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效果

時間:2022-05-26 15:05:01

導語:本科高校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高校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效果

摘要:隨著“四新”時代的到來以及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興起,研究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以應用型本科高校宿州學院為例,在新文科背景下從課程開設現狀、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實施效果三個角度對統計學專業市場調查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究,并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文科;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分析;教學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教育界逐漸形成了重實踐應用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國內高校逐步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其重點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隨之應用型本科高校逐漸盛行,在2009年宿州學院獲安徽省首批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11月,教育部明確指出必須發展“四新”,即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同時指出了“四新”之間的關系[1]。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通知,并廣泛征集形成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由此可見,推進“四新”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改革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學者對新文科建設的看法不一,其中包含的看法有新文科需具備跨學科的思維,它代表了多種學科的一種融合。目前,眾多學者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學科改革發展進行研究,其中劉鑫(2020)等人從新文科的概念和內涵出發,對皖西學院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與分析[2]。席娜(2021)通過調研我國高等院校外語資源建設與共享現狀,從四個方面分析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院校外語資源建設與共享路徑[3]。那么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改革研究又如何呢?李曉華(2021)等人在新文科背景下從吉林化工學院思政課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需遵循的原則出發,對思政課的改革路徑進行剖析[3]。王桂紅(2021)以泉州師范學院為例,在新文科背景下從政府、高校、教師及企業等四個層面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進行探索[4]。鑒于此,為了研究在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狀況,本文以應用型本科宿州學院為例,選取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進行教學實施效果分析。

1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實施現狀分析

為了研究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實施效果,現選取應用型本科宿州學院為研究對象。目前,宿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開設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且開設的專業及年級主要是大二年級的應用統計學專業和經濟統計學專業、大三年級的金融學專業。

1.1課程開展現狀分析(開設課程年限相關情況)

應用型本科宿州學院開設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已有6年,早先開設該門課程涉及的專業有經濟統計學專業、應用統計學專業。經過2016人才培養方案、2019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及調整,目前開設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專業有經濟統計學專業、應用統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發現,不同專業開設該課程的教學課時不一致,且教學考核方式也有所差異。由表1可知,隨著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及調整,經濟統計學和應用統計學專業的教學課時也在更改,但是考核方式都是考試,這表明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其在教學體系中處于比較重要的地位。然而對于金融學專業來說,該課程僅作為選修課進行學習,因此其考核方式是考查形式。鑒于此,也進一步說明專業核心課的教學目標重點是學生能夠理解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經濟問題中;而專業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理解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理論基礎,并學會應用基礎知識。

1.2教學方式分析(以賽促學)

由于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是應用統計學和經濟統計學的專業核心課程,下面僅對這兩個專業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根據應用型本科背景,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將“互聯網+”模式下翻轉課堂應用于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教學中。“互聯網+”是以網絡作為載體,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與教育融合意味著實現科技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改革[6]。翻轉課堂主要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學生自主能動性,通過師生課堂交流互動完成教學目標[7]。鑒于此,在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相融合,線下主要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并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難題分解與知識整理,而線上主要通過設置相應知識模塊的教學活動,利用任務驅動法促進學生提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以及積極探索精神。除了上述教學模式的運用,該門課程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征,即“以賽促學”特征。自2010年開始舉辦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以來,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就具備了一個實踐應用場合。近年來,宿州學院統計學專業大二和大三年級的學生參加市場調查大賽的人數占總人數的90%以上,且初試通過率75%左右,由此可見課程與比賽相結合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在一起,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1.3教學實施效果分析

