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現況
時間:2022-06-06 10:57:00
導語: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現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意識。對此,職業學校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教育工作時,需要有意識地將課程思政文化融入其中,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學生的優勢和作用,以此來確保管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程思政文化;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
學生是學校生活中的成員之一,班主任在學校中并非一名簡單的教育者,同時還肩負著引導者、管理者的重任。當前,一些職業學校依舊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標準,以至于課程思政文化無法較好地融入班級管理教育中,若是長期如此,不僅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還會對學生的“三觀”認知造成較大的影響。
一、課程思政文化融入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理念的融入,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還加強了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強度,確保學生能夠在舒適、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提高專業水平[1]。對此,課程思政文化的融入,對班主任管理教育來說,需要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巧妙融入課程思政文化,讓學生能夠對其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以此來達到創新發展的目的。
(一)創造舒適、健康的教學環境,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對學生而言,個人的發展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學習成績,還要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高質量的道德品質,使學生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從而促進自身發展。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合理引導學生,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塑造正確的“三觀”認知,同時創新管理方式,將自身的職責發揮出來,學生作為主體,巧妙融入課程思政文化,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人才。
(二)加強班級管理的質量,優化管理模式
課程思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強化班級管理的質量。班主任在管理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合理融入相應的課程思政內容,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提高道德品質素養,讓學生能夠學會理解和包容,進而構建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體系,使學生能夠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三)提升班主任的職業能力
將課程思政文化作為基礎,積極主動地開展班級管理教育工作,將班主任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出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和優化,讓學生能夠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下學習知識,同時完善傳統教學管理中的不足之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將學生的價值體現出來,還可以讓學生成為一名熱愛勞動、祖國、集體的學生。
二、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的現狀
(一)管理理念傳統
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中往往習慣性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情況上,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秩序等方面,并不過多重視學生的思政文化,以至于學生自己也不會特別重視。再加上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班主任將學生的學習和秩序維護好即可,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對課程思政文化不重視的表現之一。
(二)課程思政文化流于表面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一些班主任在管理中融入了課程思政文化的內容,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進行了深入的教育,但仍存在一些班主任沒有重視課程思政文化的情況,以至于學生對課程思政文化了解不多,浮于表面,無法對學生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若是長期如此,必定會讓學生覺得課程思政文化可有可無,也不會對自己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的錯誤理念。
(三)融入課程思政文化的方式落后
當前一些職業學校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文化的方式過于單一、無趣,既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不能讓學生對其產生較好的理解和認知[2]。比如,部分班主任習慣性在班級管理中以說教的模式給學生講一大堆道理,告訴學生做人做事等,自認為給學生講解了很多道德品質,殊不知,這種方式最容易被學生所抵觸,學生最討厭的便是教師、家長自以為是的說教,往往對此都是采取無視的態度,這也是職業學校班主任無法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原因。
三、課程思政文化融入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的研究
當前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教育融入課程思政文化存在上述幾個問題,但教育本身都是存在挫折的。所以,職業學校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文化需要創新教學模式,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以此來解決上述問題,使學生能夠走向光明,從而達到再次塑造的目的,同時也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一)確定教育指導思想和方向
首先,班主任需要對課程思政文化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對班主任的教學管理進行直接的引導,進而滲透到班級管理中。當前,職業學校最主要的問題并不是要將所有的學生都培養得一模一樣,而是要改變“機器人”培養模式,打破傳統的培養思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找出閃光點,使每位學生都能閃閃發光[3]。這要求班主任在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時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目標,制訂清晰的管理規劃,尊重學生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完成目標。為此,職業學校班主任需要改變以往的認知,將學生作為主體,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班級管理教育中,落實一切為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學習中發現優勢,更要學會尊重、理解、傾聽、陪伴,以此來獲得學生的肯定,從而順利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將“立德樹人”作為基礎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高質量人才,同時提升自我,優化自我。班主任既要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又要借助教學培訓等獲得提高自我、優化自我的機會,使自己能夠走在課程思政文化的前端,通過學習現代化教學理念和方式,明確班級管理教育的方向,將課程思政文化和班級管理工作緊緊結合。
(二)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上不正,下參差。”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上位者不夠正派、端正,下位者也會盲目仿照、言行不當。榜樣示范法本身也是促進課程思政文化融入班級管理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班主任可以利用該方式,以自身的言行舉止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規范,突出榜樣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課程思政文化,進而促進德育工作。對此,班主任在學習管理、生活管理等各個方面首先要從自我出發,先約束自己,再約束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對班主任產生依賴和尊重,聽從班主任的安排和要求。其次,班主任還要遵守教師行為規范準則,做到認真備課、教學,準備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和步驟,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進行調整和完善。最后,制定班規班矩,如不遲到、不早退,同樣的班主任自身需要先做到,再要求學生,讓學生將自己作為榜樣,借助榜樣的作用滲透課程思政文化。
