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舉措

時間:2022-05-20 15:51:41

導語: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舉措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工作備受關注和重視。為進一步提升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水平,要增強對該學科的重視性,培育學生人文精神,不斷與學生進行日常溝通與交流,重新考量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強化語文教學教育。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以職業素養為基礎的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進行簡要分析,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素質培養;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

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致使學生的語文水平普遍下降,任何專業的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語言表達的缺陷。而語文教育教學作為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加之很早便作為基礎學科要求學生學習,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視高職高專的語文教學地位,選擇新穎的語文教學方式,發揮語文教學人文性作用,從而不斷培養出有理想和有文化的復合型人才。

一、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效益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新背景下,高職高專的語文教學課程應當進行針對性的更改,以保證能夠將教學重心共同確定在學生職業能力培育上。由于高職高專本身教育目標與其他普通院校存在差異,其是以為社會和崗位培育高素質應用人才為目的,故要保證高職高專了解到人才培育內容的先進性與真實性,增強該類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能夠在同等學歷的基礎上更具有優勢。如果高職高專的學生掌握了本專業基本知識,在后續的就業崗位中并不會過于呆板,甚至能夠有著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和寫作能力,從而將自身的職業技能充分發揮出來。對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中學生職業能力進行提高,可間接性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人文素養,幫助他們獲得全方位的發展,間接性提高學生工作崗位本身得到的機會[1]。另外,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育在于更改傳統教學模式,此時教育者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專業特征共同制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進度,將專業特色與文化教育結合在一起,強化學生對母語學習的興趣,共同激發出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熱情,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本著發自內心的態度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這樣可以增加語文學習效率。

二、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情況

(一)語文課時的隨意設置

高職高專語文課程在設置上比較隨意,這種情況的常見導致人們對高職高專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十分擔憂。語文課程并沒有被直接確定為必修課程,甚至在是否開設語文課程或者開設多少課時等各個方面都沒有詳細規定,部分院校只有文科類專業才會開始一學期的語文課程,且開設的語文課程并沒有硬性考試要求,只是將其當作是知識獲取的一門課程,而對于理工科專業而言,并不會開設語文類別的課程。與此同時,高職高專院校若是想要壓縮課程課時,往往最先選擇的就是語文課程的壓縮,長此以往直接導致很多院校并不會想開設語文課程[2]。高職高專語文課時在設置上存在的隨意性主要源于學校以及領導人員對于課程以及語文教育不重視,缺乏資金等資源的支持。相比較于專業課教師而言,語文教師在安排上并沒有過多考量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之語文教師聘用存在不穩定性,往往都是由一些其他教師兼任語文教師,本身的隨意性較大。部分教師認為,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很難出成績,加之學校并不重視,對后續的評職稱以及加薪有著重大影響,往往很多教師并不愿意從事語文教學。

(二)語文教材與現實存在脫離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使用的教材與現實情況存在較大的脫離,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與所學文章的內容產生共情,加之教材與自身專業、后續就業的結合少之又少,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訓練很難讓學生重視起來,本質上很難實現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過去幾十年以來,語文教材大多數選擇文本單元的編寫模式,以文本為主線選擇多個學練單元,將多種多樣的閱讀知識用于教導學生,致使該模式下對語文知識的豐富性和語文教學能力的要求頗高,但其與高中階段的普通語文教學教材并沒有任何區別,相當于高職高專的學生重新學習了一遍語文知識,過程枯燥而無味[3]。

(三)教學模式受限大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屬于高等職業教育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基礎性作用很難發揮出來,尤其是受到高等教育教學的影響,要求其采用“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在該種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確保教學知識能夠被傳遞出去,致使學生始終處于支配性地位,只能一味地接受知識。顯而易見,這種教育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弊端,即為,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是現成的知識,并沒有自己主動思考的成分,一味接受其他人的思想,反而失去了對知識的接受性,尤其是創造能力的缺失[4],久而久之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由于高職高專語文課程并沒有考試壓力,屬于選修課程類別,學生對其缺乏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厭學情緒十分嚴重,直接導致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上有著明顯的缺失,對相關知識認知比較膚淺,畢業之后更是疲于應付求職的面試,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四)教師專業素養有缺失

由于學校對語文教學內容缺乏重視,在語文課程開課中本身比較隨意,甚至隨便壓縮課時,致使大多數語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創,基本上沒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動力,只能固步自封滿足于現有掌握的語文知識,每天都是混日子度過。加之崗位分工的細化,專業設置越來越多,部分高職高專的人文課程教師往往需要跨專業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不同專業存在的差異,只能教學一些通用性強的語文課程知識,或者沿襲傳統的高中時語文教學方法,導致課堂的學習積極性較差,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5]。

