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課程思政分析

時間:2022-06-09 14:50:04

導語:藥劑學課程思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劑學課程思政分析

[摘要]藥劑學是藥學領域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就藥劑學課堂教學與思政元素聯動教學進行深入思考,旨在達到增強學生從事醫藥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創新精神、法制意識的教學效果,助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教育,同時為同類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藥劑學;課程思政;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于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除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以外,其他課程的教學也要充分發揮思想教育的功能[1]。2019年2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國的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并進一步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醫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但是職業院校僅僅依靠學時和師資有限的思政課堂提高教育,效果難度大,效果不明顯,各門課程都需要挖掘梳理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2-4]。

一、課程介紹

藥劑學是我院藥學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研究藥物制劑劑型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生產工藝、合理應用以及藥物制劑劑型和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關系的綜合技術科學,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專業引導作用。藥劑學課程理論講授總學時為48學時,教師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將思政元素融入理論講授過程。首先,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教學目標要體現出三個方面的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思政目標[5]。做教學設計時,也要注重思政教學設計的規范和統一,結合各章節的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潤物于無形,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實現思政教育;其次,近年來,隨著新時代“互聯網+教學”信息技術的興起,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也必須與時俱進,結合“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模式構建課程思政在線學習平臺,使課程思政能夠不局限于教室,進一步提升思政課堂成效[6];最后,藥劑學課程中蘊含有大量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思政元素,但專業課程思政異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需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實現“教書”與“育人”的有機融合,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7-8]。

二、藥劑學課程思政的思考

(一)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的必要性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高校專業理論課教師基本都具有扎實的學識和仁愛之心,但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參差不齊,教師的育人意識和水平直接影響教學效果[9]。構建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要嚴把教師準入關,且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并探索切實可行的考核體系、創造出教師的互動交流平臺,使教師作為教育中的主體,能更好地承擔起學生指引者和引路人的責任[11]。教師要將課程思政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是落實課程思政根本任務的關鍵一步。

(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助力課程理論與思政相融合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關乎高職教育的未來,是課程思政首先要回答的問題。藥劑學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思政元素,通過多個視角梳理藥劑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結合課程內容特點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及切入形式,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筆者通過多個視角深入挖掘與專業知識相切合的思政元素(見文末表1),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實現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培養學生堅定的文化自信,愛國情懷,樹立作為一名藥學專業學生堅定投身醫藥事業的決心,實現藥劑學課程思政成效最大化。

(三)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統一

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思政內容要不留痕跡地融入理論教學,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家國情懷,這也是對教師更高一層次的要求,需要拓展思政教育有效途徑,使思政教育入腦入心。“00后”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善于從網絡上獲取知識[12]。正好可以利用互聯網這個切入點,用好移動學習平臺課程趣味性強、實用性強、感染力強、資源共享、靈活性強的優點,建立線上教學平臺,使得課程思政元素能更好地融入教學資源并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科學地覆蓋教學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及時把新鮮度高、代表性強的案例傳至線上學習平臺,如學習通、雨課堂、慕課等,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教育,把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思政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鑒別力與政治敏感性,讓課程思政在課堂內外扎根生長、開花結果[13-15]。

(四)改變課程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

按照傳統教學評價方式,藥劑學課程的課程總成績=期末試卷成績(6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課堂參與活動、網絡互動)(10%)+技能實訓考核成績(20%)+平時課堂作業(10%)。此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查,也體現不出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16]。如教師在課堂中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布置任務、啟發等方式,引導學生課后主動查閱劑型的相關文獻資料,查閱科學家事跡,或查閱當前與專業相關的新政策、新法規、時事、熱點等第一手資料,在上課時進行分享,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工匠精神,以有效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奮斗精神,保證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而在下一堂課除了復習專業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回顧上課時分享的內容,從而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把此項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指標納入課程總成績。

三、結語

現階段藥劑學課程思政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若要落實課程思政根本理念,需不斷探索具有特色的新理念。此前的藥劑學教育教學缺乏思政元素教育,未能對其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梳理和挖掘,本文分別從藥劑學課程思政要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的必要性,課程理論與思政相融合以及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統一三個方面對藥劑學教改方式進行了思考,期望從以上內容出發建立健全“課程思政”體制機制,使每堂專業理論課都成為樹立工匠精神、傳播正能量的種子播撒在學子心底,從而達到課程思政效果。

作者:田芳 袁才林 單位:貴州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