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在外語教學的實現路徑
時間:2022-05-31 08:26:10
導語:課程思政在外語教學的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從單一民航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的跨越轉型,智慧民航建設不斷推進,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空中乘務人才的培養是重要保障,高質量開展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是實現保障的重要手段,將課程思政融進專業外語教學全過程是有效法寶。本文分析目前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從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思政修養,深挖思政元素,對標智慧民航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手段等路徑來實現課程思政在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的有效融合。
1課程思政的概念與研究現狀
目前普遍認為“課程思政”這一概念起源于上海,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追根溯源,課程思政的理念可上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陳毅都先后提出過相關要求。關于課程思政的定義,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提出“課程思政”是指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達到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教學與育人相輔相成,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2]。這樣的定義,更多的是將習總書記在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指示精神與高校實際相結合,而知名學者邱偉光則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視域對課程思政進行了定義,此定義富含了哲學思維和教育學精髓,更能體現“課程思政”的實質與內涵。學界圍繞課程思政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并在課程思政的概念、實施路徑、具體課程的實施方案等領域提出了相應的觀點。縱觀整個課程思政研究,圍繞具體課程實施方案的研究占了多數,涉及專業包括醫學、機械制造、建筑學、管理學、語言學等多學科。聚焦外語學科,也多為具體的課堂教學與設計。總體上,雖說研究領域廣泛、成果較多,但理論導入普遍,多拘于微觀課程教學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從畢業生跟蹤反饋實證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研究較少,尤其是畢業生從事崗位與行業的需求以及適用度的針對性不強,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夠深入。
2課程思政融入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的意義
隨著我國從單一民航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的轉型發展,為行業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型、國際化人才,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十四五”時期民航院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講授課程是教書,思政教育是育人,而課程思政實現了教育與育人的統一[2],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空中乘務崗位是民航業的一線窗口行業,空中乘務人員業務能力的強弱和政治修養的高低都將影響到民航服務水平的評價,《“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要強化民航中國服務品牌建設,以服務創品牌,以品牌促服務,由此可見提升空中乘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政治修養直接關系到民航中國服務品牌戰略的實現,作為培養空中乘務人員搖籃的高校需緊緊圍繞業務能力和政治修養兩條主線,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就需要在課程教學中有機結合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而課程思政則是實際結合的重要方法。專業外語課程作為空中乘務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不僅是一種通用技能類課程,也是一門實踐類課程,從時代定位來說,其在國際話語權建設等方面,具有越來越突出的溝通銜接和傳播交流作用。尤其對于空中乘務人員,熟練掌握專業外語是其必備技能,也能幫助其與國際乘客開展有效溝通,展現其業務水平,講好中國故事,宣傳中國文化,服務“一帶一路”。通用技能與崗位實踐的融合貫通,課程思政便是重要法寶。
3現階段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師資結構
“多”外語“少”民航“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質量教學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3]。據筆者統計,截止2022年全國開設空中乘務專業的院校逾450家,經調查承擔專業外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外語專業出身居多,鮮有民航專業畢業生從事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該部分教師雖語言功底扎實,但對民航行業和相關崗位認知不足,專業化強度不夠,后期也缺乏固定的、系統化的行業培訓與企業見習,不具備行業背景知識和工作經驗,容易造成“講授知識與行業脫節”的現象,課程的適用性和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學生心中的信服力不夠。
3.2教學內容
“多”語言“少”專業隨著上述師資結構特點的形成,必然帶來在教學內容方面更多側重在語言知識的學習,空中乘務專業知識講不透、不敢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擺脫傳統觀念,習慣性傾向外語語言的知識點學習,多從發音、詞匯、語法結構等語言方面進行講解和訓練,很容易將專業外語上成升級版的“大學英語”或“基礎日語”等課程。在教學評價方面,更多的是檢驗語言知識掌握情況的“試卷評價”,且普遍使用“判斷、選擇”和“閱讀理解”,缺乏開放式、擴散型專業知識考查。
3.3教學模式
