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應對大學生突發事件的建議
時間:2022-06-06 16:04:01
導語:輔導員應對大學生突發事件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中學生的突發事件不僅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也給輔導員工作帶來較大困難。隨著普通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素質的影響,不少大學生養成不良風氣。本文以打架斗毆事件為例,分析此類突發事件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思路和方法,并探討輔導員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以期提高輔導員在突發事件中的應對能力和解決學生問題的工作能力。
關鍵詞:輔導員;突發事件;大學生;校園打架斗毆
2021年9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共招生967.45萬人,其中在校生3285.29萬人。相比擴招之初的153萬人,招生規模呈現大規模增長。在大規模擴招的同時,受高校生源背景和社會生態背景的影響,不少大學生逐漸養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其中校園打架斗毆呈現上升趨勢。大學生處于心智不成熟的青春期,在遇到矛盾與沖突之后往往容易沖動、感情用事,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對事件的處理方式與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認識。筆者所在高職院校也曾出現多起打架斗毆等突發事件,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負面影響。本文通過案例分析來洞察此類突發事件的起因,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對策建議。
一、案例概況
2021年10月20日上午10時許,筆者突然接到2021級Z某電話,被告知他被同班同學C某及C某高中同學毆打,目前人在派出所。隨后,筆者接到派出所民警Y某電話,被告知學生已在派出所錄口供。筆者隨即撥打C某與Z某舍友X某、Y某電話,讓他們立刻前往派出所,必要時立即送Z某到醫院檢查。在跟學生了解進一步情況后,筆者將事情在電話中向分管學生工作負責人做了簡要匯報,并及時驅車前往派出所處理相關事宜。案例經過:2021年10月18日上午三四節是高數課,C某將課本交予舍友T某,T某將其與其他同學書本放置于教室第一排座位,即Z某同學所在位置。之后C某找Z某索要課本,兩人在微信上發生口角。當天晚上C某前往Z某宿舍溝通,但溝通不暢,并發生一定肢體沖突,后經舍友拉開,C某返回自己宿舍。2021年10月20日18時,C某叫來三名高中同學,由C某刷門禁卡帶至Z某宿舍,將Z某舍友反鎖在門外,在套間對Z某進行毆打,至18時45分。鑒于事發當天凌晨才返校,第二天一早Z同學舍友X某連同打人者C某一同前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并做好雙方思想工作,檢查相關費用由C同學承擔,由X同學作為第三方陪同。后續收到醫院檢查報告之后,確認Z同學傷勢無礙,且C同學經過調解向Z同學鄭重道歉,亦取得Z同學的諒解。同時教育Z同學,雖然作為本次事件的受害人,但在事件發展中也有一定錯誤。鑒于C同學伙同高中同學毆打Z同學性質惡劣,經與分管學生工作負責人溝通,研究決定給予C同學記過處分,警示全體學生。
二、案例分析
經過與C某、Z某及其他同學的了解,二人此前關系較為融洽,與其他同學也是以善處之,但仍造成此次事件的發生,學生的心智不成熟和性格沖動是主要原因。案例中C某覺得自己受到了挑釁,如果不“還以顏色”就顯得自己很軟弱,正是這種幼稚的想法造成了此次突發事件。
(一)學生心智不成熟是引發事件的主觀原因
當今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年齡大多數處于20歲左右,是心理斷乳的關鍵時期,意味著他們成為獨立的個體,離開了父母的陪伴、家庭的監護。雖然說他們智力獲得了極大發展,但缺乏辨識能力,心智發展尚未成熟。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對他們來說,抽象的邏輯思維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社會經驗缺乏,導致他們思想容易脫離實際,在遇到矛盾與沖突之后往往容易沖動、感情用事。學校已經三令五申,多次強調有問題可以找輔導員、班導師等溝通解決。但部分同學仍意氣用事,采取極端方式解決問題,導致釀成大錯,這是導致本次事件的主觀原因。
(二)安全教育工作未落實到位
學校安全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重點,是全面建設和諧校園的必要條件,關系到教師隊伍安定團結、學校和諧、社會穩定。沒有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學校的各項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前線,應該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當中,堅持下宿舍、下課堂,滲透學生的方方面面。本次事件在發生前兩天已經存在沖突,但輔導員仍未提前發現事情的隱患,未能排除這一潛在風險,因此輔導員未能正確引導學生是本次事件的客觀原因。
(三)學生干部隊伍未能發揮積極作用
高校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基地,學校在常規教學管理之外,還應該重視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學生干部是聯系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輔導員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生干部隊伍的積極作用已成為高校輔導員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次事件在事發前兩天已經有更進一步激化矛盾的風險,但是輔導員未收到同學及其他學生干部的告知。在此次事件的發展中,學生干部沒有樹立為教師和同學服務的意識,沒有起到積極的模范帶頭作用,沒有起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作用。
