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新線調試運營管理整改措施

時間:2022-05-24 14:54:36

導語:軌道交通新線調試運營管理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軌道交通新線調試運營管理整改措施

隨著軌道交通行業蓬勃發展,每年軌道交通新線開通數量逐年增加。交通運輸部于2019年2月下發《城市軌道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技術規范第1部分:地鐵和輕軌》,明確了地鐵和輕軌工程項目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工作需對標相關規范及要求。地鐵作為大型旅客運輸工具,其應急功能對其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急演練管理工作是地鐵運營工作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更是建設應急體系應該重點考慮的部分[1]。因此,在新線初期運營前必須開展符合規定的“實戰演練”,對系統綜合聯調的效果進行驗證,使新配置的設備、系統、人員之間得以充分磨合,使整個運營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控性達到規范要求[2]。本文基于某市軌道交通2號線試運營演練進行了管理與實施的探索。新線運營演練前置條件:①系統設備及車站、軌行區、車輛段、停車場、變電所、控制中心完成“三權”(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設備操作維護權)臨時接管工作。②供電、信號、通信、綜合監控、AFC、BAS、FAS、屏蔽門、門禁等各系統設備完成聯調,具備工程驗收條件,達到演練操作使用要求。③運營分公司各崗位經培訓后獲得運營分公司頒發的上崗證;涉及特殊作業的取得相應的社會通用資格證書(如涉及到高壓電操作人員應取得高壓證、涉及低壓類電工作業應取得低壓證),能按正常工作要求輪值排班;能正確操作相關設備或運營指揮、管理,保證演練需求。④各系統設備維護器材、備品備件到位,保證演練需求。⑤運營分公司所有演練應具備對應各演練科目完善的應急處置預案,并已發布,相關崗位已經學習掌握。⑥與外界聯合演練的科目已與相關部門溝通明確相關協作程序及內容。

1新線運營演練管理與實施

1.1演練組織框架

為更好地組織新線運營演練工作,充分發揮組織職能作用,明確組織成員職責范圍,特設立新線運營演練工作組。組織機構由演練領導組、演練推進組、演練執行組、后勤保障組和演練評估組組成,新線運營演練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1.2演練科目設置和周期

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技術規范第1部分:地鐵和輕軌》應急演練相關要求,結合運營場景進行分類實施。嚴格對標《城市軌道交通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技術規范第1部分:地鐵和輕軌》,并結合近期經歷過交運部17號文初期運營前安全評審線路單位的演練執行經驗,設置演練科目。運營演練項目分為正常場景演練、故障場景演練、應急場景演練三大類,一共50項,其中市級演練項目1項,暫定為火災應急演練,其它演練項目49項,涵蓋運營分公司所有專項應急預案。在既有線運營的同時,如何才能保證軌道交通延長線或者換乘線能高標準開通,實現與既有線的無縫對接或換乘,因此,既有線與新線進行運營演練就顯得意義重大[3]。結合1號線既有線路與2號線新線開通線路特點,對新線和既有線人員、設備系統進行驗證磨合,明確指揮機構、信息報告、應急響應及措施等內容。嚴格對標《城市軌道交通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技術規范第1部分:地鐵和輕軌》,并結合近期經歷過交運部17號文初期運營前安全評審線路單位的演練執行經驗,設置演練科目,具體如下:①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一)臨時扣車和加車、越站行車、各種交路列車折返等行車組織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列車脫軌、撞擊、沖突、擠岔;加車、扣車、越站等運營調度演練;小交路及反向運行演練;運營時刻表演練;電話閉塞法演練。②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二)列車故障救援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列車故障救援應急演練。③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三)供電、通信、信號(含道岔故障處理,手動操作道岔辦理進路)、軌道、站臺門等設備故障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框架保護動作演練;通信傳輸中斷應急演練;運營信號UPS故障應急演練;線路脹軌應急演練;線路下沉應急演練;車站站臺門故障應急演練;車門故障應急演練;信號聯鎖系統故障應急演練;ATS故障演練;車載信號故障;計軸故障(岔區,非岔區);信號降級模式運營演練;道岔故障;手動操作道岔辦理進路應急演練。④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四)突發停電(含區間應急照明和列車應急照明)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正線大面積停電應急演練;車站大面積停電應急演練。⑤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五)車站站臺火災、站廳火災、區間火災、主要設備房火災、控制中心火災等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車站站臺火災應急演練;車站站廳火災應急演練;車站環控電控室火災應急演練;列車區間火災應急演練。⑥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六)突發大客流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車站突發大客流應急演練。⑦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七)道床拱起、隧道拱頂漏水、隧道結構意外打穿等工務系統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道床拱起應急演練;隧道拱頂漏水應急演練;隧道頂部鑿穿應急演練。⑧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八)乘客滯留、乘客意外傷害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車站突發大客流應急演練;人車沖突應急演練。⑨對標交運部17號文第一百二十條(九)列車相撞和脫軌應急演練;開展以下演練:列車沖突應急演練;列車脫軌應急演練。各崗位應根據不同運營突發事件類針對具體的場所、設施設備等明確現場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置流程、處置措施、安全注意事項等內容。關鍵崗位涵蓋以下重點內容開展演練:①行車調度員:列車事故/故障、列車降級運行、列車區間阻塞、設施設備故障清客、火災、臨時調整行車交路、線路運營調整及放障搶修、道岔失表等。②電力調度員、環控調度員:大面積停電、供電區段失電、電力監控系統離線、區間火災、區間積水等。③列車駕駛員:列車事故/故障、列車降級運行、區間乘客疏散、列車連掛救援、非正常交路行車等。④行車值班員: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進路辦理、列車接發作業、道岔失表、車站乘客疏散、搶修作業辦理、火災、客傷等。⑤車站服務人員:大客流組織、乘客應急疏散、火災、客傷、站臺門故障等。⑥設施設備維護人員:土建結構、軌道線路、車輛、供電、通信、信號等關鍵設施設備故障搶修。本次新線運營演練根據演練內容與目的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專項科目演練,維期56天;第二階段為運行圖演練,維期40天。