“多”講授“少”實踐客觀上受教學條件和教師水平的限制,目前空中乘務專業的外語教學模式依舊以講授為主,教師在教學中,會圍繞某個語法點有針對性地列舉大量例句,來為學生進行分析和講解,同時講解例句中使用的單詞,然后再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作業,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掌握大量的詞匯和語法規則,也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復述和背誦,卻忽視了外語這門學科的實踐性,造成學生實戰能力偏弱和應變能力偏差,很難體現空中乘務崗位的溝通特性,更難實現跨國籍交流和跨文化交際。
4智慧民航視閾下課程思政融入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的實施路徑
智慧民航的發展正在塑造著民航業全新的未來,隨著以智慧化為特征的新一輪科學技術在民航業普及,新技術開發、新設備應用等引起了民航一線崗位的用人需求、崗位工作內容和從業人員素質要求的顛覆性改變,必然要求民航院校打破現在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具體在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學實施中,應以智慧課堂和民航精神為抓手,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教學全過程。
4.1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意識
空中乘務專業外語教師承擔著“傳道”與“授業”的任務,肩負著重要的教育職責和使命,除了教授專業知識外,同時需要在教學中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在智慧民航推進過程中,專業外語教師應借力產教融合機制,主動走進行業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深度體驗智慧客艙服務;積極參加行業培訓,了解行業最新動態,更新行業最新知識,引領行業最新發展[4]。教師需要注意同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提升政治修養,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專業外語教師可以參加線上線下課程思政專題培訓[5];也可先自行學習視頻資料,隨后組成課程思政教師小組定期交流研討;也可在專業范圍內組織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和聽課評課等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的思政教學水平,切實發揮專業外語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體功能。
4.2緊密結合專業特點,深挖教學內容思政元素
空中乘務專業要求學生要緊密集合民航行業的職業素養,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高尚的職業道德、高度的責任意識、牢固的章法觀念、強烈的安全意識、嚴謹的紀律作風、團結的協作精神[6],因此專業外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從專業崗位出發,以當代民航精神為引領,結合歷史重大事件,深挖課程思政元素。通過學習新中國民航成立時的艱辛和周恩來總理對民航工作作出的“保證安全第一,改善服務工作,爭取飛行正常”的重要批示,可以深挖出家國情懷、安全意識、真情服務、以禮待人等思政元素,傳承中華民族美德,體現安全第一、人民至上的理念。結合觀看《中國機長》片段,突出英雄精神和愛崗敬業,幫助學生從政治品格、專業精神、職業操守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當代民航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4.3對標智慧民航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手段
面對智慧民航建設的緊迫性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挑戰,須持續引入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創新教學方法手段,讓AI技術和智能互動、大數據等入課堂,采用智慧教學手段,實現真正虛擬、仿真教學,讓學生能真正以“智慧課堂”為抓手,全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針對空中乘務專業的外語教學,可探索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個性化學習,基于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沉浸式、體驗式教學,基于5G的遠端多點協作式教學,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情景教學和模塊化教學,把航空公司的真實工作場景案例引入課堂,將教學內容與工作場景相呼應,實施網上模擬實訓操作。努力建成沉浸式3D交互空乘VR系統,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生成全方位展示機艙內部的三維全景圖,還原真實的機艙環境,為學生打造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
5結語
民航“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航空服務國際一流”目標,“三基”之本的人才建設是重要保障,空中乘務人員素質直接體現我國民航服務水平,空乘專業外語教學與客艙服務的國際化水平緊密相連。借力智慧民航建設,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幫助提高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和適用性,真正實現校企融合。提升專業外語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將課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合進教學全過程,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全方位、國際化、應用型專業空乘人才。
參考文獻
[1]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安全工作會議召開[N].中國民航報,2021-01-12.
[2]金玉.高校日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策略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2021(3).
[3]劉重霄,林田.《商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及實踐研究[J].外語電話教學,2021(4).
[4]林業寧.“智慧民航”背景下民航科教創新治理與服務能力建設[J].黑龍江科學,2021(9).
[5]張敬源,王娜.基于價值塑造的外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J].中國外語,2021(3).
[6]朱莎.課程思政在高職航空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20(19).
作者:張盼 楊必忠 單位: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職稱評審標準問題及完善建議
- 下一篇:遠程醫學教育平臺學員滿意度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