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高三英語復習策略

時間:2022-05-24 09:26:46

導語:新課標背景高三英語復習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標背景高三英語復習策略

摘要:高三年級英語復習首先要牢固打好詞匯和語法語素的語言知識基礎。本文探討了高三英語的復習策略,并將其分為點與面相結合的英語語法知識復習,精和粗相結合的英語詞塊復習,課前微課視頻和課上翻轉課堂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三備考;英語詞塊;英語語素;英語語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涵蓋了知識+能力+態度)。其中,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語感,以及語言思維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構成英語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蘊含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和思維方式,開展跨文化交流。高三年級是個非常時期,高考成績中的英語是三大必考的科目,英語成績舉足輕重,所以高三階段無疑是緊張又充實的知識鞏固復習階段。高三的老師首先要考慮怎么復習和該采取什么有效的總復習策略。中學的英語語言知識內容年年變化不大,但是每年教的學生年年不一樣,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積極探索和制定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的可行性復習方案,讓學生復習起來信心滿滿,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英語素質水平參差不齊,這種情況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和復雜性。作為教師,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撇去差生而專注于好生,也不能只講過分簡單的知識內容。在認真分析、斟酌、考慮之后,在高三的英語總復習前半階段,筆者制定了立足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復習策略,下面將其分成三個內容來闡述。

一、點與面相結合的英語語法復習

語素指的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高三階段已經不再很刻意去辯讀正確的讀音,更多的是關注意義。語素意義內容包括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語法意義一般也稱語法功能。學生對于語法知識的掌握可分為三大類別的人,第一類學生基本全掌握,但須鞏固和加深;第二類學生高一高二學年階段是在玩中學,大概了解語法知識,須全面復習和加強;第三類學生是零學者,須從最基礎的開始教學語法知識。如何短平快復習鞏固中學所要學的語法內容,可以分成專項復習要點,一個要點一個要點地復習,先進行簡單的語法,逐漸過渡到復雜的語法。每個語法預先設問——小組探答——歸納總結。就某——語法專項教師先設置一串問題準備提問學生語法知識的“點”內容,學生回憶知識尋找答案,接著教師講評更正學生的答案,語法知識不是死的規則和用法總結,教師也可縱向或橫向拓展聯系對比其他的語法內容。比如在復習形容詞和副詞的“級”時,可先設置以下等的問題作為“點”的內容。“形容詞和副詞這兩個不同詞性的單詞各有什么特征?”“形容詞和副詞的原級又是怎么樣?”“比較級和最高級呢?”“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含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形容詞和副詞可以做什么語法功能?”“在哪些句型和復合句有用到比較級和最高級。”等等。學生積極討論,探求這些問題答案。基礎好的學生回答地多且準確,基礎不好學生有點茫然。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反映了他們對這語法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基于收集上來的答案反饋,教師有針對地總結概括或仔細詳解。“形容詞是用來修飾名詞或代詞的詞,它的中文意思后面有帶‘的’的特征,而副詞是用來修飾形容詞、副詞、動詞或句子的詞,它的中文意思后面有帶‘地’的特征。它們有三個級,即原級,比較級,最高級。原級是沒有變化的單詞,而只有單詞詞形變化才能分辨原級比較級最高級的區別,而且意義不同,原詞變化或加詞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比較級,很多學生都知道單音節的單詞后面加er,多音節的單詞前面加more,但他們幾乎沒人知道多音節的單詞比較級前還可加moreless,以及用比較級來表示最高級的使用。因此教師全面系統地歸納總結知識內容,闡述時要注意語言使用不可太專業和深奧,盡可能地淺顯,讓學生容易明白理解。簡單的形容詞和副詞的級的講解往往會用一節課甚至是兩節課的時間來完成。學生通過這兩節課的時間對形容詞和副詞的級的認識和使用進行了復習和鞏固。每天復習鞏固完某——單元的語言知識內容或某一語法知識,練習和操練是語法規則用法外在體現,相配的練習可以是單項選擇,或是語篇文章,或是單詞拼寫。一般來說,以“優化設計”中的強化訓練的“單詞拼寫”和“用所給單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作為語言知識的鞏固練習內容。從多年批改學生的寫作和作業經歷來看,學生在用英文筆表達心中想法時,寫出來的英文句子存在嚴重的詞性使用錯誤,用詞不當,謂語沒有時態和語態的變化等很初級的錯誤。所以這些看似簡單實則有用的練習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也可以幫助他們知道該怎樣使用英語?!癒nowhowtouseEnglish”是學英語的最終目的之一。對于語法,大多選擇“優化設計”專項語法單項選擇來練習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語法知識。積極擴大詞匯量,打好扎實的語言語素基礎。語法是語言基本規律的提煉和總結。語法學習的目的是使語言運用更加準確和規范。在高三階段有意識地復習,鞏固中學所學的所有基礎語素知識,為學生“寫”語言技能打下堅實的語法基礎。

