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無線組網輸液監控系統探討

時間:2022-06-06 15:00:56

導語:可穿戴設備無線組網輸液監控系統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可穿戴設備無線組網輸液監控系統探討

摘要:為了解決傳統輸液過程中藥物不能及時更換、異常問題不易發現、醫護人員分配不合理等問題,設計并實現了一種輸液監控系統。系統以STM32F103C8T6單片機作為主控芯片,用射頻電容判斷輸液進度,并通過WiFi無線傳輸的方式將數據發送給上位機數據管理軟件。系統還加入了可穿戴的移動終端,由上位機分配需要處理的患者信息,發送給就近護士的可穿戴設備,提醒護士及時進行處理。系統采用信息閉環管理設計,使系統能夠實現遠距離、低成本、無人看護的輸液監控,具有低功耗、可擴展的優點。

關鍵詞:輸液監控;STM32F103C8T6;射頻電容;WiFi組網;可穿戴設備

靜脈注射藥物治療在所有的醫學治療方案中大約占70%~80%[1]。如果輸液管中有空氣進入人體的血管,嚴重會形成空氣栓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醫療機構在監控輸液情況時普遍采用人工方式,難以適應如今的醫療水平發展。文獻[3]提出了基于非接觸式傳感器設計的一種無人陪護輸液報警裝置,通過聲光進行報警提醒患者或醫護人員進行處理。但患者往往處于意識薄弱狀態、醫護人員間斷性巡查,仍然會導致報警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文獻[4]提出了基于無線藍牙的靜脈輸液監控器的設計,該系統通過藍牙的方式實現數據的傳輸,但藍牙通信距離近、不穩定,不適用于醫院環境。文獻[5]設計的一種智能輸液監控系統采用市電進行供電,不能滿足便攜式設計的要求。以上研究表明輸液報警系統仍然存在信息處理不及時、數據傳輸不穩定、功耗大等缺點。本文鑒于以上問題設計并實現了一種輸液監控系統,結合WiFi無線組網技術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上位機數據軟件進行存儲、顯示,將需要處理的信息發送給護士的可穿戴設備由護士及時進行處理。

1系統總體設計

輸液監控系統主要由傳感器采集模塊、中繼數據傳輸模塊、上位機數據管理軟件、可穿戴設備組成。中繼數據傳輸模塊將傳感器采集模塊采集的數據打包,再通過WiFi將數據發送至上位機。當輸液出現異常或輸液完成,上位機根據WiFi信號的強弱計算出距離,并將待處理信息發送給就近護士的可穿戴設備,通知護士及時進行處理。護士會將反饋信息發給上位機實現閉環管理,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2系統硬件設計

2.1傳感器采集模塊設計

傳感器采集模塊主要由主控STM32F103C8T6單片機、射頻電容式傳感器、ESP8266、供電模塊構成。傳感器采集模塊將病人的狀態分成三種,分別是離線(無人輸液)、正在輸液以及報警。本文采用射頻電容技術,通過檢測振蕩電壓電路來分辨輸液管中的液體與氣泡[6]。檢測電路所用芯片為TTP223—BA6感應芯片,根據實際測試條件調節電極面積和連線電容,可以準確地檢測輸液情況。采集模塊上有ESP8266通信芯片,ESP8266芯片體積小,方便嵌入到任何設備內[7]。而且ESP8266能夠STA與AP模式共存,實現N個模塊間組網[8]。

2.2中繼數據傳輸模塊設計

中繼作為每個病房的連接終端,配有一個ESP8266芯片和CH9121DS1芯片。ESP8266芯片用于接收來自輸液檢測模塊的狀態信息,CH9121DS1芯片用于將狀態信息發送至護士站的上位數據分析管理系統。1)中繼采用7.5V鋰電池進行供電,由三端可調正穩壓器LM117將7.5V轉換為5V,再由低壓差線性穩壓器AMS117將5V轉換成3.3V為單片機供電。2)系統采用樹狀組網的拓撲結構。為滿足系統需求,中繼數據傳輸模塊與傳感器采集節點采用一對多的通信方式。網絡結構如圖2所示。2.3護士可穿戴設備模塊設計可穿戴設備是通信、觸摸、顯示一體化系統,可穿戴設備在保證能夠進行正常的信息交互外,還需要滿足小巧精密、便于攜帶等設計要求。1)根據設計需求可穿戴設備配有一片ESP8266芯片與Web網頁進行通信。TFT液晶屏幕顯示相關信息、采用電容式觸摸按鍵代替傳統的機械式按鍵。硬件電路設計中,選擇了無電感的PS3120A升壓電路。此電路的抗干擾強,同時無電感的設計減小了可穿戴設備的體積,便于攜帶。2)可穿戴設備根據與前端采集模塊之間的WiFi信號強度計算出二者之間的距離。并將信號強度發送給Web網頁。

