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抗限抗禁抗形勢蛋雞疫病防控新方案
時間:2022-06-06 11:14:37
導語:減抗限抗禁抗形勢蛋雞疫病防控新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提出了減抗禁抗政策,要求藥物添加劑正式退出。面對這一政策背景,蛋雞養殖場應適應這一環境變化,改變以往落后的飼養管理方式,采用科學的疫病防治辦法,編制科學的疫病防控方案。基于減抗限抗禁抗的發展形勢,采用疫病防控技術,加大藥物開發力度,及時開發新的疫病,優化免疫程序,并以相應的免疫方案控制疫病蔓延,優化雞舍環境。
為了加大食品安全保護力度,目前國內已經制定了關于禁止在飼料內使用藥物添加劑的時間表,從2020年開始禁用,并在養殖方面推出減抗與限抗兩種模式,強化蛋雞養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作為減抗限抗禁抗的重要環節,蛋雞養殖場在飼養管理方面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探索出適合蛋雞養殖的疫病防控方案,保證治療措施科學合理。
1減抗限抗禁抗形勢下蛋雞疫病防控技術
1.1加大新藥開發力度
致力于對細菌、球蟲以及支原體等疾病防治的疫苗開發。這類疾病過去需要使用抗生素防治措施,但容易給蛋雞生產帶來藥物殘留等危害,這些病原血清型多,對蛋雞接種疫苗后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應用抗菌藥物在治療疾病時,養殖人員往往會反復大劑量的給藥,但抗菌藥物是蛋雞禁用的。所以,新藥的開發不僅可以抑制疫病,還能滿足減抗限抗禁抗的目標,推進蛋雞健康生產。
1.2開發并應用病毒性疫病疫苗
各單位加強對病毒性疫苗聯苗的開發,在相應的免疫程序下,盡可能地減少蛋雞免疫次數,預防疾病發生,提高蛋雞抵抗力,防止繼發性細菌病產生,使蛋雞盡量少使用抗菌藥物。病毒性疾病包含蛋雞禽流感、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等,這類疾病毒性大且危害性大,傳染性強,血清型多、變異株多,有必要應用多聯免疫提升蛋雞抗體水平[1]。
1.3加強不同養殖階段的免疫程序設計
科學的免疫程序在疫病防治中意義重大,依靠流行病學數據,結合蛋雞養殖場經濟實力,對不同規模的雞舍采取不同的免疫程序,按批次執行免疫工作。根據流行病的變化情況實時調整免疫程序,使其隨著雞群生理和病理狀態的變化而改變,但免疫程序的制定不代表蛋雞抵抗力的提升,為達到良好的免疫效果,還應做好飼養管理,采取衛生和消毒措施降低病原體濃度。提升蛋雞營養水平,在蛋雞接種疫苗后為其提供食物營養,掌握疫病流行情況,對蛋雞接種疫苗后進行抗體監測。
1.4減少應激因素產生,降低對蛋雞的危害
應激反應的出現會對蛋雞生長發育與產蛋能力帶來影響,也會引發疫病。蛋雞雞群應激反應的出現主要與疫苗接種、轉群轉籠、運輸自動上料機等原因有關,應制定合適的方案,降低應激反應給蛋雞造成的危害,使蛋雞可以平安度過敏感時期。
2減抗限抗禁抗形勢下蛋雞疫病的免疫方案
2.1明確蛋雞主要傳染病類型,制定科學方案
對蛋雞的主要傳染病進行分類,可以詳細劃分為危害性巨大的傳染病、嚴重影響經濟效益且必須防治的傳染病、偶發但損失大的傳染病、易發性傳染病幾種。其中危害巨大的傳染病包含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H9禽流感;偶發但損失大的傳染病有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幾種;易發性傳染病有雞馬立克氏病、雞痘、安卡拉病等。減抗限抗禁抗政策的執行需要建立在雞群不發病和少發病的基礎上,因此面對不同種類的疫病,應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加強對疫病的有效防控,科學編制防控方案。禽流感等疫情的防控本就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應發揮帶頭作用,動物防疫部門根據疫病的發生規律制定疫病防控方針,制定免疫防控方案,了解該區域候鳥遷徙路線和蛋雞飼養規模,按要求展開防控工作。
2.2加強設施建設,優化飼養環境
