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分析

時間:2022-05-19 15:31:55

導語:高校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分析

摘要:如何更好地提升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新時代研究生德育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在分析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的現實困境的基礎上,從提升輔導員綜合素質能力,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發揮研究生“三自”作用,提升德育工作針對性,以及探索輔導員與導師協作育人模式,形成育人合力等三個方面,探研提升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實效性;提升策略

一、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涵義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德育是指在研究生培養教育階段,高校德育工作主體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規范和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結合研究生特點,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教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多種教育形式對研究生施加正向影響,幫助研究生培養良好的道德認識、意志、品質及行為能力的教育工作實踐。德育工作實效性是評價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考量指標,指德育工作主體開展德育活動所取得的反饋效果與預期目標相一致的程度,其間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導向。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高低受一定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因此德育工作者應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結合研究生群體的鮮明特點和高素質層次,開展符合研究生德育培養實際的高校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實效性得到充分提升。

二、高校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的現實困境分析

德育工作實效性與德育工作困境是德育工作實踐中的兩個對立面。正是由于當前研究生輔導員在開展德育工作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德育困境,導致德育工作實效性不高。要突破德育困境諸多現狀的表象,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才能突破德育困境,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研究生群體具有多元性特征

研究生年紀大部分都在23歲以上,他們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獨立能力,心理發展相對穩定,思想較為成熟;研究生的知識結構較于本科生而言更為成熟和完善,更擅長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從培養模式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不同,每個人又各自歸屬在不同課題組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和科研,研究領域也相對獨立,這樣的個體性差異使得研究生培養模式更為分散,開展德育工作不能一概而論;再者,隨著自媒體的高速發展,網絡充斥著大量非真性、碎片性、娛樂性、低俗性和無序性的信息,網絡話語權門檻降低,對主流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研究生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他們對社會發展的認識與體驗方式發生著變化,個人內在發展體現的較高精神需求呈多樣化多層次趨勢。針對不同層次的更高精神需求如何進行針對性德育工作,以期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這是研究生輔導員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二)研究生德育工作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承擔研究生德育工作任務的主要是與研究生學習科研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研究生輔導員及導師兩支隊伍。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擔負著研究生德育的重要任務,工作內容幾乎全面涵蓋了研究生德育工作,但因研究生的主要活動范圍集中在課題組,學術科研成為研究生生活的主體,導致輔導員的正面教育與研究生實際需要貼合不夠緊密,德育活動開展缺乏深度。再者,輔導員年齡層逐漸年輕化,工作資歷尚淺,在研究生群體中缺乏認可度,在以導師為中心的研究生課題組中影響力較弱,使得輔導員主導開展的德育活動實效難以保證。而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他們對研究生的德育主要基于自身經驗開展,德育內容很多是隨興而發,因勢而導,通過日常學習生活的潛移默化、課題組氛圍建設等方式滲透于研究生日常生活中,在德育內容系統性和及時性方面缺乏合理的規劃。其次,部分導師自身科研和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時候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學生進行學業以外的指導,無法兼顧學生的德育品行方面的建設。由于輔導員和導師之間在工作職責和分工認識上存在差異,二者間缺乏有效溝通機制,導致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對德育工作主體的認識產生了偏差,沒有形成協同育人共識,難以形成育人合力;導師通過教學和科研育人,輔導員通過組織德育活動、管理日常事務與后勤保障服務來開展育人工作,二者未能有效地進行優勢互補,所掌握的育人資源尚未合整,未能實現育人資源共享,育人合力沒有形成,導致德育工作相脫節,未能有效銜接貫穿研究生生涯發展全過程。

(三)研究生德育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缺乏創新

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內容有待革新。研究生德育是一個龐大且系統性的工作,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緊密貼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層次,實現德育目標。但在實際開展德育工作中,研究生德育內容與時俱進不強,單方面強調理論性,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和研究生的學業發展未能很好契合以滿足研究生的生涯發展要求;輔導員在進行德育工作時,往往流于表面內容灌輸,容易陷入模式化思維,沒有深入拓展挖掘其中內涵,不能深入透徹地回答研究生提出的新問題和新想法;容易忽視研究生群體的行為特征和思考方式,不能通過談心談話挖掘到研究生內心真正的想法,粗放性完成德育任務,工作缺乏針對性;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德育工作任務,輔導員往往泛泛開展德育活動,未能有效結合研究生個體特點去設計德育活動內容,容易忽視研究生的個性化發展。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方法缺乏創新。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往往站在教師的主導地位上采取“灌輸式”方法單向輸出,有礙于研究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束縛了研究生發揮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研究生輔導員逐漸運用“兩微一端”來開展貼近學生的“接地氣”的德育活動,主動占領網絡輿論陣地。但有時為了完成規定性的工作,輔導員網絡德育工作僅止步于簡單的活動通知、信息公告發布等,在研究生群體真正感興趣、愿意花時間去溝通與展現的網絡平臺,研究生輔導員并未站穩腳跟,工作覆蓋面有限,深度不夠,未能切實發揮自媒體對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有效促進作用。