(四)學校德育工作未落實到位
大學生正處于由學校生活踏入社會生活的人生發展特殊階段,自尊心較強,處理自身情緒的能力較弱,爭強斗勝,會因為一點小事發生口角。而且大部分學生社交能力不足,部分學生甚至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在遇到挫折矛盾時,壓力無處釋放,問題本身也得不到解決,會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放大,將矛盾放大,最終導致以武力來解決問題。這充分暴露出學校德育工作未落實到位的問題。
(五)學生缺乏自我規劃
發生群體沖突、暴力打架事件的學生,以低年級學生為主,在課業安排不飽和、沒有參加足夠社團活動、時間精力較為充裕的情況下,學生更容易將口角矛盾上升到暴力沖突的層面。此外容易發生群體沖突、暴力打架事件的學生,往往沒有對自己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進行規劃,使這個學生群體容易因為時間精力旺盛、生活空虛和煩躁將生活中的矛盾放大。
三、案例啟示及工作建議
大學生進入校園后,面對了更多自由時間和活動范圍,卻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在高中階段受到的安全知識教育已有待提高,個人的責任感和自律能力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高。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在碰到問題、解決矛盾的時候往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1]。遇到突發性學生沖突事件,輔導員一定要及時到現場,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客觀分析沖突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做好善后工作,形成工作經驗。
(一)學生工作要精細化
突發性事件的處理關鍵在于協調,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管理者,應該細化自己的工作職責。本次事件輔導員能夠及時通知領導、家長以及班級同學,就是做好了學生在線通訊錄。建議輔導員將學生本人聯系方式、家長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清楚統計與更新,必要時收集學生緊急聯系人,可以制作小巧的通訊錄隨身攜帶,或者將電子檔案保存在手機中。與此同時,在平時工作中對學生學習表現、生活表現要全面了解,在發生突發性事件后能夠掌握主動權。
(二)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活動
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的認識不到位,直到血淋淋的教訓面前,才明白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為學生工作管理者,輔導員在平時安全教育工作中要保持連續性,做到警鐘長鳴;在平時的安全教育工作中不能局限于口頭表述,每次安全教育都必須充分準備,盡量采取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結合視頻、圖像等方式進行教育。作為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第一線,要營造正能量的學習氛圍,通過構建文明和諧的班級環境,引導學生通過傾訴和娛樂等方式來化解矛盾和宣泄情緒。
(三)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
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學生干部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在校學生,也是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者[2]。作為聯動教師與學生的紐帶,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要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建設一批組織能力強、富有責任心的干部隊伍,引導他們端正動機,樹立為教師和同學服務的意識;引導他們妥善處理學習和生活的關系;引導他們妥善處理與同學關系,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做同學的知心人、教師的好幫手。
(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規劃
在既往應試教育選拔機制下,學生往往在教師安排下進行學習,學生自身對學習安排和制訂計劃缺乏主動性。從這樣的學習環境轉換到大學較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許多學生沒有自我學習規劃的意識,導致一時之間出現盲信盲從的現象,別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不愿意參加較為豐富的社團活動,也不愿意為自己安排正常的學習活動。許多學生擁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卻不知如何加以利用,閑來無事,很容易滋生尋釁滋事的心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基本的生活安排中,形成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規律。例如為自己的空閑時間創建一個時間表,按照時間表順序來開展一天的生活,后期學生可以就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對計劃進行調整。除了學習本專業相關知識,學生還可以開展自學活動。教師和學校可以開展相關講座,介紹如何使用學校內線上線下各學科的書籍等信息資源。
(五)引導學生進行未來職業規劃
