匯,并制作高頻詞匯表。在接觸新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單純依賴母語解釋詞義,盡量使用高頻詞解釋低頻詞,促進新詞與舊詞之間的連接,同時讓新詞成為新的節點,反復重復詞匯存儲和提取的過程,構成環環相扣的詞匯學習網絡。[8]詞匯習得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而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記憶研究表明,如果一個新詞定期重復,學習者的詞匯學習效果更佳。這意味著教師要將詞匯學習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確保詞匯教學更加具有計劃性和規律性。例如,教師可以在一節課開始時介紹新單詞,接著在下課之前進行復習,然后在新課上再次復習,盡量避免用一整節課來學習詞匯。通過這個“少量多次”的方式,學習者的詞匯積累如同滾雪球般不斷提升,從而為后續學習不斷助力。
(二)構建心理詞匯網絡
教師應遵循心理詞匯理論,引導學生增強認知,構造心理詞匯網絡,從而實現詞匯的快速儲存和提取。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知識,讓新詞和舊詞建立各種形式的聯系,充分利用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激活關系。[9]在常見的語義關系中,概念結構關系在雅思閱讀中應用最為廣泛,尤其是同義、反義和上下義關系。首先,雅思閱讀文章和題目中存在著大量同義詞之間的轉換,例如,在《劍橋雅思真題集-14》中第三套題第36題“Workandplaydifferintermsofwhetherornottheyhaveatarget.”在其對應的原文“Unlikeplay,workistypicallynotviewedasenjoyableanditisextrinsicallymotivated(i.e.itisgoaloriented).”中,target和goal屬于同義替換,在雅思閱讀其他文章中,target/goal/aim/objective相互替換的情況并不少見。此外,詞匯的上下義關系往往被學生所忽略,例如在《劍橋雅思真題集-11》中第1套題第27題·13·“mentionofageo-engineeringprojectbasedonanearliernaturalphenomenon”中naturalphenomenon在原文中被替換成historicvolcanicexplosions,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上下義關系輸入,在單詞儲備量較小的情況下,則無法識別這道題目中的同義替換,因此,當教授到naturalphenomenon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頭腦風暴,聯想到lightning,earthquakes,tsuna?mis,volcaniceruptions,tornadoes等。
(三)完善詞匯聯想過程
在雅思閱讀中,文章類型主要包括動植物、科技創新、人類發展、文化教育、自然環境、經濟管理、旅游交通七大類。每個類別所涉及的文章話題相對固定,因此,同一主題或場景的詞匯也應該進行分組學習、聯想記憶。具體的做法是:以一個詞為核心,在相鄰或相似的區域內聯想到更豐富、具體的衍生詞匯,從而形成思維導圖或詞匯網絡。以《劍橋雅思真題集-14》的whyzoosaregood?為例,在閱讀前,教師帶領學生在白板上畫出關于zoos/animals的單詞網狀圖(wordwebs),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大開腦洞,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激活學生已有詞匯。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提醒學生留心話題詞匯并做好記錄。讀完文章后,學生以小組形式完善單詞網狀圖,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箭頭代表近義詞、反義詞和常見搭配,各小組完成網狀圖之后可以相互交流補充詞匯。
七、結語
文章從心理詞庫的基本內容入手,回顧了詞匯聯想測試的實驗結果和相關的模型假說,并結合詞匯教學實踐,為雅思閱讀詞匯教學的改進提供了理論依據。首先,詞匯聯想測試反映了心理詞匯中句法聯想、概念聯想、語音聯想和拼寫聯想這四種基本的詞匯聯系,其次,層級網絡模型和激活擴散模型也有助于我們了解詞匯在大腦中的儲存與提取方式,這兩者都為雅思閱讀詞匯教學提供了充分的借鑒。例如:強化高頻詞的輸入水平,最大化激活詞匯節點,減輕記憶負擔;構建心理詞匯網絡,建立心理詞匯聯系;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然而,心理詞匯難以觀測,過往的研究也大多基于模型或假說,文章也主要以心理詞庫相關的理論探討為主,缺少足夠的實證分析,因此,關于中國學習者的心理詞匯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作者:張曉冉 單位:南京傳媒學院
- 上一篇:林業育苗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研究
- 下一篇:虛擬仿真考核系統在解剖學考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