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多元化發展路徑

時間:2022-05-20 15:48:36

導語: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多元化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多元化發展路徑

摘要:通過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大數據時代高校德育的重要指導內容,始終堅持以現代社會發展情況作為重要的切入點,不斷創新高校德育形式,優化高校德育內容,以此推動高校德育能夠真正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本文通過深入分析當前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德育的現狀,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德育的多元化發展途徑,從而促使高校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德育;多元化

1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

當前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雖然取得了一定額度成效性,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德育的實效性。其中,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問題如下幾點。

1.1機械式的德育方法,內容缺乏說服力

目前,部分高校在開展德育的時候過于偏向于理論內容,讓教師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所采用的機械式的灌輸方法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中,不利于學生積極地投入德育課堂中。同時,高校德育內容更新的速度也比較緩慢,尚未將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等多項知識點合理的與德育教學融合起來,這樣則難以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尚未真正立足于學生的心理視角來分析,從而導致心理咨詢方式的引導作用無法真正凸顯出來。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德育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不利于高校德育的實效性得到保證。當前各個高校所進行的學生品行評定來分析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這樣難以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全方面的判定。通常學生采取強制性記憶德育知識點的方式來獲得高學分,這樣便讓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品行評定的時候給予“表現良好”的評價。但是,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公共領域中,因采用的社會輿論手段的調節力量比較強,所以在道德生活領域中則需要根據個人的品行來進行調節。然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無法讓高校學生以所學的德育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導致高校學生在現代大數據時代的多維度環境下很容易出現沉淪的現象,甚至還會有迷失的情況。

1.2忽略了隱性課程教育,德育成效低下

隱性課程主要指的是受教育者無意識的和非特定心理反應的影響因素是間接的和內隱的。正是因為隱蔽性和潛在性的特點導致常規性的課程作用無法充分凸顯出來。其中,隱性課程主要涉及通識教育和言傳身教等內容。如果在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忽略了隱性課程,則無法讓高校德育的效果得到保證。但是,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所設置的關于學生職業素養和基礎認知水平提升的隱性德育課程偏少,而過于依賴于學校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這樣導致高校德育與校園文化內容難以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不利于高校德育的實效性提升。此外,因大數據時代下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讓一些不良的思想滲透到校園的發展中,而高校德育在開展時尚未充分發揮出隱性課堂抵制不良風氣的作用,導致學生無法避免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

1.3德育定位出現偏差,德育目標簡單化

通常高校德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所以德育便常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名詞。尤其是當前高校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采取學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馬克思主義課和思想政治課的學分占比,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各種串聯理論內容的難度性。然而,因大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尚未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所以常常選擇在考前的時候進行突擊備考,而在考試之后則很快速的忘記了德育內容,甚至在潛意識中抵制德育內容,尚未深刻進行德育知識的自我學習,這也不利于高校德育實效性的提升。當前在高校逐步擴招的背景下,促使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過度強調集體的作用,讓大部分學生便產生了一種淡然處之的思想,漠視了個人的情感。同時,由于當前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尚未積極與受教育者進行溝通,這樣便導致高校德育工作者常常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采取的是一刀切的灌輸形式,而受教育者在大數據的時代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偏向于個性化、多元化和體驗式的德育內容,這樣則導致高校學生對德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政治教育和社會價值方面,從而導致高校的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性較低。

1.4線上線下聯動較少,尚未深入挖掘隱藏功能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個高校通過采用各種基本數據逐步建成了智慧校園,但尚未深入挖掘高校德育的深層次信息。例如,通過分析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校園一卡通的情況,則能夠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消費水平,但學校尚未就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進行分析,尚未根據學生進出宿舍的情況來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同時,還可以分析學生在圖書館借閱書籍的情況來了解學生的誠信問題,以及是否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此外,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于QQ群和微信群的應用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內容通知方面,尚未擴大它的應用功能,向學生逐步宣傳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樣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數據對高校德育工作開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

2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的多元化發展路徑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在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路徑,這樣能夠保證高校的德育實效性創造良好的條件。其中,推動高校德育朝著多元化發展需要做好下列幾個方面。

