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時間:2022-05-26 15:21:38
導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課程以其獨特的魅力對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能有效滿足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具備“十萬個為什么”的腦洞。同時,科學教育對小學生的培養也有著諸多的積極意義,具備綜合培養的輔助效果。但在教學的具體實施上,仍需要教師的助力,以科學的手段落實科學課堂,促使課堂教學更具效率,為小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培養效果,促進其更好地發展。科學教育的開展實施任重道遠,具備較高的教育價值,能促使小學生的學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在此期間,教師可結合新課程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科學課堂,從小學生的興趣、情感認知、個性發展等為依據展開創新型教學,讓小學生能高效地融入科學的課堂學習,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推進科學教育的持續發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相對并不集中,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在學習過程中走神,導致難以集中、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而有效的教學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確保學生能高效地將知識吸收內化,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因而針對小學生的注意力問題,教師可從其興趣的培養著手,通過情境的創設,引領學生更快地在情境中展開學習,使其能更集中地思考和探索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學習的興趣及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內容。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聲音的奧秘”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各種聲音,并通過控制音量的大小讓學生感知聲音。在學生明確了這一主題的情況下,教師可引入趣味的聲音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如為學生播放一段“腹語”相關的動畫、綜藝節目等,或是給聲音“蓋上”不同的“聲罩”等,此時,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被充分激發,借此時機,教師可進行設疑提問,調動學生思考,如“那個表演者并沒有張口說話,他的聲音是哪里來的呢?”“為什么聲音被障礙物遮擋就會變得很小,甚至發出‘奇怪’的聲音?”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好奇心則更強,從而在情境中形成積極思考,并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引導提問,促進思考
科學的教育在于思考、探究、實驗等各個方面,且學習的過程缺一不可,只有當學生真正思考問題,才能使其有效探索并發現科學問題,不僅能實現科學知識的深刻學習,還能發展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其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然而小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新知識時并不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指導學生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科學知識的探索學習,實現教與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學習“動物大家族”部分時,內容上涵括了魚類、鳥類以及哺乳類動物,大多數小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而這一課程的教學旨在指導學生了解更多的動物、學會給動物分類。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分類時常會以自身的想法、喜好進行分類,顯然,這樣的分類是不科學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后進行分類,如教師可先將學生劃分為小組,并為其提供各種動物小卡片,進而引導提問,如“大家看看這些小動物都有哪些特點呢?現在我們要給小動物分類,大家有什么意見嗎?”“哪些是水里游的?哪些是天上飛的?”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問題時,需要與學生形成互動,不論學生的回答對錯,教師都需耐心引導,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的表現機會,促使學生不斷地獲得信心與成就感,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教學效果的切實提升。
三、組織實踐,增強體驗
前文已述,科學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切實參與,能在實驗中感受和體驗,在自己的探索與發現中獲得知識、掌握知識。因而教師在課堂中應積極展開實踐實驗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使其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從而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神奇的機械”部分,教師可在課堂伊始拋出問題,如“我們每周都會參加升旗儀式,那么大家知道國旗是怎樣升上去的嗎?”學生很聰明,都能答出來一二,此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制作升旗模型,然后再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實驗中,學生會發現現實與想象以及平時的觀察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誘發新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的探索欲則逐漸被激發,指引其更為熱忱地展開科學探索。可以說,實驗活動的有效組織,對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動手能力、思維發展、學習體驗等都具備較好的促進效果,更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化提升。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保障教育教學真正、有效地落實于課堂中,使學生切實吸收新的知識內容,獲得能力素養的發展與進步。在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融合小學生的發展情況與身心特點,為其創建高效課堂,引領其在歡愉的學習空間里充分吸取其中的知識營養,為學生后期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顏艷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錦西小學
- 上一篇:小學體育課立定跳遠教學方法
- 下一篇: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