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及人才戰略意義
時間:2022-06-01 09:07:39
導語: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及人才戰略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人才振興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和應有之義。受農村發展進程緩慢的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著人才瓶頸制約的嚴峻挑戰,缺乏管理型、技術型及創新型等多類人才,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動能不足,這將成為農村長期發展的短板。鑒于人才戰略對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因此如何挖掘鄉村振興背景優勢,建立和健全人才管理機制,實現農村人才聚集將成為新時期農村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鄉村振興;經濟高質量;人才戰略;重要意義;現實路徑
一、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脫離不開人才的貢獻,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樣需要以人才作為依托,因此新時期的人才管理機制將會成為農村發展的關注點。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將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和高度。現階段,工業化和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人才流失嚴重、農村發展不利于吸引農村人才回流以及農村治理水平與村民素質不匹配都是農村人才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農村缺乏管理型、技術型及創新型等多類人才,這是當前農村缺乏人才的重要表現,直接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因此,政府要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建設的新路徑。
二、農村人才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工業化和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人才流失嚴重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鎮對青壯年勞動力的需求呈現遞增趨勢,因此農村剩余的青壯年勞動力會選擇進城謀求發展機遇。而這些青壯年的流失將導致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問題不斷惡化,最終造成農村勞動力主要以老年人為主的發展現狀。青壯年作為農村發展的主力軍,流失嚴重問題會降低農村生產效率,難以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裕的勞動力要素基礎。[1]因此,如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背景下留住農村人才是破解該難題的關鍵,避免農村人才的嚴重流失。
(二)農村發展環境不利于吸引農村人才回流
流入城鎮的農村人才要么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要么掌握熟練的技能,這些人都憑借一技之長在城鎮中打拼、生活,習慣于城鎮的生活方式、工作環境、社交圈層,因此很難再形成回流為農村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造成走出去的人難以走回來的農村人才困境局面。一方面,農村產業發展滯后、優質企業較少、就業平臺較低,且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緩慢,導致農村人才的發展機遇少、上升空間有限,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盡管近年來農村生活環境有所改善,但仍和城鎮具有較大差距,習慣城鎮生活的人才不愿意再回到農村,以“農民”身份謀生發展。總的來說,現階段的農村發展環境已經不足以與農村人才需求形成匹配,因此難以形成返鄉回巢趨勢。
(三)農村治理水平與村民素質不匹配
現階段,農村主要依靠中老年干部實現治理,原因在于這部分人在農村具有較高的威望,村民更愿意聽從這部分人的領導,導致農村管理人員缺乏年輕干部,因此新思想、新理念難以融入農村治理過程中。中老年干部盡管具備較為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民間的家短里長,更好地協調農村及農民關系,但缺少專業化管理知識、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足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這將嚴重農村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此外,部分農村干部缺乏服務意識,更希望依托行政身份來謀取更為豐厚的利潤,將權利掌握少部分人手中,在選委會或村黨支部選舉期間,會行賄村民來延續手中的權力,存在大量的“濫用職權”“微腐敗”“農村貪官”現象,同時表明村民的綜合素質仍相對落后,難以形成有效自治和監督。而此等農村發展現狀會影響有志青年回鄉實現個人價值和理想抱負的意愿。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人才困境
人力資本優勢會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全國各地區都積極展開人才爭奪戰,從而充分發揮知識或技能溢出效應,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產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人才的貢獻,但現階段農村面臨嚴峻的人才困境,缺乏管理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從而嚴重制約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2]
(一)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缺乏管理型人才
管理型人才會對農村資源的配置效率產生直接影響。管理型人才普遍掌握多領域的管理知識和經驗,能夠有效協調生產關系,合理配置資源,以有限的農村資源換取盡可能更多的經濟收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3]現階段,農村的管理型人才嚴重匱乏,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農村企業數量有限,且大多數企業都屬于小微企業,難以形成生產的規模效應,更加偏向于技術化生產,導致管理崗位供應不足,難以給管理型人才提供表現機會;其二,村委會、村黨支部的工作急需管理型人才,但崗位很少出現空缺或閑置情況,導致管理型人才引進困難。總的來說,農村實際的管理崗位數量有限,難以與管理人才形成匹配關系,因此會降低農村資源的配置效率,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
(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缺乏技術型人才
農村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小,比較傾向于技術生產,因此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支撐點。無論是農業高質量發展還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技術型人才都將成為人力資源優勢。先進的農用機械設備需要依靠農業技術人才去普及推廣;先進的制造業生產設備同樣離不開制造業人才的操作和應用,因此技術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農村產業的發展。現階段,農村企業的技術型人才薪資水平相對較低,原因在于農村企業生產規模有限、市場開拓程度較差,導致經營利潤難以滿足過高的人才薪資開支,這將影響技術型人才扎根農村的意愿。此外,技術型人才的價值需要依靠先進生產設備得以體現,而農村企業難以負擔高額的設備成本費用,導致技術型人才的個人成就感較差,因此這部分人才更加向往城鎮企業工作,有利于實現個人價值。
(三)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缺乏創新型人才
創新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應用之義。農村只有依托創新型發展模式,才能夠擺脫落后的發展現狀,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為振興農村經濟提供勃勃生機。創新型人才作為影響農村創新的主體,會對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缺乏創新型人才是農村面臨的客觀問題。針對農村缺乏創新型人才的原因展開具體分析發現,資金、思維、環境都是造成該問題的因素。首先,創新型人才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導致雇傭成本相對較高,農村企業難以支付高昂的費用,并且企業創新需要充裕的資金作為保障,而籌資難問題確實是農村企業面臨的客觀難題,這也會影響創新型人才的就業選擇;其次,農村企業過分看重于眼下的經濟利潤,缺乏企業長期發展眼光和思維,因此不愿支付過高的人才引進費用實現創新性發展;最后,農村企業發展程度普遍滯后于城鎮企業,因此缺乏創新型人才競爭環境,導致引進創新型人才的意愿不足。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機制建設的重要意義