2.1樹立多元化的教育思維,構建新型的德育理念

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德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構建起描述性的思維、相關性思維和攻略思維。通過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高校德育工作進行相關預測和分析之后,便可以根據相關的結果來合理地調整高校德育的發展策略。這樣在經過預測,到最后形成攻略,便是大數據思維的重要呈現過程。為了切實保證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德育的實效性,便應該結合德育目標樹立起多元化的教育思維,構建新型的德育理念,讓高校德育工作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網絡時代發展的要求。通過將可視化、個性化和預測性的教育理念合理的融入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注重借助可視化的技術來整合學生的行為,并將各個領域的數據根據評估體系更加準確的將個體、群體顯示出來。堅持開展民主化的教育,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全球化的意識,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自我和激勵自我,這樣才能夠讓大數據時代下德育資源得到更好的優化配置。同時,在應用個性化教育理念時則需要結合數據來進行德育結果分析描述,并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實施針對性的教育策略,注重對學生在社會輿情中能夠更加精準地進行判斷,為保證高校德育的實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2.2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拓展德育陣地

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技術呈現出飛速發展的趨勢,高校學生在各個網絡平臺上所獲取的信息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然而,當前我國的網絡監控技術較為落后,這樣便給予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相關的網絡軟件和平臺宣傳不正確的思想提供了空間,而高校學生的社會閱歷較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學生的思想感到非常的困惑。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可通過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積極創建良好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這樣便能夠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的思想意識在良好的德育環境中受到熏陶,真正達到提升高校德育成效性的目的。通過在高校德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現代新傳媒的作用,積極建立起良好的媒體陣地意識,不斷拓寬高校德育的開展空間。其中,可借助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注重向學生傳播正面的信息,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動教育,在整個高校發展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這樣能夠最大限度提升高校德育的水平。

2.3構建在線德育平臺,完善德育機制

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整合,讓高校各個部門之間能夠相互進行信息整合和共享。因此,為了切實保證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效率,便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在線德育平臺。首先,通過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作用,并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圖片、音頻等功能來豐富高校德育形式;其次,通過選取高校學生常用的媒體載體,注重采集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活動的行為,再借助大數據技術來分析學生在成長階段中的興趣愛好,為開展德育工作提供真實的數據資料。通過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在線德育平臺,讓教師充分利用德育知識傳播的形式和高校學生在課堂上的問答內容來進行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借助大數據來拓展高校德育活動的空間,讓高校德育不僅僅局限在校內,讓學生還可以通過微課和慕課來進行自我學習,并合理的選取適合高校學生的德育內容,采用多樣化的德育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學生逐步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4強化德育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方法

高素質的德育人才是保證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德育實效性的重要人力支撐,所以便需要構建一支政治素質高和數據處理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引入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加入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中,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其中,可著力做好下列幾個方面:一是借助大數據技術來預測預防風險的思想,采取科學的預防干預方法。通過在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精準地位,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變化趨勢,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注重培養學生了解多元化信息和鑒別信息的能力,將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更好的凸顯出來,這樣才能夠在尊重高校學生自主選擇權的時候強化學生的思想指導,從而促使學生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增強自己的道德選擇能力;三是通過采取個性化教育策略,讓學生自主選取和教師引導更好地結合起來,并借助大數據技術就高校德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再對高校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育,例如,通過開展德育專題性的講座和個別化的德育輔導,為保證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德育成效性創造良好的空間;四是結合現代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特點,讓高校教師克服自己的主觀理念,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進行學生的德育水平分析和整體性的精準描述,以便為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策略提供具有實證性的數據支撐;五是統籌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再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師,以此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六是采取針對性的德育方法,強化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優化高校學生的德育干預體系,最大限度提升高校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馮昌雨,古夢雪.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德育中的利與弊[J].文教資料,2020,(07):149-150.

[2]張寶君,崔譯文.大數據時代高校“三位一體”德育微載體的構建[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03):91-96.

[3]王偉,邢坤.多元化社會思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發展趨勢研究[J].山西青年,2019,(20):60.

作者:何金美 單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