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

時間:2022-06-09 15:14:20

導語: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

宮頸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發病率高且呈現年輕態勢。為緩解患者圍術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手術及預后的影響,本文在宮頸癌手術患者中開展多樣性心理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已確診的宮頸癌患者,排除重要臟器疾病者、精神障礙者、認知障礙者、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疾病者、其他惡性腫瘤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5例。對照組:年齡32~64歲、平均(49.7±5.4)歲,觀察組:年齡31~65歲、平均(50.4±5.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協助患者完成術前各項檢查,給予患者生活幫助,指導患者術中配合,術后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預防并發癥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多樣性心理護理,包括:(1)術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疑慮,堅定其治療的信心,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情緒。(2)術中心理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通過安慰性語言和肢體語言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術中做好保暖措施,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協助手術醫師順利完成手術。(3)術后心理護理。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立即告之患者手術非常成功,避免患者胡亂猜忌而導致負性情緒加劇;術后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疾病知識講座,使患者對疾病護理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負性情緒表現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信心療法、人文關懷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達到緩解不良情緒的目的。

1.3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采用本院自制生活質量評價表對患者的健康狀況、生命質量、日常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為(30.46±3.84)、(35.24±3.03)分,對照組分別為(42.68±4.79)、(47.37±4.41)分。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兩組干預后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健康狀況、生命質量、日常活動評分分別為(79.64±8.13)、(82.18±8.55)、(78.65±7.36)分,均高于對照組的(62.68±6.06)、(70.57±6.22)、(65.61±5.24)分。組間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8.152、6.103、6.673,均P<0.05)。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34例、滿意20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8.18%;對照組:非常滿意23例、滿意22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為81.8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27,P<0.05)。

3討論

手術是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方式,手術對患者的生育能力、性功能等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利于預后,臨床需要在患者治療期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以緩解消極情緒對治療的影響。本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宮頸癌患者圍術期強調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有效地打消了患者的心理顧慮,幫助患者卸下了思想負擔,消除了患者的內心疑慮,減輕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宮頸癌患者中開展多樣性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作者:田玉芳 單位:鳳城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