鄉村人才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才機制建設將會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文章將圍繞農村人才的內生、引進、培養和管理,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提高以及農村企業高質量發展三個方面具體闡述農村人才機制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建立農村人才機制有助于農村人才的內生、引進、培養和管理
人才作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缺乏人才會嚴重制約農村發展進程。基于農村發展落后的現狀,急需建立農村人才機制,加快農村人才的內生、引進、培養和管理,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新動力。農村可能并不缺乏具有發展潛力和空間的人才,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則能夠有效挖掘“潛在”人才,培育內生人才優勢。此外,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還會加快農村人才的回流速度,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獻才獻智。人才聚集是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還需要借助后期的培養及管理機制提高人才素質,進而發揮人才資源優勢。
(二)建立農村人才機制有助于提高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農村人才機制能夠改善有效以往的農村干部選拔效果,進而有助于提高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村委會和村黨支部選拔領導干部過去更加看重候選人在農村的威望,導致農村干部隊伍中出現許多缺乏學習能力和業務能力的管理人員,從而制約農村高質量發展進程。完善的農村人才機制更加看重候選人的才智和管理能力,將先進的管理知識和經驗運用到農村現代化治理過程中,提高農村現代化治理效率,充分發揮人才的個人及社會價值,有效避免權利過度集中造成的農村資源浪費和濫用現象,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
(三)建立農村人才機制有助于農村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農村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有效依托,需要管理型人才對農村企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實現長遠布局;技術型人才提高農村企業的生產效率,有效規避生產資源的浪費和濫用;創新型人才為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提供新見解、新思路、新理念,從而幫助企業擺脫生命周期陷阱,助力農村企業的長遠發展。由此觀察出,充裕的農村人才會給企業帶來勃勃生機,以便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完善的人才機制能夠為農村企業招納和儲備來自四面八方的英才賢士,助推農村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機制建設的現實路徑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機制建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尋找合適的現實路徑將會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文章將圍繞就地取材、多方聚才以及任用賢才三個方面具體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機制建設的現實路徑。
(一)就地取材,培養造就農村本土精英人才
農村或許缺少具備管理知識和經驗的人員,但絕對不乏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原因在于,在農業生產或企業生產過程中,農民及企業員工也在不斷摸索經驗,探索高效率的生產方式,甚至可能會因“量變”引起“質變”,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政府應深度挖掘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并為其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培育造就農村本土精英人才,從而發揮技能經驗的外溢效應,提高農村資源的利用效率,助推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4]此外,政府還應該為專業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培訓場所,定期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及學者組織培訓和交流,加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融合,催化更多的科技產出成果,指導農業及其他產業朝高質量方向不斷邁進。
(二)多方聚才,引進各界精英人才投身農村發展事業
城鎮在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優勢,這是不容爭執的現實,因此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城鎮資源的幫助。工業化和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的勞動力、資金都涌向城鎮,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城鎮資源也要回報農村,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但城鎮人才缺乏對農村發展薄弱點的了解,難以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因此政府可以通過政府網站公開人才引進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出現,以期提高人才振興農村經濟的效率。政府要充分發揮知識的溢出效應,鼓勵人才定點幫扶發展滯后產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發展經驗,降低企業發展的失誤率,進而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的產業基礎。政府還可以挖掘具有社會突出貢獻的“農民”,由于這些農民出身農村,對家鄉存有故鄉情結,也甘愿為家鄉建設獻才獻智,所以政府要加強彼此間聯系和交流,使其了解到現階段家鄉發展的短板,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和服務。
(三)任用賢才,提高農村現代化治理效果
農村現代化治理水平的提高會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現階段,農村的領導干部年齡普遍偏高,學習和探索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相對欠缺,難以迎合農村快速發展的現實需求,甚至有部分干部表現出懶政、腐敗、不作為、濫用職權等負面行為,這將嚴重影響農村現代化治理效果。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優秀領導干部為依托,因此政府勢必要加快農村領導干部年輕化進程,為有志青年提供良好的平臺施展抱負、實現個人及社會價值。政府要加強反腐倡廉力度,嚴厲懲治農村腐敗領導干部,肅清政治環境,任人唯賢,選拔具有優秀教育背景和實踐經驗的青年干部,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清正廉潔的政治環境基礎,全心全意為鄉村振興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蒲實,孫文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人才建設政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11):90-93.
[2]王富忠.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村人才機制建設研究[J].農業經濟,2020(08):48-50.
[3]李寧.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人才強農戰略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8(10):95-96.
[4]徐姍姍.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的鄉村人才振興研究[J].農業經濟,2021(06):109-110.
[5]馬紅梅.為鄉村振興奠定人才基礎——貴州出臺激勵機制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J].當代貴州,2021(15):26-27.
作者:王榮
- 上一篇:農業社會化金融服務完善路徑
- 下一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縣域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