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應用
時間:2022-06-07 09:26:41
導語:風險管理在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在高血壓合并腦出血非急性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9年6月1日~2021年1月30日收治的78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采用奇偶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常規基礎上采用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I)]、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和自我管理能力。結果:護理后,兩組BI、NIHSS、SF-36評分均優于護理前(P<0.05);且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有助于改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4R危機理論;風險管理;維持性控制護理;高血壓;腦出血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一般采用居家口服藥物的方式將患者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但由于高血壓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尚無完全根治的治療方法[1]。高血壓的發病人群大多集中在35歲以上的人群中,而8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高血壓問題,由于老年人身體抵抗力不斷下降,對高血壓帶來的損害抵抗力降低,故容易合并各種并發癥,其并發癥引起的臨床損害已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2-4]。其中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并發癥,如果搶救不及時,患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5-6]。所以,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及后續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2019年6月1日~2021年1月30日,我們對收治的39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采用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護理,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78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因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者;②病情平穩者;③于心內科病房進行住院治療者;④能夠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存在除高血壓外其他引起腦出血的危險因素或病因者;②腦出血急性期或病情危重的病危者;③伴隨惡性腫瘤、肢體殘疾者;④血壓控制平穩不需對血壓控制進行進一步特殊治療者。采用奇偶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對照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64.32±10.28)歲;病程(5.28±1.66)年;收縮壓(146.37±12.26)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90.54±8.97)mmHg。研究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65.51±10.61)歲;病程(5.54±1.35)年;收縮壓(145.85±12.72)mmHg,舒張壓(91.22±8.74)mm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式,于患者入院后給予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原則,囑患者戒除不良嗜好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解答患者疑惑[7]。為患者制訂個性化飲食方案,對一般狀況、營養狀況良好者通常給予低鹽、低脂飲食;囑家屬對患者日常生命體征、癥狀變化等進行詳細記錄,如有特殊變化及時聯系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日常鍛煉,促進肢體運動的恢復,同時避免因長期臥床制動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必要時邀請心理科醫生會診進行專業心理治療。1.2.2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1.2.2.1維持性控制護理①風控小組成員:由研究項目負責人擔任小組組長,其他護士成員擔任護理具體執行人,邀請主管醫生擔任治療咨詢人。②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主管醫生及其他會診者,共同對患者病情、一般狀態等情況進行討論分析,制訂符合患者特征的個性化護理方案,以使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檢查指標維持在正常穩定范圍內為目標,制訂各階段的護理措施。③反饋體制:由家屬協助執行護士共同記錄患者每日生命體征、病情及心理狀態的變化,并將記錄結果、檢查結果等與初始制訂的目標結果進行對比,反饋至小組負責人并分析導致異常結果的原因,通過與主管醫生咨詢討論及時修改護理方案。1.2.2.2風控管理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統一進行4R危機理論講座學習,以充分掌握理論內涵、應用價值及實施措施為目的,結合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病情特征制訂具體管理方案。①縮減風險發生概率(縮減):分析既往發生過的不良事件,追溯其發生的原因并從患者、護理、醫療3個方面綜合制訂防范措施,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力度,從理論上降低風險發生率。②提高小組成員業務水平(預備):由經驗豐富的護師對小組成員進行臨床技能培訓及理論授課,強化小組成員的風險意識,增強控制風險、解決風險的能力,由主管醫生進行治療方案培訓,具體講解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用藥原則、原理、不良反應及禁忌證等,提高小組成員對藥物治療的認識與了解,對不良反應及風險事件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如因腦出血導致下肢活動受限者應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劃入該患者需重點關注的高風險事件,需要執行護士日常提醒并監督患者及家屬進行下肢康復按摩,必要時由醫生給予器械輔助按摩、鍛煉。③降低患者疾病恐懼(反應):增強小組內護士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疾病的相關并發癥及用藥不良反應的熟悉程度,當患者對病情變化或恢復情況產生焦躁情緒時,確保護士能夠給予正確講解,保障患者能夠理解自身病情變化并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溝通。④總結提高(恢復):將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匯總報告,責任到人,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批評處罰為輔,分析事件負責人出現的問題,并制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避免相同風險事件再次發生,促使護理水平不斷提升。
1.3評價指標
①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I)[8]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能力,該量表共10個項目,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②神經功能: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估兩組護理前后腦卒中風險狀態,總分42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嚴重。③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共8個維度、36項,各維度總分表示患者生活質量,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④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對兩組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各指標得分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呈正比。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BI、NIHSS、SF-36評分比較見表1。2.2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見表2。
3討論
高血壓屬于常見的慢性病,因病程較長、控制欠佳、受各種因素影響產生波動等,導致血管壁及血管動脈硬化不斷加重,最終導致腦出血發生[9]。合并高血壓會使腦出血的發病率提高,且急性期病死率高達30%,75%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因不同程度的運動與認知障礙造成生活質量的大幅下降[10-11]。及時控制血壓是避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運動、認知功能及挽救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12]。對該類患者以往在非急性康復期給予常規護理措施,但因其不能有效對血壓及其他各種并發癥進行有效管理并控制病情加重的風險,故護理質量并不理想。維持性控制理論以閉環式反饋、動態穩定、螺旋式提升為主要特點,該管理方式在醫療領域的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13]。由于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疾病特點,使患者在急性危險期后仍需較長時間的神經系統恢復及肢體康復治療,而部分患者會存在肢體活動受限情況,且該類患者由于高血壓等危險因素,持續存在復發和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故在后續治療過程中為避免復發與并發癥的發生,需要維持神經體系和循環體系的穩定。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采用維持性控制護理策略可以提高患者病情控制質量,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R危機理論將風險管理流程的系統方案與具體步驟結合,形成一個持續和動態的循環過程,對各類風險發生的前后時間點進行風險管控,與傳統臨時性風險管理相比可有效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14]。由于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肢體活動受限,需要增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防范力度。既往研究表明,4R危機理論有利于改善腦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并降低血液黏度,從而改善下肢靜脈血液循環狀態,有效預防LDVT發生[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BI、NIHSS評分均優于護理前(P<0.05),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將4R危機理論用于高血壓合并腦出血非急性期患者中,可有效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或并發癥的發生,進而促進患者病情康復。4R危機理論風險管理結合維持性控制護理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無縫隙地對患者進行監控,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可恢復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5]。綜上所述,在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中運用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模式,可以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神經功能,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作者:韓琳琳 康西紅 蔡明群 單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中心 淄博市中心醫院
- 上一篇:商業建筑特殊消防設計評估探討
- 下一篇:談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