通過上述教學方式的運用,本文主要從學生成績分布、參賽獲獎次數以及教師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對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教學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首先,文中選取宿州學院2016級、2018級經濟統計學班級學生的期末成績,如下圖所示。由于2015級和2016級統計學專業學生學習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方式,而2017級和2018級學生學習課程時采用的是翻轉課堂方式。根據圖1可知,傳統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比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產生的教學效果差。此外,傳統教學方式下應用統計學專業學生與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差距較大,而在新的教學改革模式下兩個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相近。由此表明,新的教學改革模式更適用于學生,且對不同專業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同。為了探究宿州學院統計學專業學生參加市場調查大賽獲獎情況,下表給出今年來統計學專業學生參加市調賽獲獎情況如下表2所示:根據表2發現,宿州學院統計學專業學生在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實踐比賽中獲取了較好的成績(表2忽略了省級三等獎的統計),這也表明學生自主運用市場調查專業知識能力較好,且相互交流合作能力較強。上述兩方面的教學實施效果分析主要將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分析,那么對于教師本身的教學水平又如何評價呢?根據宿州學院期末教學評價體系,2019—2021年學生對于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評價平均分數為94.5分,且在這三年的教學考核中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中共有5名教師屬于考核優秀。由此表明,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比較滿意,且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比較認可。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增強,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推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自我探索精神。

2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近年來,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教學方式有所改進,但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2.1課程考核單一化

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有課后習題作業、期末試卷等。然而這兩種考核方式僅能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無法反映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在這兩種考核方式基礎上,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如按照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各個主題布置相應的主題作業,讓學生根據實際背景提交相應的市場調查報告,然后分小組進行匯報,這既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也能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2.2理論講解與實踐應用缺乏有效結合

在授課過程中,某些教師注重理論講解,而忽略了對專業知識應用的分析。因此學生僅能吸收比較抽象、生硬的理論知識,而無法將理論與實踐應用聯系在一起。鑒于此種情況,教師在今后教學中應理論聯系實際,將“互聯網”作為教學載體,通過解剖實際案例引出專業知識的應用。此外,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和專業相關的項目、課外比賽,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統計建模、市場調查大賽等。通過參加項目和比賽,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且能夠實際體會出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相輔相成。這些方式在促進教學方式改革的同時,也深化了理論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

2.3傳統市場調查分析方法難以適應大數據時代實踐應用

整理近年來市場調查大賽數據發現,以往市場調查大賽中常用的方法有線性回歸分析、列聯表獨立性分析、參數檢驗等,但2021年全國市場調查大賽獲獎作品中主要運用的方法有決策樹、結構方程模型、SWOT分析等。另外,以往統計建模比賽中的建模類作品僅利用宏微觀數據進行統計建模分析,而如今建模類作品的數據也可來源于市場調查分析。由此可見,傳統市場調查分析方法難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實踐應用,因此在現有基礎上需要不斷更新市場調查方法。利用互聯網整合當代市場信息,根據實際市場背景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并且將市場調查方法融于各種實踐中。

結語

本文選取宿州學院為調查對象,對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的教學實施效果分別從課程開展狀況、教學方式以及具體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文中總結了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綜上所述,教學過程中重點是教學方式的改革,由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互聯網+”模式下翻轉課堂方式,通過該種方式促進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逐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當然,隨著社會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也需要根據具體的時代背景而做出改變,適應時代的潮流。

參考文獻:

[1]郭向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回歸與創新”———基于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的實踐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20,37(02):91-96.

[2]劉鑫,唐自政,潘樾,張小姣,段宗妍,許慶祝.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以皖西學院為例[J].皖西學院學報,2020,36(05):1-6.

[3]席娜.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語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路徑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1,28(05):146-157+161.

[4]李曉華,武敬杰.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以吉林化工學院為例[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1,38(08):22-25.

[5]王桂紅.新文科下本科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以泉州師范學院為例[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39(04):70-75.

[6]李建中,袁勁.“互聯網+”時代傳統人文學科的網絡化應對———基于中國大學MOOC的學理考察[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6):117-121.

[7]張振源,李秀玲.基于翻轉課堂的公安管理學參與式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10):161-165.

作者:余秋菊 武以敏 單位:宿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