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

時間:2022-06-06 09:22:05

導語:高職體育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體育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

摘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是對體育課程建設新的詮釋。新時代,以課程思政理念為指引,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著力點,將思政元素滲透體育課堂各個環節,發揮體育育人價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從立德樹人有助于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有助于促進高職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助于激發高職學生的體育信念和愛國情懷;有助于對高職學生的健康人格進行培養;有助于對高職學生的體育素養和體育精神進行培養幾個方面對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的重要價值進行了分析,之后闡述了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最后從構建體育教育思政育人的高職格局;充分運用團隊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團結互助精神的提升;創設情境促進立德樹人效果的提升三個方面提出了新時代高職體育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余體育;育人功能;育人模式

立德樹人不僅是我國教育事業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更是各層次學校都要在其發展當中始終擔負的教育職責和堅守的教育思想。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人才的主要場所,堅持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模式,為高職院校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拓展了新的途徑,同時也為高職院校體育育人模式提供了新的平臺。新時代,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立德樹人的實踐模式進行研究和探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價值。

一、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的重要價值

(一)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有助于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

體育競賽活動的參與,需要學生在賽前做好充分的訓練準備,在比賽中進行奮力地拼搏,這不但可以讓其體質得以鍛煉,還可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的發展,這對于高職學生將來就業與擇業而言可以起到較好的導向功能。當前,高職學生畢業后跳槽的現象十分的常見,而過后又常常對自己未能堅持下來感到后悔,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競賽能對高職學生堅韌的性格和頑強的品質加以培養,為其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二)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有助于促進高職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體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使其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得以有效發揮,最為根本的是要學生可以參與其中。為此,可通過對體育實踐活動內容的不斷豐富,增強體育運動的吸引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運動中來。基于此,作為高職院校而言,可以將體育競賽作為驅動力,促進高職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同時通過體育文化觀念對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進行培養,能夠促進同學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同學之間的情感提升。而隨著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其中所包含的體育文化也對于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學校可以通過開展體育攝影以及體育競技征文活動,對高職學生的體育知識進行豐富,對其體育文化視野進行拓展,同時也有助于高職學生體育文化價值觀的形成。[2]

(三)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有助于對高職學生的健康人格進行培養

當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其中健全的人格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而體育教學在發展高職學生個性心理,健全其人格方面包含了豐富的育人要素,是很多學科不能替代的。例如,教師利用多樣化的課余體育競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培養。課余體育競賽的開展,主要是基于公平競爭、健康身心、團結合作的宗旨,使全部參與競賽的學生都能夠依照競賽的規則參與其中,使其奮力拼搏的精神得以發揚,進而對其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公平競爭的意識加以培養。[4]

(四)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有助于對高職學生的體育素養和體育精神進行培養

通過體育教學和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對高職學生的體育精神進行培養,增進其人文底蘊。特別是基于三全育人視角的高職體育實踐,其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在對高職學生體育素養提升以及體育精神培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體育競賽,對學生的身體育素養和體育精神進行培養。體育競賽的開展,主要是基于公平競爭、健康身心、團結合作的宗旨,使全部參與競賽中的學生都能夠依照競賽的規則參與其中使其奮力拼搏的精神得以發揚,進而對其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公平競爭的意識加以培養。

二、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

(一)對學生愛國意識加以培養,促進其愛崗敬業精神的提升

愛國主義教育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內容,為此,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也必須將對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作為其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之一。為此,體育教師,可以基于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競賽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的道德思想以及政治素養加以培養,并和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相連,將世錦賽、奧運會等重大的體育賽事中的精彩視頻,我國運動員以及優秀運動團隊所取得的良好戰績向學生進行展示,將運動場上運動員的感人故事與先進事跡等向學生進行講述等,這不但可以促進高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把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全力以赴以及日常訓練的情境進行對比,向學生進行展示,從而激發學生愛崗敬業的意識,使學生充分地意識到所有的個體都應該在崗位中各盡其職、各盡所能,展示自我,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比如,教師向學生講述里約奧運會當中傅園慧在百米仰泳半決賽表現的“洪荒之力”的故事。因為在網絡中傅園慧的表情包深受同學喜愛,所以大家對其故事也比較感興趣,同時還讓學生們很好地認識到了運動員們在賽場中的辛苦和努力,所呈現出的敬業意識以及愛國之情,進而促進學生愛國和敬業精神的提升。[5]

(二)對學生的拼搏進取意識加以培養,促進其競爭合作精神的提升

在高職體育教學當中,涵蓋了部分強度相對較高的越野跑和中長跑等運動項目,這些體育項目不但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升,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進取精神加以培養,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提高。為此,體育教師可利用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培養。比如,在開展中長跑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當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進行中長跑呼吸等相關運動技巧方面的知識,還應該定期組織中長跑相關比賽。而在比賽和訓練當中,學生們通常都會產生極點現象,胸悶氣喘、身體無力、肌肉酸痛等,這極大地考驗了學生們的意志力和肺活量。此時,教師就可將馬拉松運動員山本田的故事講解給學生,而后對學生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對呼吸進行調整、將速度放慢,持續小跑等,并把大目標分解成每個小目標,把自己前面的同學當作追趕的目標,進而使學生可以對訓練任務更好地完成。利用此種方式開展的教學,不但可以對學生的意志進行有效磨煉,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進行培養。而在接力賽項目當中,教師可對接力賽中的各方面技巧向學生進行講授,使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并通過競賽的形式,對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的雙重提升。[6]