1.3演練實施

1.3.1演練進場防疫管理運營演練處于新冠疫情期間,所有參演單位人員均應出示綠碼健康碼及行程碼,健康碼為黃碼及紅碼人員不得進入演練場地。同時,對進入演練場地人員實施“兩個必須”防疫管控要求,即必須佩戴口罩及必須進行體溫測量并記錄,對體溫異常人員進行復測同時引導至相應隔離區域,對未佩戴口罩人員不得允許進入演練場地參與演練。1.3.2演練過程管控演練開始前30分鐘,牽頭部門確認參演人員、設備設施、物資準備等全部到達現場,達到演練條件后向演練總指揮報告,由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演練開始后,根據演練方案,演練總體流程分為:1.3.3信息報告據演練場景設置,由司機、站務員、設備操作員等現場人員依據運營分公司處置流程分別向調度、值班站長等報告。報告內容主要為:地點、情況(嚴重程度、前景預判等)、報告人,新線運營演練信息報告流程如圖2所示。①應急響應。應急預案啟動后,各專業應急搶險隊伍根據OCC指令攜帶裝備物資迅速到達現場。②應急處置。各專業應急搶險隊伍到達現場后,依據專業現場處置方案對險情進行處置,并及時向演練總指揮報告處理進程,直至險情排除。③預案終止。險情排除后,各專業應急搶險隊伍確認險情排除、設備良好,可以保證運營安全,向演練總指揮匯報。演練總指揮確認達到終止預案的條件后宣布終止預案,由調度負責發布終止信息。④演練過程記錄。演練過程記錄包括紙質記錄和影音記錄。紙質記錄以填寫演練過程記錄表為主,影音記錄形式包括照片、攝影、錄音。由演練部門組織各部門進行專人記錄,盡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練實施過程。確保演練過程明晰,演練內容真實,為演練評估和問題總結提供依據。1.3.4演練小結要求在每項演練項目結束后,演練組織部門當天要及時召開演練總結現場會,對整個演練工作進行全方位分析、評估,對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演練前3天演練組織部門統計形成演練評估小組成員名單及對應評估崗位,發至各參演部門。演練前組織演練前會議為各評估人員發放演練評估表,明確評估要求。各參演部門做好配合,明確專人負責本部門演練項目管理工作,演練前負責聯系、確認本部門各崗位評估人員。演練過程中評估人員對被評估崗位進行全過程評估。評估結束后由各參演部門組織各崗位評估人員填寫演練總體評估表。各演練項目均需成立評估小組,負責對演練項目進行評估。評估人員要求為3-4人。演練評估人員包括參與現場演練的相關部門、安全技術部、咨詢單位相關人員。演練評估對象為各崗位參演人員,評估內容包括先期處置情況、信息匯報情況、響應時間、設備操作能力等。①演練評價為采用量化指標,總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為優秀,80分至89分為良好,70分至79分為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取各評估人員平均分為最后成績。對于出現較大問題如人員傷亡、操作失誤導致設備癱瘓等情況時,實行一票否決,判定為不合格。②演練結束后,演練評估人員組織現場評估短會,根據演練記錄、演練評價表等,討論分析、填寫演練評估報告表。③評估內容包括但不局限于演練組織情況,各崗位演練項目執行情況,演練項目相關設備設施運行情況,相關預案、演練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④演練評分采取“扣減分”方式,對照演練評估表對各崗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一一評估,未執行的項目扣全分,未有效執行的項目酌情扣分。雙人評估的崗位,同一個問題不疊加扣分。⑤演練評估發現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不完整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規章更新,并且與3個月內完成。

