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背景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6 09:01:25
導語:信息技術背景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幼兒教師如果具備兒歌彈唱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兒童的歌唱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音樂素養與音樂審美能力。本文從高職院校兒歌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以信息技術為導向,制訂提升幼兒教師兒童歌曲彈唱水平的改革方案,通過建立兒童歌曲彈唱“翻轉課堂”,增加彈唱課時容量,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和兒歌彈唱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兒童歌曲;兒童歌曲彈唱教學
彈唱教學是幼兒教師的一門必修課,兒歌彈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一定要求。本文以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為導向,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彈唱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力求提升彈唱教學的簡便性、敏捷性、充分性和實用性,融合兒童歌曲彈唱教學和信息技術[1],提高幼兒彈唱教學的靈動性,創造活躍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活動中熟悉和了解彈唱知識與技能,掌握彈唱技巧,并在后期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巧。
一、兒童歌曲彈唱的教學特征
(一)兒童歌曲演唱的作用
1.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兒童歌曲的音域一般在八到十度之間,旋律線起伏不大,主題鮮明、題材短小。歌曲多為分節歌,一般為四句或六句,易學、易上口,調式單一,沒有或很少有轉調,大部分在主和弦上行進。通過簡短的音樂旋律帶動兒童輕輕哼唱,讓他們踴躍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進而喜歡上音樂,是兒童歌曲演唱教學的重心[2]。2.快速領會歌詞內容兒童對事物有一定的認知,雖然這些認知不是很深刻。通過老師帶領幼兒一句一句地演唱歌曲,幼兒可以了解歌詞的內在含義和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兒童歌曲《兩只小象》演唱教學為例,歌詞中提到“兩只小象河邊走”“揚起鼻子勾一勾”“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握握手”,這些“小象”慣用的動作可以加深兒童對小象的認識。而信息技術的加入能幫助兒童在表演時記住歌詞,準確領會歌詞要表述的情愫,對音樂產生新的認識[3]。
(二)兒童歌曲伴奏特征
1.和聲伴奏具有突出重要性對于彈唱教學來說,和聲伴奏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和聲是歌曲聲部的核心要素;第二,和聲在樂曲結構體系中的作用極為明顯;第三,和聲可以將歌曲內容與情愫更好展現出來。2.和聲演奏是歌曲彈唱的核心和聲是歌曲彈唱的核心元素,是促進音樂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聲演奏可以激發兒童學習熱情,提高兒童和聲聽覺的機敏性與和聲思維的靈活性。通過教師的彈唱,孩子們可以更加清晰地體會和聲的音質,提高對和聲音質的敏感度。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加入[4],老師可以輕松駕馭教學進度,突出和聲演奏的脈絡性,提高兒童歌曲彈唱的教學質量。3.伴奏音型多種多樣彈唱伴奏音型種類較多,最常見的有半分解和弦伴奏、全分解和弦伴奏、柱式和弦伴奏等,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較適合進行曲或氣魄宏大的歌曲;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有豐富的節奏變化,在各種體裁的歌曲中都能配用;分解和弦音型伴奏常用于表達連貫、抒情、優美的情緒和意境。各種伴奏音型適合表達的情緒差別是相對的,即使是相同的伴奏音型,由于伴奏方法不同,速度、音區不同,也會有不同的伴奏效果。
二、兒童歌曲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彈唱教學與相關學科欠缺連貫度
各個學校在進行兒童歌曲彈唱教學時,樂理、聲樂、舞蹈等相關學科各自為政,很少互相配合,很難形成合力。而幼師彈唱教學的目的是磨煉該專業學生的幼兒音樂教學技能,因此,相關課程應相互配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音樂教學技能。
(二)音樂審美與情感教育相對薄弱
1.音樂審美和情感技能欠缺。文化知識是提升一個人審美水平的前提條件,藝術涵養是增強學生技能水平的素質基礎,而多數學生的文化知識與藝術涵養極為缺乏。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燦爛的音樂文化,學生可通過學習文化和藝術知識來充實內心,但是,多數學生在學習彈唱課程時,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彈唱方法和技能的學習上,完全忽略了文化知識的積累和藝術涵養的培育,造成審美認知欠缺、情感表達不足,也使得部分學生不熟悉兒童歌曲創作背景、內容詮釋技巧和審美底蘊展現方式[5]。2.課程安排不合理。演唱及彈奏技能是幼兒歌曲彈唱的核心技術,學生的音樂審美與情感表述能力則可以幫助學生把兒歌彈唱從技術升華為藝術,而在目前的幼兒歌曲彈唱教學課程中,音樂審美和情感表達的課程內容比較少。
(三)課時內容不夠
在傳統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環境下,老師僅僅依照課本講解知識,對課外知識的講授很少,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很有限,這導致該專業學生知識面狹窄,缺乏對彈唱藝術的審美認知。在有限的課時中,學生很難深度融合演唱技巧和彈奏知識。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兒童歌曲彈唱教學研究
(一)通過“微課”創新教學模式
