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軌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6-02 11:24:48
導語:城軌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基于浙江軌道交通產業鏈的工匠型人才培養路徑為研究對象,項目緊扣浙江省“十四五”規劃,圍繞浙江省“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有關培養新時代軌道交通類工匠型人才。立足浙江軌道交通類產業發展,探索建立基于城軌產業鏈的軌道交通類工匠型人才培養路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產業鏈;人才培養
我國于2013年提出產教融合的概念,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2月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1-3]。2021年2月5日下午,浙江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綱要的起草過程、主要內容等。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浙江將著力于高質量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構建四通八達、上天入地、互聯互通的交通網,進一步提升人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其中2025年,浙江軌道交通運營網絡規模將達到1300千米,實現軌道交通重點城鎮覆蓋率達到60%,日均保障近800萬人次出行[4-5]。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浙江地鐵產業發展迅猛,軌道交通類人才需求呈爆發式增長趨勢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軌道交通運行線路12條,總長514.19千米,全省在建總長594千米。以杭州為例,至2022年亞運會前杭州將形成10條線路,總長度423.5千米的地鐵網絡;遠景規劃建成14條線路總長度642.2千米的地鐵線路。[6]近年來,國內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為了緩解公共交通壓力,城軌交通得到迅猛發展。自2012年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杭州正式進入地鐵時代。隨后5年間,地鐵2號線全線、4號線一期南段也相繼建成通車。根據規劃,至2022年亞運會前杭州將形成10條線路總長度423.5千米的地鐵網絡;遠景規劃建成14條線路總長度642.2千米的地鐵線路。軌道交通網絡全面升級,城市發展脈絡逐漸清晰。
(二)人才培養質量與培訓方式陳舊的矛盾日益突出
隨著軌道交通線網不斷拓展,新技術、新工藝廣泛使用,各城市對新線開通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培訓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強員工理論培訓的同時,更強調員工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處理突發故障能力的培訓。傳統的培訓方式主要以知識發展為導向,重視人才理論知識的培養,忽視了職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面對全國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設備設施、技術工藝的不斷更新,傳統的培訓方式、實施方法和運作模式難以滿足城軌人才培養的要求,傳統的培訓體制已無法有效支撐城軌行業人才發展戰略。目前,由于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城軌人才培訓標準,導致不同城軌企業培養出來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培訓質量難以保證,影響了新線的開通運營。
(三)人才培養速度與培訓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隨著各城市新建城市軌道高速度和高密度的開通,專業人員培養的時間越來越短,而傳統的人才培養周期都比較長。以客車司機為例,過去培養一個司機,至少需要1年時間才能達到上崗要求。時間緊、任務重成為各新建城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另外,培訓能力不足。培訓能力主要包括教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指針對學員需要提升的技能短板,有針對性地開發課程,并能通過科學、合理地授課或輔導,有效、快速地提升學員的技能。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企業的培訓能力與培訓需要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大多城市軌道交通處于規劃和建設期,基本沒有具有現場實操經驗的培訓講師;二是對于一個合格培訓講師來說,需要多年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沉淀,但是由于城市軌道建設和開通運營的壓力,導致絕大多數專業技術人員根本沒有精力專門沉淀專業知識,從事培訓講師或專業課程開發的相關工作。
二、主要建設方向
(一)校、企、行深度融合,引入產學研一流平臺
2021年,我校受邀請正式加入浙江省城軌產教融合聯盟,聯盟有70余家會員單位,包括浙江師范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國內一流城軌機電技術實訓基地,還有一批以鄭州捷安高科、神州高鐵等上市公司代表的城軌行業標桿企業,還有杭州地鐵、杭港地鐵、紹興地鐵、甬臺溫鐵路等省內城軌人才旺盛的行業企業。借助聯盟平臺,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單位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深化教學、實踐內容改革,由城軌企業、學校共同研究制訂教學、實訓計劃和大綱,編寫具有城軌機電專業特色的高質量培訓教材,并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二)創新教師管理體系,通過激勵和牽引機制培養一批專業的教師隊伍
要采用核心通用課程設立專職教師、其他課程盡可能以企業兼職講師授課的模式,建立包括專業教師的培訓、使用、考核、反饋、激勵和發展的動態管理體系,確認教師的核心能力,建立講師選拔標準和認證流程。逐步整合有豐富經驗的師資力量,組建專、兼職講師相結合的教學團隊,構建城軌行業智力池,形成行業聯合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明確教學團隊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精神和物質相結合的激勵方式,鼓勵教學人員能夠投入較大精力從事課程開發、授課等具體的培訓工作,把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方法整理歸類,通過專業的方法工具加以沉淀。
(三)系統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集中優勢開發精品專業技術課程