(三)對學生的集體意識加以培養,促進其團隊合作精神的提升

不管是在生活當中,抑或是工作當中,都需要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可以更好地激發成員的潛能,從而帶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提升工作的效率。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當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具有較強的個性,集體觀念意識相對淡薄,團隊合作精神相對較差。為了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進行培養,作為體育教師來說,可通過組織團體性運動項目開展教學。比如,團體性球類運動,在對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以及整體紀律性的培養方面則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將基本的規則向學生進行講解后,就可以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使學生可以在其中充分地對自我進行展示,并深刻地感受到團隊的力量,意識到團隊合作的價值,這對于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以及集體觀念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對學生的紀律規則意識加以培養,促進其法治法規思想的形成

體育比賽的開展,要遵循一定的競賽規則,有序地開展,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比賽的合理和公平,也才可以更好地展現運動員的能力,也才可以更好地保證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的穩定性。不管是對于運動員自身,還是對于集體,抑或是社會和國家治理發展來說,都應該在法律法規下生活和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推動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國家的發展。而高職體育教學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必須重視對學生規則和紀律意識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比如,在國家和世界性的一些體育比賽當中,假如運動員對興奮期進行違規使用,故意犯規等,不但會得到裁判的相應警告和懲罰,同時還會得到國際奧委會等組織的懲罰,對于這些個人或是團隊,國家也會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懲罰。為此,在高職體育教學當中,體育教師可對賽場當中所存在的犯規等不良事件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意識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對學生的規則和法紀觀念進行培養。[7]

(五)對學生的有關職業素養加以培養,促進其職業適應能力的提升

從高職院校當中所設置的專業來看,大部分所對應的工作都是較為辛苦的,例如林業技術專業、自然保護區專業、文秘專業等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為此,高職體育教學就可以對學科所具有的優勢進行充分發揮,基于具體的專業而開展相應的訓練,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意志品質以及職業素養等,從而促進其職業適應能力的提升。比如,體育老師可以針對林業技術專業的特點,為該專業的學生多設置部分耐力訓練方面的活動練習,如讓學生進行有氧練習等;而針對自然保護區專業的學生而言,則側重對其進行野外拓展方面的訓練;而針對文秘專業的學生而言,因為需長時間地進行站立,教師就可以多對其開展站立和姿態方面的練習等,從而促進學生在未來更快地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適應。[8]

三、新時代高職體育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

(一)構建體育教育思政育人的大格局

不論是課余實踐互動,還是課堂體育教學,都包含著豐富的育人要素,兩者共同構成了體育思政育人的完整體系。為此,作為高職院校以及體育教師而言,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以及課余體育實踐所具有的育人要素,重視體育教育實踐在高職人才培養中重要作用,通過兩者的有效融合,創設體育育人的文化氛圍,進而構建“課堂育人、課余體育實踐育人、校園體育文化育人以及運動訓練育人”的格局,全方位地對高職學生開展思政教育。

(二)充分運用團隊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團結互助精神的提升

為了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得以有效實現,在體育教學當中,作為體育教師而言,應該對體育教學活動所具有的優勢進行充分利用,除了開展基礎的體育教育教學外,還可通過開展團體教育與活動,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激發,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并在其中增強學生間的協調和合作能力,增強其責任感、互助意識與合作能力。比如∶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第一就要將學生加以分組,同時對其指導,使其能夠構建為不同的團隊,使學生們可以為了得到優異的成績而彼此制約,進而在增強其自身責任感的同時,可以利用有關的學習以及體育活動的參與,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期末測評時,教師則可利用競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能力測試,最后的結果也不單單看某個學生個體的成績,而是要綜合考察整個團隊的表現,適當加入互助與合作的權重分數,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團隊意識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使其更為全面地得到發展。[9]

(三)創設情境促進立德樹人效果的提升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盡可能地讓體育知識變得簡單化,同時使其融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為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提升,體育教師可利用情境創設開展教學,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加以有效調動。假如沿用以往的手段開展教學,單純地對體育知識加以講解,不但難以讓學生接受,同時也無法更好地確保教學的質量。所以,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里對體育知識進行掌握,是非常適當的學習方法。比如,蹲踞式跳遠的動作十分地簡單,教師沒有太多的知識進行講授,但是倘若只是稍微說一兩句,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也會由于過于簡單而使學生感到這部分的內容不夠重要,而不會引起重視。此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開展教學。比如,教師可在“特種兵”的故事里融入蹲踞式跳遠,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對《我是特種兵》這個電視劇中的片段進行觀看,讓學生對電視劇中戰友們互相幫助,共同前進的精神所鼓舞和感動,而后教師在指導學生當一回“特種兵”,一同“翻過山嶺、跨過壕溝”,同時在訓練當中相互幫助。利用此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們對特種兵所具有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深刻地感知,同時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間合作能力的提升,使體育課堂更為愉悅和輕松,而創設出良好的運動氛圍,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加以調動,促進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并促進立德樹人效果的提升。[10]

四、結語

新時代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體育學科的特點,明確新時代高職體育立德樹人的主要內容,并通過構建體育教育思政育人的大格局;充分運用團隊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團結互助精神的提升;創設情境促進立德樹人效果的提升,進而構建體育育人的全新模式,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陽桂桃.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育人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19(9):24–26.

[2]李德輝.“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中的路徑研究[J].知識經濟,2020(20):122–124.

[3]黃筱燕.“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4):125–126.

[4]丁潤沖.“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學校體育供給側改革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2019(3):133–134.

[5]牛鋒雷.高職體育課程同向開展“課程思政”路徑探究[J].新商務周刊,2020(15):208–209.

[6]李建.基于“立德樹人”下的高職體育素質教學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29):114–115+117.

[7]劉瓊.淺談“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20(27):3–5.

[8]冉世宇.試析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思政實施路徑[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241.

[9]王愛雙,李學彬.新時代高職院校體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體系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6):108.

[10]王帥.基于“立德樹人”理念的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研究[J].體育時空,2018(8A):99.

作者:黃經綸 單位: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