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會計課程案例分析教學對策

時間:2022-06-07 14:44:38

導語:基礎會計課程案例分析教學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礎會計課程案例分析教學對策

摘要:案例分析教學是我國會計課程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這種教學配合案例使課堂變得生動、真實,因此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文章就目前案例分析教學在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應用現狀,探討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給出相關對策以改善會計課程案例分析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基礎會計;案例分析;課堂教學

案例分析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它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為基礎,教學案例往往是真實又典型的問題事件。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教學往往可以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轉變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對象往往是即將步入社會從事會計工作的學生,對于他們來說,書上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而會計是一門操作性與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可以達成這一目標,為學生以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一、案例分析教學在基礎會計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案例存在不足。首先,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案例往往局限于工業企業的賬務處理,缺乏創新性。事實上,學生日后去的企業不僅僅只有工業企業,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企業,因此,教師如果將學生的學習局限于一個行業范圍內,在日后工作中難免會使其難以適應。其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課本上的案例會出現過時的情況,但課本上的案例往往是教師案例分析教學的第一選擇,如果書本的內容無法及時更新,教師采用這樣過時的案例就無法適應社會的新變化。2.教師案例分析教學能力不一。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案例分析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部分教師會用自己整理的會計案例進行教學,但由于沒有實際的會計工作經驗,導致在案例設計的情境中無法將會計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教師根據自己不了解的案例進行教學往往是空中樓閣,學生也無法體會和配合教學案例所要展現的實際問題情境,教學就會變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同時,教師習慣結合教科書的案例進行教學,但上文中提到的教科書上所采用的案例具有局限性且存在過時風險,無法很好地聯系會計工作實際,這種案例分析教學不僅無法發揮效用,反而還降低了學生對會計學科的學習興趣。3.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部分教師仍采用教材案例進行教學,但往往會在案例后附上答案,這種情況下只有少數學生去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大大減弱了案例存在的意義。其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采用小組合作探討的方法去解決案例問題,但有的學生會因為小組合作而選擇在一旁坐享其成,不主動加入討論,這樣也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設置的案例敘事性太強,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案例的背景上,而不在問題的解決上。總而言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增強課堂效果和達成教學目的的基本要求,但在目前的案例分析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學生怠于思考,所以在進行案例分析教學時,教師要注重運用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4.教學過程單調。案例分析教學在目前的基礎會計課程中是一個被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然而大多數案例教學只是簡單地介紹案例,教師給出要求,由學生解決案例中的問題,然后教師分析解題思路。這個教學過程對于課堂教學來說確實是快捷簡便,但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學過程,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般案例分析教學結束后,教師不會對案例進行再一次的思考,而是快速地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也會使學生認為這僅僅只是針對知識點的練習,從而缺乏主動性。再加上很多時候教師選取的案例枯燥乏味,學生喪失對教學過程的興趣,這樣也無法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二、基于基礎會計課程的案例分析教學的改進思路

1.調整教學案例的選取。首先,教師要保證選取的案例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對于案例中已經過時的部分要及時替換。其次,教師選取的案例要貼近會計崗位工作實際,這樣能保證學生在日后工作中能較好地運用會計理論知識。最后,教師在案例的選取上要注重創新,可以根據基礎會計章節的特性結合企業類型進行案例的選擇,不一定要局限于工業和制造業企業。教師可為學生選取他們熟悉的各種各樣的企業類型案例,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快速進入案例中的情境。2.提高案例分析教學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對會計工作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并結合自身經歷更加生動形象地為學生講解案例,這樣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其次,教師要提高案例開發的能力,盡量減少對教科書案例的照搬照抄,可結合當下熱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創造案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主動思考。3.采取靈活策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案例分析教學時,要注重運用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教師要尋找新穎的案例,盡量不要重復使用書上所附的案例,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因為惰性而參考答案,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使用合作探究教學時,教師要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要求小組發言人把組內每個學生的意見進行總結并講述出來,這樣能有效避免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現不主動思考問題的情況。最后,教師可以采取學生思考、教師提問的方式,由于沒有特定的人選回答問題,學生會積極地思考案例問題,這樣也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4.完善教學過程。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主要以案例分析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分析,教師的責任只是輔助完善學生的分析過程。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預習教學內容,由學生在課下準備相關案例,在課上進行分享,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我思考和小組合作兩種方式進行案例分析,始終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思考。最后,教師在帶領學生掌握思路并由學生自主復盤思路后,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機制,并對這三種評價機制設置權重,計算出學生在案例分析教學中的評分,并計入課程考核的過程性評價中,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主動性,豐富了案例教學過程,還使考核評價更加科學公正。

三、以材料采購成本計算為例的案例分析教學展示

1.案例準備。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來選取案例,案例需要滿足正確性、典型性、創新性、不過時且貼合實際這幾種特性。以下是材料采購成本的計算案例,所采用的案例以學生熱衷的奶茶作為背景,貼合實際且切入材料采購的教學內容,案例如下所示:案例:A奶茶店分兩批購進純牛奶、珍珠兩種材料,第一批購進純牛奶200千克,3元/千克,珍珠100千克,2元/千克,將牛奶、珍珠運回奶茶店共支付運雜費80元(不考慮運費中設計的增值稅)。第二批購進珍珠100千克,2元/千克,將珍珠運回企業共支付運雜費40元。試計算兩種材料的采購成本,經整理見表1。2.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首先,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引入和基本學習理論的講解之后,將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案例問題進行思考,并將班級劃分成8—10個小組,組織學生各自發表看法,時間為五分鐘,同時記錄每個小組中學生的不同意見。3.學生回答,分析案例。五分鐘的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選出每個組的小組發言人,將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同時總結小組中每個人針對這個案例問題的不同看法。教師要注重在案例分析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并針對兩種材料的采購成本計算問題進行分析。首先,分析采購成本由材料的買價和采購費用即運雜費構成;其次,分別計算純牛奶與珍珠的買價,教學重點放在運雜費的分配上,當運輸的產品只有一種時,直接計入該種材料的采購成本,當存在兩種材料時,要根據純牛奶與珍珠所占總運費的比例進行運費的分配,最后加總計算。經過這樣的分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并告知學生最終結果為純牛奶的采購成本為660元,珍珠的采購成本為460元。4.案例總結,三方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之后,讓學生自我反思解決案例的過程,并且組織學生進行思路復盤,讓學生反思錯誤經驗,從而深刻理解知識點。教師再組織小組內部的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由小組發言人記錄情況,然后由教師對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分,最終每位學生的案例教學評價由教師評分、同學互評以及自我評價三部分構成,且三部分評分按照4:3:3的權重進行計算,得出最終評分,以此作為學生課程考核的過程性評分。5.學生與教師總結。在案例分析教學結束后,教師先讓學生總結,可以由最初想法錯誤的學生闡述思考過程和反思結果,教師再針對性地點評和補充。接著教師總結,對學生分析問題過程中表現好的方面進行表揚,對其中的不足進行分析,并結合課堂內容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最終進行案例教學總結評價。教師在基礎會計課堂中加入案例分析的環節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還能夠使學生接觸到真實的會計工作情境。本文根據案例分析教學在目前基礎會計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改進思路,同時以材料采購成本的計算為例進行了案例分析教學展示。案例分析教學應用于基礎會計課程的道路上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教師不停地探索與研究,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蔚君.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1).

[2]胡麗莉.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

[3]張紅云.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9).

[4]史永琴.案例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21).

作者: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