行業聯合高校應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根據城市軌道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學課程體系,同時根據各級特殊需求定制化地開發課程,提供定制化專業技術技能培訓。行業聯合高校應以實際作為出發點,按照地鐵投資規劃、設計、建設、調試與接管、運營管理、資源開發管理、企業管理等價值鏈,分業務模塊建立行業聯合高校的課程體系,集中精力開發一批各單位急需的、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精品課程。(見文末圖2)
(四)通過創新性的教學手段,促進在校大學生與企業一線需求相結合
為了避免授課內容與企業現場故障及技能處理所需知識技能相脫節,需提高專業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行業聯合高校應采用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定期輪換”的方式,保障教授的知識和技能符合員工實際需求。同時,聯合企業大學還應通過課堂講授、現場操作、跟崗實習(師徒帶教)、輔導等多種教學方式,不斷地保障在校大學生培訓與一線緊密銜接,不斷地提高教學過程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探索產業鏈融合高職教育的新型人才培養方式
探索以行業發展為教育起點、以行業需求各環節為教育中心,以就業單位為終點的基于產業鏈條的教育教學培養模式,緊密圍繞產業鏈目標進行合作、調整、優化所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整合城軌行業資源優勢和杭職院技能人才培養優勢,共建城軌大數據中心,共享城軌故障案例數據,培養一批城軌機電技術專業人才。
三、項目主體建設目標
(一)構建行、校、企深度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要想構建行、校、企深度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以產教深度融合為基本框架,并納入政策、資金、人才、容錯機制等外部要素和推動者、培養目標等內部要素,要及時明確專業培養融合產業鏈后的基本環節、節點嵌合路徑和發力方向。
(二)建設城軌機電技術專業實訓基地
城市軌道交通既有通用性又有多樣性,體現了各軌道交通單位形式各異的管理理念和運維思路。對標軌道專業人才多面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目標,必然會面對進入不同軌道單位實訓實習的情況,以保障培養的相關人才在將來面對挑戰時能保持高競爭性和優越性。因此,必須以學校為核心點,以企業為關鍵環節,多方開展專題研討及科學規劃,制訂配套的實訓實習計劃。同時,在校內添置城軌機電技術專業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工具,更需要有大量資金和精力的投入。
(三)組建城軌機電技術專業師資團隊
城軌機電技術專業師資隊伍數量嚴重不足,首先,必須加快內部培養,一方面參與相關行業專業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要求利用課余時間下企業,嚴格落實教師企業經歷工程;其次,需要加快引進城市軌道方面的優秀教師;最后,依托省城軌產交融合聯盟,聘請5~8名地鐵軌道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學術水平的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或專家顧問,以提升城軌機電技術專業師資團隊的專業化水平。
四、項目已有研究保障
(一)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學校需要良好的教學改革基礎與環境。學校應高度重視教學改革,按照“走出學校、走出課堂、走出教材”的思路,突破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教學團隊為依托,大力推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按照“一學院一試點”的基本要求,根據專業類型不同,開展多學期分段式、導師制、小班化、現場教學等多種靈活教學形式。
(二)學校對項目的支持情況
學校是浙江省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教學改革目標明確,每年有超過500萬的經費投入教學改革工作,具有先進的頂層設計,教改思路得當,政策配套有力,從資源條件、經費、激勵措施等全方位支持教學改革工作。
五、總結
本文從國際領先的職教理念、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典型有效的人才培養案例、專產銜接技術同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跨界融合育人等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創新“產—學—研—培—創”育人模式,探索出新時代軌道交通類工匠型人才培養路徑。
(一)以產教融合模式為基礎,探索構建“產業導向教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以浙江省地鐵行業發展為導向輻射浙江省軌道交通產業鏈,緊盯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致力于建立產教融合、工學結合、適應行業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統籌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浙江省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提供智力支撐,更好地為浙江、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服務。
(二)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工匠型人才產教融合培養新模式
大力開展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明確人才培養的“雙主體”,校企共同構建全程合作育人的標準化流程。讓企業提前介入培養,使畢業生“零適應期”上崗,同時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及人才質量監控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水平,使企業全方位介入人才培養過程。
(三)創新育人模式,打造城軌專業實踐教學的“三個標準化”建設
進入軌道交通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展開調研,了解相關專業實驗實訓室標準化建設、實訓行為標準化建設和實驗實訓項目標準化建設。從體制與管理、儀器設備管理、環境與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等,對實訓室開展標準化建設評估檢查。
作者:潘文彬 單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家用燃氣管道防泄露裝置設計研究
- 下一篇:數據價值開發的校園大數據生態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