對自己未來職業有清楚規劃的學生,往往一進入大學就開始為未來職業發展做準備,在了解自己需要儲備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以適應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而許多沒有未來職業規劃的學生,往往畢業之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是找到自己想要就業的領域和方向卻發現自己不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無法入行。引導學生進行未來職業規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個人技能,提高就業率,也可以使學生以充實的生活學習方式度過大學時光,避免校園暴力沖突事件的發生,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在職業規劃上,鑒于學生有限的職業視野,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開辦相關職業介紹講座或是邀請專業從業者來校分享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專業職業概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渠道,了解自己所在專業未來的就職方向,或者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職業發展,將其落到實處。比如這個行業是做什么的;要進入這個行業,需要具備什么技能;身邊是否有進入同類專業的前輩可以咨詢了解;這個行業在未來的發展情景如何;自己是否可以跨專業進入這個行業;如果自己想要跨專業進入這個行業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技能。在了解自己感興趣的發展方向,進行職業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認識更多朋友,獲得更多消息渠道,擴展知識面,積累見識和視野。學生在探索或制定職業發展規劃的過程中,也可以嘗試尋找一份工作,來提前了解社會基本運行概況,接觸社會,適應社會。
(六)加強學校德育教學工作
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學習層面以及學校生活對學生行為的相關規范和約束,還需要考慮學生在這個年齡發展階段所需要的心理引導,必要時需要結合學生具體的家庭教育環境來改變、調整德育方案。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了解當前校園暴力的發展形勢,以及日常校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暴力現象,了解校園中出現暴力事件的類型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發展后果,引導學生認識校園暴力的危害,并以正確對待暴力的方法和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校園暴力事件,引導學生在熱愛、尊重、珍惜生命的基礎上,培養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拒絕校園沖突暴力事件,嚴厲打擊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驅動學生自覺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品質和人格。
(七)拓展德育工作方法
既往德育教育工作常見的方式如相關講座、形勢政策、馬哲課程、體育課、軍事訓練課等,往往形式較為單一,刻板內容較為嚴肅,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足,教師無法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和教師需要拓展德育的工作方法,創新教學方式,如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制度化。再如進行掛職專業鍛煉、從事科技文化義務服務、進行生產勞動實踐等;也可以由學校牽頭來統一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德育實踐相關活動,以豐富多樣的德育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中國傳統文化日漸復興的社會環境下,教師也可以依托中國傳統節日、傳統民俗、傳統文化活動等,來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以傳統文化相關德育活動,來培養學生多元的文化興趣,創設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生活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落實德育工作。
(八)加強家校聯系
家長是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導師,能夠給予子女良好的沃土。但不少家長存在片面認知,認為只要將子女送進大學校門就可以“撒手不理”,他們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并不是同步發展的。而大多數打架斗毆的學生往往又跟存在負能量的家庭息息相關。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不斷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通過良好的溝通實現無縫對接,更好地服務學生,使其成長成才。
四、結語
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線,是一份有溫度的工作,一支年輕的隊伍,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應該不斷學習、總結、提煉,彌補自身不足,不斷促進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韻.高校輔導員處理學生寢室打架事件的案例分析[J].高教高職研究,2014(36):162.
[2]吳濤.淺議高校學生干部隊伍作用的發揮[J].價值工程,2010(6):137-138.
作者:陳偉昆 單位: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舞蹈教學策略
- 下一篇:多媒體在基礎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