蛋雞養殖場的現代化建設與升級是改進設備的有效方式,養殖人員應結合自身需要制定安全可靠的消殺制度,在養殖場內安裝自動消殺裝置,確保消毒工作無死角。加大資金投入,向養殖場頒布優惠政策,安排專業人員輔助養殖人員選擇消毒設施,發揮大數據和5G技術的應用作用,依靠專業監控設備完成對養殖場溫濕度和通風條件的實時監控,再根據大數據平臺進行監測數據的分析處理,從而為飼養人員提供針對性疫病防治方案。充分考慮禽舍搭建材料的使用性能,使其兼顧保溫隔熱、消毒與清潔功能,保證禽舍光照充足且通風性能良好,排水便利,防止細菌滋生,盡可能地降低疫病在蛋雞群中的發生幾率。對于環境的優化措施,以下建議可供參考:(1)科學選擇,選擇平整且開闊的場地建造禽舍,優選地勢較高的區域,盡量靠近水源,為蛋雞飼養提供足夠的水源。遠離住宅區,防止污染居民生活水源,靠近防疫站和衛生站,避開候鳥遷徙路線,防止蛋雞出現疫病。(2)合理布局。科學布設養殖場,對生活區域、消毒區域以及生產區域合理規劃,加強管理,對凈道和污道做好隔離,加強對蛋雞的糞便處理,避免污染。(3)注意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關注環境溫濕度和自然風向等影響因素變化,控制蛋雞養殖密度,強化衛生條件。做好區域內消毒工作,消殺微生物和病毒,避免養殖場內出現任何傳染問題。改善蛋雞飼養方式,對不同批次的蛋雞進行隔離,防止相互之間交叉感染。做好飲用水與飼料的檢測,防止細菌進入蛋雞口腔[2]。
2.3強化免疫效果,加大疫病防控力度
針對蛋雞疫病的免疫抑制,應加強免疫監測和混合型疾病的綜合防控。在日常養殖工作中按照疫苗與獸藥的使用規范,根據自然條件和蛋雞母源抗體情況靈活使用藥物,完善免疫程序。獸醫站的工作人員應對傳染性疾病展開調查,分析疫病的實際發生原因,找出傳染規律,統一進行免疫工作,將禽流感等傳染性疫病防控上升到新的高度。免疫工作開展時,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育雛育成期免疫工作要點。首先擴大疫苗防疫范圍,多數疫苗在孵化場接種,通過皮下或肌肉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采用噴霧方式接種支氣管炎疫苗和新城疫疫苗,通過滴口注射方式接種球蟲疫苗。其次,開產之前完成蛋雞疫苗的接種,避免蛋雞在產蛋期間出現任何應激反應,保障產蛋量。由于我國蛋雞養殖模式多樣化,雞舍結構與疫病威脅程度差異較大,建議根據具體區域和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對免疫程序作出調整。最后,不同類型的疫苗作用與特點是不同的,活疫苗可快速誘發蛋雞的短期免疫力,刺激蛋雞產生局部免疫力,適用于緊急接種情況。滅活疫苗采用注射接種方式,適用于加強接種,但免疫力產生的速度較慢,而持續時間更長。另一方面,產蛋期蛋雞的免疫要點。產蛋期可以不接種疫苗,但周圍一旦存在疫情,或者某種疾病時下正流行,應考慮為產蛋期的蛋雞接種疫苗,選用飲水和噴霧的方式接種即可。比如應用新城疫支氣管炎二聯苗,如果免疫失敗或暴發禽流感,建議在產蛋期應用滅活油佐劑疫苗。
3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蛋雞飼養已經走向規模化,疫病防控力度不斷加大。減抗限抗禁抗新形勢下,多角度分析蛋雞飼養中常見的疫病類型,針對育雛育成期和產蛋期的蛋雞采取不同免疫防治措施,加強不同養殖階段的免疫程序設計,減少應激因素產生,通過加強設施建設優化飼養環境,強化免疫效果,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從而提高蛋雞生產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昊,王丹.蛋雞疫病防控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1,17(7):177-178.
[2]成祖斌,張新國,于傳軍.中小規模蛋雞場疫病防控現狀與相關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2):37-38.
作者:高啟才 周士光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唐坊動物防疫站
- 上一篇:課程思政如何助力軟件技術課程教學
- 下一篇: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