三、高校研究生輔導員德育工作實效性提升策略

(一)提升輔導員綜合素質能力,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

當前全國各高校研究生輔導員按照1∶200大幅擴招配齊,輔導員群體的年齡層也逐漸年輕化,工作隊伍活力和期待感攀升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缺乏工作經驗和資歷造成的話語權缺失帶來的工作挫敗感。因此,要加強研究生輔導員在教育教學知識、溝通技巧和專業研究等方面的系統性學習培訓如政治理論、教育心理學、管理學、法律學等,讓教育者受教育,不斷增強輔導員職業意識,提高綜合能力水平。同時,研究生輔導員要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內容設計上關注學生主體需要。深刻領悟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內涵,加強引導研究生樹立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擔當,同時也應關注研究生在追求個人正當利益、實現個體價值過程中的道德體驗;了解學生實際需要,關注重點學生,幫助困難學生,關心特殊學生,通過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學業、科研、獎助、就業、心理發展等方面解疑答惑,體現德育工作的人文關懷,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支持;爭取多方資源,打造學生感興趣、有輻射面、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平臺,牢牢掌握網絡話語權,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并形成及時性的反饋機制,不斷豐富和改進德育工作內容,使德育工作有溫度、有深度、有實效。

(二)發揮研究生“三自”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要堅持發揮主導性作用和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加強研究生黨支部的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創新支部學習內容和形式,促進黨支部為研究生德育工作提供強大的自主動力。嚴格研究生黨員的發展工作,不斷加強研究生黨員先進性教育,充分發揮黨員骨干在研究生群體中的先鋒模范和引領帶頭作用;進一步發揮學院團委、研究生會、科研社團等群團組織的引領作用,鼓勵學生干部從研究生角度出發創新設計,開展提高學生理論素養的系列學術活動和提升綜合素質的系列文娛活動;發揮朋輩引領和榜樣示范作用,挖掘研究生群體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子,形成一批學子訪談錄和宣傳視頻,用生動素材激勵研究生實現自我提升。社會實踐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研究生輔導員應通過多途徑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并在實踐中完善自我。一方面,通過組建研究生科創中心等平臺,吸引和培育學生組織與個人開展學術創新實踐,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創新意識,鼓勵研究生發散創新思維,促進帶動更多研究生樹立創新意識,勇于探索實踐;另一方面,引導研究生走出課堂和實驗室,參與紅色踐履、志愿服務、社會公益和勤工儉學,知行合一,在行動中深化思想道德意識,提升德育實效。

(三)尋求探索與導師協作育人模式,形成育人合力

明晰工作職責,轉變育人觀念。輔導員是研究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二者都擔負著“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導師和輔導員應有著共同的育人目標和育人動機。在同一工作職責的驅使下,輔導員應從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中跳躍出來,主動參與研究生培養的全面性工作,導師也不局限于單純的學術科研指導這一桎梏理念,應有意識、主動地將德育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實現“從輔導員請求導師協助育人”向“輔導員協助導師共同育人”的轉變。健全溝通機制,暢通溝通渠道。輔導員應主動求變,積極利用電話、微信與導師加強即時線上溝通,同時征求學院支持,舉辦研究生工作聯席會、座談會等,抓住契機與導師面對面研討研究生培養教育新形勢新問題,相互了解研究生最新科研狀況和思想動態;在自媒體平臺開發導師“育人窗”,邀請研究生導師進駐,擴展導師育人工作覆蓋面,與輔導員共同參與網絡育人,實現個別指導與普遍指導相結合,解答學涯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以理育人與以文化人相結合。搭建合作平臺,實現合力育人。研究生輔導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主動邀請研究生導師作為共同發起者搭建學術沙龍研討、學術之星評審、研究生科創競賽等平臺,促進研究生德育工作與學術科研活動相融合,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相融合,讓德育工作煥發活力,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刁承湘.研究生德育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劉濟良.德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朱曉聞.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4]喻芒清,李紅麗.把握研究生群體特點增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1):56-57.

[5]張佳,張強軍.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1):22-28.

[6]譚林,范志英.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3,(24):64-65.

[7]郝淑媛,黎晨,林棟.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3,(2):227-228.

[8]吳婷,李星,蔡琦.自媒體時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8,(23):88-89.

[9]錢燁.自媒體視域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J].漢字文化,2018,(21):99-100.

[10]張文靜.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7.

作者:江琪然 單位: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