1.建立兒童歌曲彈唱“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課前或課外通過觀看教師的講解視頻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完成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學業等過程,使課堂成為老師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通過微課創建靈活有趣的翻轉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知識學科的學習資源平臺,幫助學生在平臺中了解更多知識,并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彈唱技巧[6]。在“翻轉課堂”上,學生可自行安排學習時間,也可參考微課視頻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彈唱內容。在正式的課堂上,老師的工作主要是檢查學生的練習成果,根據每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指導教學并查漏補缺,讓每位學生都掌握彈唱教學要領。2.創新小組教學模式要想進行模式小組教學,老師要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建立打卡群組,然后創建情境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碰到難題,學生可在小組中展開討論,并通過觀看其他同學的視頻與大家一起解決難題,在此過程中,老師可適當進行輔導和總結。小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全面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行開展討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其團隊精神。與此同時,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可以深度挖掘學生潛能,擴大學生思維廣度,提高其學習成績,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彈唱教學不但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而且高度重視彈奏技巧的傳授,如果學生聲樂和鋼琴基本功偏弱,跟不上老師講課進度,教師可通過小組教學解決這一問題。小組教學模式使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頻繁,學生不清楚的知識點可拿到小組中討論,使自己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得到鞏固,同時,也可以通過一遍又一遍的彈唱練習使自己的彈唱技巧更加熟練。
(二)通過“微課”增強音樂審美與情感教育
1.融合多媒體教學資源互聯網平臺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信息,能為人們提供全面的知識體系,有效填充學生在彈唱知識和文化底蘊方面的不足,增強其對音樂審美的認知,提升學生文化底蘊和審美技能。多媒體包含眾多教學資源,老師在挑選彈唱教學資源和規劃微課過程中,應該控制好課時和內容。微課的上課時長并沒有嚴格規定,然而,為了方便學生快速記憶,將微課時間設定為5到8分鐘效果最好。在內容選取方面,不可單一排列相同內容,選取的內容要少而精,不可太過繁瑣,要讓學生快速學會彈唱技巧并掌握相關文化知識,最大程度展現微課價值[8]。另一方面,要盡可能挑選學生比較熟悉的兒童歌曲進行教學,并在講課結束后復制一份給學生,方便學生隨時練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水平。2.突出兒童歌曲審美特點彈唱教學的實質是彈唱者通過演出感動觀眾,使觀眾走進彈唱者的內心,進而感知歌曲的情感。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音樂審美和情感表述方面能力較弱,很難表演出精彩絕倫的作品,更不用說通過表演激發幼兒音樂審美感情。在傳統兒童歌曲彈唱教學視閾下,老師過于重視學生對彈唱知識的掌握,過于看重對彈唱方法的講解,而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技能的培養。在課堂上,老師講解兒童歌曲審美特點和作者情感時都比較粗淺,并不會細致講解兒童歌曲的審美特性。如果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就變得簡單,教師可以在一節課中播放多個技巧性視頻,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會有倦怠感[9]。由此可見,微課有利于學生了解歌曲特色、增強審美技能、減輕學習壓力。
(三)通過“微課”支持學生自學
1.支持彈唱自學移動性與便捷性是微課的主要特征,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課程講解完后,老師把視頻發放給學生,學生可以在手機和電腦上觀摩和學習,這樣一來,通過微課實現彈唱教學的資源共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查漏補缺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計彈唱腳本,如表1所示。學生在彈唱技巧的自學過程中,可以知道自己哪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夠牢固,哪個彈唱技巧運用得不熟練,然后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強化,通過這樣反復多次的練習,學生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彈唱能力。2.構建兒童歌曲彈唱網絡資源站微課可以用來處理彈唱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這一方式用時少、效率高,為了讓更多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的學生及時得到解答和幫助,教師可以構建兒童歌曲彈唱網絡資源站,使之成為一個資源學習庫,及時填補彈唱教學所需知識,提高學生彈唱技能[10][11]。
四、結語
如今,高校愈發重視幼教人才的培養,兒童歌曲彈唱是幼教專業的重點課程,直接影響幼教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未來教學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已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推動了傳統教育模式的變革,也為兒歌彈唱教學提供了新方法[12],信息技術的應用能使兒童歌曲彈唱教學更好實現教學目標,并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各個高校應在兒童歌曲彈唱教學中大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建立“翻轉課堂”,創設微課,真正提高學生的兒歌彈唱水平。
作者:柴娟 單位: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聲樂課教學改革與平臺建設的實踐
- 下一篇:作文自動評價系統在寫作教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