2主要問題及整改措施

在運營演練項目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跟蹤問題、分析問題、整改問題,是該項工作的核心。只有對綜合聯調與運營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確定該問題屬性、問題整改期限以及計劃,做好問題跟蹤,把控問題整改情況,才能使問題在合理的時間內,得到快速的解決。發現、整改存在問題以確保新線高水平、高質量開通[4]。存在主要問題及整改措施如下:

2.1業務能力及處置流程不熟練

問題舉例:框架保護動作應急演練,在開展直流開關柜二次設備故障排查時,未斷開二次空開電源,存在觸電安全隱患;車站站臺門故障應急演練,LCB打至手動關后站臺門未關閉時,列車出站后,未嘗試手動關閉站臺門;通信傳輸中斷應急演練,故障處理時,缺少工器具使用驗證過程。整改措施:組織培訓,加強學習,盡快熟悉2號線設備,提升應急能力;培訓相關故障處置流程;組織開展設備操作和技能和業務水平。

2.2各部門、工種之間的協作配合能力不足

問題舉例:路脹軌應急演練,搶修過程中行車值班員與現場人員缺少互控;車站站臺火災應急演練,行車值班員與車站各崗位互控不夠,車站設備未恢復正常,未與搶修人員確認,直接確認設備恢復;列車故障救援應急演練,兩名行調之間配合不夠默契;站廳火災應急演練,值班站長通知客值穿戴消防戰斗服不及時。整改措施:加強行車值班員的聯控訓練;車站召開問題分析會,對行車值班員關鍵作業點進行宣貫、強調;加強培訓,兩名行調之間要做到信息互通,做好配合,減少重復作業;開展學習,要求調度員根據規定做好信息通報;車站召開演練總結分析會,對信息傳遞的步驟,和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進行宣貫強調。

2.3應急處理安全生產意識薄弱

問題舉例:隧道拱頂漏水應急演練,堵漏作業時,未佩帶防護目鏡;框架保護動作應急演練,在開展直流開關柜二次設備故障排查時,未斷開二次空開電源,存在觸電安全隱患;路脹軌應急演練,搶修結束后防護裝置(紅閃燈)拆除過早。整改措施:就個人常用防護用品種類及使用方式組織搶修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增強人員安全意識;組織開展設備安全操作業務技能培訓,提高一線員工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組織工班人員進行培訓,強調進入軌行區作業前后做好個人和施工防護。

2.4新線運營組織、運作模式需優化、標準化

問題舉例:道床拱起應急演練,巡道人員報故障地點時僅精確到車站,不夠具體;列車區間火災應急演練,行調在調整交路時,較為滯后,需進一步優化;小交路和反向運行演練,環調信息發布滯后,內容編輯組織不熟練;正線大面積停電應急演練,環調發布信息時用詞不準確,同時稍滯后。整改措施:組織對處置方案進行優化故障信息報送要求及流程;組織研討會,加強學習,盡快熟悉2號線設備,提升應急能力;加強信息模板化,提升信息編輯能力;學習信息發布規范模板,熟練編輯信息。

3結束語

軌道交通新線運營演練是新建線路初期運營前運營準備的必備項目,也是對各系統能力與初期運營條件符合性的綜合能力驗證。通過演練實踐得到的經驗,可作為后期運營與后續新線運營籌備的重要參考依據,也可為同行單位提供一定的借鑒與指導[2]。

參考文獻:

[1]王添祥.地鐵運營應急演練管理工作實踐與思考[J].名城繪,2019(7).

[2]樊磊.淺析如何做好地鐵新線運營演練工作[J].商情,2020(22).

[3]陳盎.地鐵既有線與新線運營演練探討[J].科技風,2013(6).

[4]陳錫鑫.綜合聯調與運營演練問題跟蹤分析的信息化管理[J].機電工程技術,2019(7).

作者:梁正武 單位:上海匡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