二、精和粗相結合的英語詞塊復習

不少英語教師在高三總復習期間習慣采取題海戰術,讓學生不斷地做題、考試。事實上這種方法是錯誤的,特別是對于英語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學生沒有定量的單詞積累,對英文不同的表達句型不夠了解和熟悉,怎能看得懂英文文章。雖說英語單詞和英語句型學了很多,但由于缺乏語用的語境理解和體會,仍不見得掌握很好,應用很熟練。所以高三總復習不能舍本求末,不積累英語語言語素的詞匯,句型語法,以考試代替復習。詞塊(chunk)又稱“語言組件”,是文章語篇的磚瓦,包括英語單詞,詞組,習語,固定搭配,慣用話語,句型等現成的語言要數,語言詞塊組成句,句段連成章篇。如果不懂詞塊的意思和意義,所謂的篇章理解都是空話,所以老師在高三上學期前階段特別側重英語詞塊的復習。逐詞逐句從頭學習是不科學的,時間上也是不允許的。而目標直接任務型的復習策略明確交代下節課的上課內容,要求學生在上每節課之前要事先預習,正式上課時列出本節課的重要單詞組、詞組、和句型。如必修三Unit2細講了energy,strength,force,power這四個近義詞的區別,并馬上利用優化設計里的練一練來練習。講了remind一詞的用法,以及與它相似的幾個動詞和它們的被動形式。(在真正使用時,它們的被動式較常用,但學生受中文思維習慣的影響,往往只知道用主動形式。)總之,復習每單元基礎語言知識時,堅持輕重有別,精粗結合,不要籠統復習。當然哪些內容應是重點,哪些內容應該精講,需要老師事先認真閱讀高考考試說明,發揮自己的專業素質,備好每課的復習教學內容。

三、微課視頻和翻轉課堂相結合

高三是很緊張的學習階段,所以復習不可能像高一,高二年級那么細致幾個單元才完成一個語言知識內容,高三更多采取時效短平快的授課復習策略。再說,如果是老師一講到底的模式,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學生認為復習的內容都是學過的內容,對于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如何提高高三英語復習課的效果,首先可以將高考必考語言點分成幾個板塊錄成微課,微課就是微小的課堂形式,微課內容短小而精悍,是高濃縮的知識點。可以就一個知識點的重難點進行電腦錄屏,時間一般不會很長,學生可以回家根據自己哪里不懂來選擇相應的微課,一次看不懂,可以收藏回放。比如“定語從句中介詞+關系代詞中介詞的選定”是學生頭疼的地方,就可以針對“定語從句中介詞+關系代詞中介詞如何選定”錄制微課。定語從句介詞選定原則高度歸納為“一看先行詞,二找動詞,三品意義”,這樣學生的記憶量大大減少了。但是高三復習不能只依靠微課這種形式,因為所有的知識只有在練習訓練中才能內化掌握,所以微課還得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翻轉課堂就是把課堂講解知識點放在課前由學生自學完成,而把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放在課堂上,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老師是復習的引導者,學生是主體,要自主思考怎么復習和展開思維。可以就語法的重難點或整合話題以各話題為支架繪制詞匯思維導圖,并進行,小組討論和總結。比如關于自然災害naturaldisasters這個話題,可以復習有多少種自然災害,對災害的危害,災害的強度等展開思考概括復習。也可以就某一考試題型進行課前微課預習和課上翻轉課堂訓練討論。比如高考題型七選五,七選五實際上考查學生文章的運籌能力,所以先縱觀篇章結構,再分析空項位置在段首,段中還是段末;細敲空格句與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來解題,是解釋關系(對前句或對主題的進一步解釋)、并列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還是遞進關系等。語篇銜接的另一重要手段是詞語復現,與主題相關的詞語必定會以原詞、同義詞或近義詞等形式在上下文中重復出現。教師在講解解題技巧時配上合適的選句可以使之有說服力。新的高考題型沒有單項選擇題型,但是有語法短文填空這道題型,實際上如果把短文填空按空格填空分成十句英語句子,那么就是十句單項選擇題,無非是有了文章語境。所以無論題型怎么變化,立足夯實語言知識基礎,以不變應萬變才是高三復習的立本策略。課前微課短平快復習好語言基礎知識,有語境的語篇閱讀理解和短文填空或寫作的綜合訓練配合跟上,因為語言知識只有在語境里被使用才能有生命力和展現語言的魅力。因此現時訓練閱讀理解或者短文填空或是綜合考試的都是很有必要的,都能達到訓練學生的做題技巧和在綜合文章里內化語言的精髓。

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英語語言理論是語法規則的概括,構詞詞根等等,是抽象的,難以通過幾節課講解就完全掌握的。語言的實踐是語言的實際應用,可以是聽力,口頭表達,也可是寫作和文章理解。所以語言的理論規則一定要放在語言實踐里使用內化,只有把規則應用出來,語言才是活的語言,有生命的語言。學生可以選擇看中英雙幕電影,進行或者配音口語小組活動,也可以選擇合適的語篇讀,進行閱讀理解后的讀后續寫練習。多樣化聽說讀寫互促互協,多聽可以幫助練習口語,多聽多說多看多寫可以幫助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增強語言語感,使運用語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在語篇情境中體會感悟抽象的語法規則,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抽象規則在學生心中消化內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如果只是連續不斷地理論解析上課形式,易使學生感覺疲憊,無聊索味。所以教師應改變課堂模式,開展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倡導開放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使其帶著積極情緒進行復習學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司馬婷.翻轉課堂在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

作者: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