(三)組織多樣化的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集中教學活動,第二是具有實踐性質的趣味活動,但不管是什么樣的活動,都是拉近師生、生生關系,滋潤學生心靈,樹立良好道德品質的途徑。首先,班主任需要知道多樣化的班級活動,不僅能有效管理班集體,還能滲透課程思政文化,這比原本的說教模式要有效的多。對此,班主任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新模式,如唱歌、辯論、話劇等,給學生提供一個主題,讓學生以這個主題來進行演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有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最主要的是能夠借助這樣一個活動,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文化教學。其次,具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該活動不需要學生去講演,只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去感受、體會和實踐。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其中成為主體,還能夠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對其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使學生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接受課程思政文化。如國慶節,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走訪老兵,以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老兵有近距離的接觸,讓他們聽聽老兵以前的故事,跟隨他們的訴說進行回憶,感受老兵的偉大。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加深記憶,又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偉大情懷,同時提高課程思政文化效果。
(四)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
職業學校與其他學校的區別便是職業學校的學生需要更快進入社會中,而職業道德意識也是他們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所以,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班主任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4]。首先,班主任需要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選擇的專業。一些學生可能并不是自愿選擇本專業,所以對自己現在學習的專業存在否定的態度,沒有對其進行正確的了解,自然也不會看到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價值。對此,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深入剖析專業前景和行業發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發展動力。其次,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如今處于信息時代,當前社會對人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職業學校班主任要根據社會的要求,讓學生對其有基礎的了解,并掌握簡歷書寫方式,同時在管理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走出求職誤區,克服心理恐懼,消除自卑心理,最好能夠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敢于創新創業,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規劃,還能讓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成長、就業、發展。
(五)借助實習實訓機會,滲透課程思想文化
職業學校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全能型人才,學校需要定時、定期開展多樣化的實習實訓活動,如定崗實習。當然,這些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導,班主任要借助實習機會,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專業技能,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5]。一些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學生覺得這個專業不適合自己,還有一些學生在剛開始工作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委屈,若班主任不及時發現,調節學生的負面情緒,那么必定會讓學生的負面情緒蔓延滋生,從而導致學生偏離正軌。對此,職業學校班主任要落實監督、指導的責任,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動態和學習情況,并對即將進入的企業進行行業剖析,落實學生的實習反饋,這樣能夠幫助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在發現問題后盡快解決,使學生能夠較好地適應實習生活,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成才成人。
(六)家校合作,體現家長的教育作用
家長在管理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實施家校合作,邀請家長一起管理,實現雙管齊下的作用。雖然,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但若是能夠讓學生在家中接受與學校同樣的教育模式,必定會讓學生言行一致[6]。對此,班主任可以聯合家長,以雙管齊下的教育模式,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首先要解決家長的認知錯誤,并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可塑性和就業前景,最好能讓家長對學生實施鼓勵式教育,發現學生的長處,改變以往的固定看法,以這樣的方式來喚醒家校合作的主動性。同樣班主任在學校中也要調整自身的態度和學生的溝通方式,針對學生的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管理手段,使家長能夠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進而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實現家校互動,還能將課程思政文化融入班級管理教育中。
(七)對癥下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行動,而這些行動背后都會有不一樣的玄機。對于學生的特殊舉動,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并深入了解,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式。這里所說的針對性解決方式可以分為兩種意思,即解決問題要有針對性,夸獎、肯定要及時送到。首先,解決問題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對學生可能出現的負面行動要盡快解決,如在進行班級管理教育工作時,班上某某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經常發呆、逃課,此時班主任需要與這位同學進行溝通和了解,使其敞開心扉,進而知道是和父母吵架了,借助自己在學校的一些行為對父母提出抗議,班主任要耐心勸解,并讓其不再逃課,認真學習,同時與父母取得聯系,交流情況,最終解決問題[7]。其次,夸獎、肯定要及時送到。夸獎、肯定好比及時雨能夠滋潤學生的心靈。班主任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及時夸獎、肯定,給予學生關懷,同時還要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用善于發現的眼光挖掘每位學生的閃光點。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也極容易接受課程思政文化。所以,班主任在已有的德育內容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改變以往以成績定所有的現象,同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通過以身作則,使課程思政文化融入班級管理教育中。
參考文獻:
[1]王健.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文教資料,2021(2):192-193.
[2]孫盛.技工院校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途徑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7):33-35.
[3]張紫紅.德育為先:淺談中職班主任管理德育的滲透[J].品位·經典,2021(20):101-104.
[4]徐燕.培育思政文化引領班級發展[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下),2021(12):1.
[5]林群新.課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2.
[6]黃正平.主題班會:班主任必須上好的思政課[J].江蘇教育,2020(47):1.
[7]劉敏.“三全育人”目標下職業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檔案管理探索[J].檔案管理,2020(5):1.
作者:孫建 單位: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企業合同管理財稅風險與防范對策
- 下一篇: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