3系統軟件設計

3.1前端采集軟件設計

前端采集軟件設計首先完成模塊的初始化,再與中繼數據傳輸模塊建立連接,隨后傳感器會不間斷地檢測輸液信號。當檢測到輸液管中無液體或者存在氣泡時蜂鳴器報警,并將包含設備編號、報警信號等信息的數據包通過WiFi模塊發送給中繼數據傳輸模塊,前端采集流程如圖3(a)所示。

3.2中繼數據傳輸軟件設計

中繼數據傳輸模塊在完成模塊的初始化后,將用于接收前端采集數據的WiFi模塊設置為AP模式;將用于發送數據給數據庫的WiFi模塊設置為Station模式,與數據庫建立連接。當接收到報警信號時將數據打包發送給數據庫,中繼數據傳輸流程如圖3(b)所示。

3.3可穿戴設備軟件設計

護士穿戴設備將接收到的病人狀態信息顯示在液晶屏幕上,可通過按鍵進行頁面切換,信息確認和發送信息,能夠及時處理和發送確認信息給Web網頁;若不能發送處理信息給Web網頁,隨即Web網頁將報警信息發送給其他護士可穿戴設備。護士設備的每次通信操作均會被數據分析管理系統所記錄,可穿戴設備流程如圖3(c)所示。

3.4上位機信息管理系統

為了避免前端直接與數據庫交互帶來的安全性問題[9]。護士病人信息管理系統基于SSM與Vue框架進行前后端分離開發[10]。前端Web網頁主要負責與醫護人員交互,后端主要負責與數據庫的數據交互并將數據提交給前端。整個系統選擇具有可靠性傳輸、流量控制、擁塞控制的TCP協議完成各個模塊的通信[11]。Web網頁能夠實現數據通信、顯示、存儲以及閉環的異常處理機制。以Intelli-JIDEA作為系統開發環境[12]。3.4.1后端應用設計后端開發選擇當下主流具備體積小、效率高、簡單易用等特點的Mysql數據庫存儲數據[13]。基于SSM框架,使用Java語言進行后端開發[14]。程序首先建立ServerSocket對象,并監聽數據通信端口號。然后,DataInputStream按字節讀取輸入流中的數據,根據通信協議解析數據、存入數據庫中。3.4.2前端Web網頁設計前端網頁設計通過Vue框架結合ElementUI組件導入需要的布局容器,簡化網頁的開發,提高效率。醫護人員通過網頁向后端發送Http請求,后端根據請求訪問數據庫執行增、刪、改、查等操作,將結果集返回給前端網頁進行顯示。使用Redis緩存中間件增加數據緩存層,若數據在緩存中存在,直接將數據返回,不再訪問數據庫,數據交互流程如圖3(d)所示。為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隱私,護士和管理員通過各自的賬號與密碼登錄。值班護士需要在系統上登記可穿戴設備號與自己的個人信息,系統分別可以顯示病人信息管理、可穿戴設備管理、護士管理等信息。護士病人管理系統Web網頁如圖4所示。

4試驗結果與分析

根據系統需求分析設計了輸液監測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為了驗證系統的穩定性與可行性,將設備安裝后進行實際測試。設備布局如下:9個前端采集設備安裝在不同位置,分別對不同容量的輸液瓶進行檢測,一個中繼數據傳輸設備用于接收前端數據,9個護士佩戴可穿戴設備進行信息交互測試。系統設備如圖5所示。1)輸液信號采集測試:對前端采集設備輸液信號檢測的準確率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2)可穿戴設備與前端采集設備間距離測試:9個護士分別佩戴可穿戴設備間歇性移動,用卷尺測量與采集設備之間的實際距離,并與系統計算的實測距離進行對比分析。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系統測試過程與結果分析,前端采集設備能夠準確地采集到輸液管中液體信息,并將報警信息準確傳送給Web網頁。Web網頁能夠準確計算出離報警設備最近的可穿戴設備編號,對于實際距離的計算偏差控制在1m以內,誤差不超過±1%,表明系統具有可行性,達到設計要求。

5結束語

本文以STM32F103C8T6微處理器為核心,結合傳感器、WiFi無線通信以及上位機數據管理開發設計了一種基于WiFi的遠程輸液報警系統。實現了對輸液大廳或者病房內患者輸液狀態的實時監測。設計的上位機數據管理系統能夠將待處理信息發送給就近護士。經測試,該系統能夠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患者輸液的安全性,具有應用推廣價值。

作者:王健 王仲宇 朱文凱 孫潔茹 潘瑞娟 陳曉寧 單位:安徽大學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