三、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舉措

(一)革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傳統的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不夠全面,本質上是很難對學生起針對性培訓的作用的,甚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進一步進行語文知識教學,學校可根據不同專業的特征進行語文知識教學內容設計,結合本專業課程內容進行語文教育。例如,為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量,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品德,可針對性開設一些國外名著導讀課程。或者為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開設專門的口才培訓以及情景模擬課程,針對性進行課程知識訓練。除此之外,教師可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新媒體技術等相關現代化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快速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對于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古代文言文以及戲曲內容,可加入一些視頻解讀的教學內容,從視覺等方面吸引學生對其產生興趣[6]。若是講解到具有歷史背景的文章,可在網絡上挑選該時期的歷史背景相關紀錄片,增強學生對歷史背景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語文教學需要采用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改變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求職者若是想要在大多數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畢竟需要具備較強的文化水平以及精神認知。對此,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者應當重新認識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在原有基礎上革新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切入點慢慢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可用的語文知識,擺脫傳統語文教學思想的限制和束縛,幫助學生認識到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與高中語文教學課程上存在的差異性。由于高職高專語文課程本身具有目的性和人文性特征,最終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應用型人才,對此,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者必須要應用語文知識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綜合熏陶學生,這樣才能讓他們認識到具備工作責任感以及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7]。語文教育教學者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這樣才能教會他們如何應用職場語言開展相關工作,進而將零散的語言知識連在一起,有效避免存在的尷尬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將所學習的語文知識融會貫通,不至于學了就忘。

(三)以職業教學作為教學目的

在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課程中,大多數教育教學工作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頗為嚴重,常常將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放在增強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上,讓學生能夠記住更多的知識,導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下降,即使成績有所上升,但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多學生在這種模式下成為了只知道死記硬背的讀書機器,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思考痕跡。為進一步地改變這種情況,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幫助學生增強對語文知識課程的學習興趣,將書本上所學習到的一些內容直接轉變為與現實結合較強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知識而非直接告訴學生一些現成的內容,但可為學生的思考預留一些認知空間。在該種學習背景下,學習模式的更改直接改變了傳統的成績考核模式,教育教學者要以學生日常學習表現中所展現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語言能力作為重點考察對象,間接性引導學生走向全面發展的道路。傳統高職高專語文課程考核體系中,教育教學者所扮演的角色為考核主體,學生則為被動考核對象,這種考核模式的出現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熱情,厭學情緒十分嚴重。對此,可在后續的語文教學改革工作中,應用更加靈活方便的考核模式,以教育教學的內容為重點,為學生設計出更加符合社會交際的場景,將模擬場景中的學生實際表現作為最終考核成績,盡快打消學生的厭學情緒。

(四)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以職業素質為教育基本點的教育教學原則,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增強教師和學生的知識認知,應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觀念拓寬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對市場、職業、行業等進行共性和個性的認知,綜合了解學生的語文知識接受程度。同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熟悉基本的職業知識要點,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具備較強的責任感以及育人意識,以優秀的職業素質影響學生的后續發展。為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教學模式,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教師必須要依據教育教學的內容設置研究性課題,將一些社會熱點事件融入于課程教學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文學知識教育以及相關知識的有機結合,做好應用訓練以及社會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最終目的。語文教學本質上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其實用性較強,因此必須要配置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性人才,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所接收到的語文知識是準確的。教授基本的語文知識點時,可以增添一些活動,模擬特殊的場景,讓學生了解不同場合下應用不同語言的價值,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增強對語文教學的重視性

在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工作中,為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迎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需了解科學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從長遠的角度考慮給予語文教學重視和資源支持。只有增強對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視性,才可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與教學熱情。除此之外,政府部門應當設置專業的機構或者組織開展一些研究會,借助集體的力量規范和統一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進度,確保語文教學改革走向新的發展方向。綜上所述,現階段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工作備受關注和重視。為進一步提升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水平,要采取針對性措施抵御外來文化以及網絡文化的沖擊,有效認知高職高專語文教學的價值,增強其本身的社會地位,不斷弘揚民族精神和凝聚力,提高本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盡可能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的綜合性人才。由于高職高專的語文教學迫在眉睫,但過程較為坎坷,故需要更多的人群一起努力,革新傳統教學理念,增強社會實踐應用,這樣才可最終達到理想狀態。

參考文獻

[1]周欣.關于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學與改革的思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7(2):75-76,85.

[2]楊欣,李向明.基于職業素質培養的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8(22):2.

[3]楊帥.淺析職業素質培養下的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實踐[J].北極光,2019,256(2):157-158.

[4]呂云飛,段興華.淺析在高職高專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職業素質培養[J].石油教育,2007(3):39-40.

[5]凌祺芳.談高職高專語文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企業家天地,2011(3):83-84.

[6]張娟.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8(6):219-220.

[7]盧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職園藝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0(4):241-243.

作者:滕向華 單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