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24 16:12:30
導語:小學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背景
時代發展要求教師必須不斷發展,與此相關的研究便成為加速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之一。作為一所區域直屬校,中老年教師比例超過教師總數75%的現狀,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瓶頸。中老年教師閱歷豐富,經驗積淀充足,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他們對自己專業發展的“二次創業”動力和精力較年輕教師明顯不足,一定程度地給學校管理造成了四十不“獲”的尷尬局面。如何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群體的優勢,在“突出轉型升級,致力科學發展”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促進學校中老年教師實現自我提升,加快轉型升級,成為很多教學管理者所必須面對的新課題。基于此背景,我校通過持續分析師資隊伍現狀、發展優勢和面臨困難,認真研究不同教師群體、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在與市區培訓有效銜接的基礎上,通過全員深入開展教研活動等多種形式,探討教研和科研相互促進的發展途徑,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出發點,有效地解決了教科研分離的問題,逐漸提煉出促進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很好地回應了中老年教師逐年增加給學校發展帶來的新挑戰。
二、研究過程
(一)以教改為前提,凝心聚力共圖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成長、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能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意識地設計并引導教師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老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2019年,針對教學中呈現出的諸多共性問題,比如教師課堂上不敢或不愿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處于被動參與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遭到壓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沒有得到很好地養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被弱化,等等,我校以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托,制定了《懷柔區第二小學“生態課堂”實施方案》,正式拉開了構建“生態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帷幕。教學改革的需要,倒推教師們加強理論學習;青年教師展示出的實際“樣子”,為年齡較大教師的模仿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生態課堂”研究啟動以來,教師不僅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這一理念深入人心,中老年教師們通過不斷學習、反思和探究,拓寬了專業內涵,提高了專業水平,向專業成熟的境界又前進了一大步。(二)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后盾,有效解決教科研分離。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說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區域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開展研究的過程,也是把自己變成“學生”的過程。我們將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從學生學習領域遷移至教師發展與管理領域,在促進中老年教師從純粹的教師身份向教師和研究者合一的“教師研究者”身份轉變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中老年教師在研磨由教研員、課題組組長、骨干教師提供的研討課、教學展示課等示范之后,認真分析自身的“當前水平”,分析自己的“期望水平”,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每節常態課后,教師們針對“最近發展區”展開自評與他評,提出改進性建議。通過“生態課堂”的展示活動及聽評課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三)以師本教研為引領,為可持續發展續航。“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教師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入手點,通過對教師“最近發展區”的分析,幫助教師們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待改進的問題,為未來成長明確了方向。師本教研過程中,教師們以自我研究為主體,注重對教學規律的探索,時刻用“以生為本”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實踐,持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就自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以深入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先后申報并通過的市級課題有10余項。通過研究,教師們提升了研究意識,改進了沿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舊規,有力地推進了教師的專業可持續發展。
三、預期展望
尚科研之道,立業務之本。“十四五”期間,我校將以此為契機,在持續促進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具體策略,通過二者的有機融合,為教師整體的成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注:本文是北京市教育教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單位資助校本研究專項課題“促進小學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CFBB19116。課題負責人:崔小妹)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金鑫,沙培寧,楊曉夢.治與理——聚焦中小學管理核心競爭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美)約翰·霍蘭著,陳禹等譯.涌現:從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張韜主編.名校教學管理的提升力[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4]耿中津等.模糊管理[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崔小妹
- 上一篇:多個大股東對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影響
- 下一篇: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與實驗室檢測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