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生存的影響
時間:2022-06-09 11:16:00
導語: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生存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重要并發癥,病程長、遷延難愈,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極易產生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影響生存質量。為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對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探討健康教育結合延續性護理對DN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內分泌科門診及病房收治的早期DN患者88例,均符合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Mogenson糖尿病腎病診斷與分期標準,近6個月內無心血管事件發生,精神狀態良好;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合并酮癥酸中毒等嚴重糖尿病并發癥患者。采用密封信封隨機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例。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齡(68.59±13.19)歲,平均病程(54.34±11.09)個月,體重指數(27.54±7.31)kg/m2;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齡(68.99±11.04)歲,平均病程(52.54±9.39)個月,體重指數(28.81±6.04)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普通護理干預模式,包括病情護理、生活指導、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普通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結合延續性護理。(1)心理干預:入院治療期間,結合患者情緒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患者恐懼和擔憂的原因,對負性情緒及時疏導,鼓勵家屬多陪伴、支持患者,提高其治療配合度,樹立其對治療的信心。(2)院內健康教育:為患者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向患者介紹DN知識及家庭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自護能力。(3)出院方案制定:結合患者病情和飲食喜好制定飲食方案,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向患者發放食物主要營養元素及熱量手冊,便于患者本人自行選擇;出院前完善患者基本信息,指導患者加入微信群,便于長期進行隨訪、干預和答疑。
1.3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持續26周后,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情緒狀況,得分與情緒狀況成反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住院前的FBG分別為(9.01±1.31)、(8.99±1.24)mmol/L,26周后分別為(5.92±0.98)、(6.78±1.28)mmol/L;觀察組和對照組住院前HbA1c分別為(8.81±1.14)%、(8.83±1.26)%,26周后分別為(6.51±1.19)%、(7.78±0.97)%。兩組住院前的FBG、HbA1c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26周后,兩組FBG、HbA1c均有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3.54、5.49,均P<0.05)。
2.2兩組干預前后的情緒狀況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住院前SAS評分分別為(77.32±7.44)、(78.86±7.06)分,26周后分別為(34.51±4.06)、(58.89±5.18)分;觀察組和對照組住院前的SDS評分分別為(68.92±6.24)、(67.09±6.12)分,26周后分別為(36.59±4.37)、(48.84±4.21)分。兩組住院前SAS、SDS評分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26周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住院前,且觀察組改善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4.57、11.20,均P<0.05)。
3討論
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蛋白尿,多數患者呈進展性慢性腎臟病[1],最后發展至終末期腎病喪失自理能力,需長期采用透析治療維系生命。目前關于DN的治療仍以穩定血糖,控制腎臟病變進展為主要原則。DN患者通常糖尿病病史較長,各系統并發癥已陸續出現,長期口服藥物及胰島素注射治療給患者精神帶來沉重負擔,導致治療依從性較差,生存質量不佳,需要通過長期護理干預穩定血糖。本文通過在DN患者中加強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護理以及出院后長期延續護理干預,為穩定患者病情和情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結果顯示,經過持續干預26周后,觀察組血糖指標和情緒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與對照組的普通護理干預比較,健康教育結合延續性護理取得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有助于穩定DN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并發癥的發展,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娟,張偉,董艷芳,等.人性化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自尊感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20):2259-2262,2266.
作者:李文晴 單位:鞍山市中心醫院
- 上一篇:理工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功能提升路徑
- 下一篇:精細化護理在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