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的繼承與演變
時間:2022-06-09 15:24:01
導語: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的繼承與演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中國平面設計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忽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中國平面設計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傳統圖形,要認真研究、深入探究中國的傳統圖形,了解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演變過程,并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形成中國平面設計的規模效應和獨特風格。
一、中國傳統圖形概述
傳統圖形蘊涵著不同時代人們的思維、習慣和審美情趣。幾千年前,先祖們就在彩陶上用圖形來裝飾豐富生活,隨著時代車輪的演變,圖案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由初期的單純粗獷走向成熟,呈現出精湛的技藝。它的主題、手法更加多樣、獨具一格,體現出更嚴謹、和諧、結構明快、夸張、生動活潑的造型。并且在中國傳統圖形中的“圖騰”“吉祥”圖案較為普遍,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憧憬。
1、設計的人文化轉型80年代中后期,正是中國設計進行人文化轉型的初期階段,盡管有些設計師將中國傳統圖形作為文化符號運用于平面設計,仍然顯得有些粗糙和簡單,在使用范圍和運用手法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僅僅停留在表層的元素和表面的造型模仿。但隨著人們對傳統圖案與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已有一部作品開始有意識地打破傳統圖形與平面設計的固有的轉換思維形式。開始著重于元素的提取與特征轉變。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設計師從對形式美的追求出發,開始思考設計的本體性和文化性等問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中國設計界逐漸意識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價值。這時,設計師們已不再僅僅滿足于從單純的形式或圖形審美訴求出發,而選擇回歸中國傳統圖案,將傳統圖案作為與歐美相比更具特色的文化載體。而將其作為文化載體。區別是相對于其他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而言的,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其差異性價值,這種價值認同不僅要得到本民族的自我認同,而且還要得到其他民族受眾的認同。從設計探索的角度出發,嘗試通過和研究運用元素與文化差異來展示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文化內涵、歷史進程和價值意識是非常具有開發性和趣味性的。我們可以以單個圖案為基礎,根據其核心美學和意義進行不同的造型或表現手法上的調整嘗試,激活其活力,在設計初期的實踐中,不充分的調查與研究將容易導致設計師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思考過于符號化或表面化,原因在于傳統圖案無論是數量還是文化上都有著深厚的底蘊,雖然現在我們在元素選取和提取運用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但這是進行實踐探索的必經過程。在設計理念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是利用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來體現自身價值并實現人文化轉變的有效途徑。伴隨著歷史語境的變遷,中國傳統圖形不再停留在原始的記憶中,也不再禁錮于沉重的歷史責任感之中,更不滿足于原有的傳統形式和審美情結,現在的傳統圖形更多地被視為一種視覺文化,也可以說是被賦予了一種視覺性質的人文意義。以視覺文化為視角來看中國傳統圖形在平面設計領域的運用,是對當代民族精神的一種現實表現,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影像資源,這不僅意味著設計師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在觀念和意識層面的深度感知和客觀看待,更是中國本土化設計探索的一大進步。將傳統圖形視為某種民族文化的一種精神象征,將其作為一種特殊的視覺形象資源運用于平面設計中,是一種恢復傳統的行為和思考,這種深入的反思才真正有利于中國平面設計這門藝術文化的前進與發展。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從視覺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圖形,不可能—就是在設計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從視覺文化的角度來看,它還需要一個反復的思索和錘煉。所謂的“錘煉”可以理解成“淬煉”我們需要將傳統圖案更深層次的文化內容給挖掘出來,將其通過顏色或造型融進原有的圖案中,并將其或簡化、或改變,使其變得具有文化底蘊的同時符合當下大眾審美訴求,并有利于類似傳統文化的傳播。2、文化融合發展(1)東西方的有機融合全球一體化所帶來的外來文化沖擊,使中國人開始關注并思考中國本土文化的再組合與再生。也因為全球化的影響,社會關系與文化傳播形式在時空上超越了國界,進入了一個全方位融合與創新的時代。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東方現代文明、藝術形式和設計理念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文化藝術在大多數方面都居于主導地位,也收到相當部分受眾的認可。但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社會飛速的發展,民族文化的復蘇,中國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向世人展示了東方大國的魅力,西方社會的審美也重新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令西方藝術的內部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意識到東方文化的復蘇將會給他們帶來更多挑戰與機遇。這一意識的轉變,使得西方不再能夠像從前一樣按照本身的文化邏輯獨善其身。東方厚重扎實的社會歷史,藝術文化中所保留的智慧和精神遺產令他們意識到,這可能就是他們現在所缺乏的。但復蘇的決定性因素則為改革,我們必須要對原有的東西,在保證其文化意義與基本造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繼承與融合。其實,東、西方文化并無絕對界限,我們有差異也有相似點,這兩種文化既非據為己有,也非互相排斥,而是體現為一種全新而獨特的文化組合。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是人類發展的共同愿景,因此,無論東方或西方,都應該持有一種超越文化界限的思維和包容各種藝術體系的胸懷。任何文化形式和藝術形式如希望長遠發展,都應以開放和兼容的態度為基礎。(2)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偉大國家,文化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國人自然地繼承下來的,這種文化積淀形成的傳統,孕育了生長在這片土地的人。人們在生活中,又講這些習俗和藝術作為生活經驗傳給了后代。要將這種博大而豐富的傳統內涵進行全面把握、傳承,并使其具有廣泛的普及度和創新發展的可能是具有相當難度的,因此當這種傳統開始面對現代文明時,就會變得愈加繁復。在表面上,傳統與現代是對立的兩個概念,但在本質上,傳統與現代又有著相遇的必然性,事物發展的原則是按照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態勢,現代時尚的不斷翻新和變化可以說是反復的,因此,它必然會與傳統相遇。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取代了西服流行的熱潮,中式華服開始頻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場景中,如牡丹、龍鳳、梅蘭竹菊、團壽等經典傳統圖形和紋樣成了新流行時尚的靈感發源點;如傳統風格的木雕窗格、明清家具、空間陳設等,因其的優雅和精致,令其成了受人推崇的時尚,并樂于將其與現代風格相融合,運用到自身的生活環境中去。因此,我們可以說“傳統文化”“現代文明”不應是完全對立的兩件事,也不應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平面設計方面,應著重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的傳統圖形,運用其深厚的文化與歷史沉淀,通過現代創造性思維,努力尋找傳統圖形與現代平面設計的結合點,使這種新舊的碰撞產生五光十色的藝術火花。在設計時,對傳統視覺符號的升級并非僅是簡單的提煉,更是對文化表現和設計理念的一種提升,是設計師在新的設計時代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揚與發展。(3)實現和發展文化復歸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今天,時代的發展把人們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交流方式增多,世界也因此變小,古老的傳統文化日益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為此,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護本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傳統文化的回歸,使傳統圖形在設計領域再度流行,從上世紀末開始,一些傳統圖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設計創作中相繼出現,它情緒化、歡快、但又表達含蓄,寓意豐富而切中人心,是探索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有益資源。隨著使用頻率的日益增加,國內市場與消費者對其的需求,傳統圖形一躍成為當今時尚,人們所看重的正是傳統圖形血液中流淌著原始藝術的濃烈色彩,蘊涵著博大深遠的文化內涵,在與現代設計理念和創作方式不斷重組的新生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放眼四周,中國很多城市都在開辟仿古街區,努力展現城市文化的特色與厚重質感;越來越多的酒店茶樓內裝修重歸中式風格,窗框字畫、古瓶案幾,或畫在一枚杯碟邊緣的傳統紋飾,無不向人們彰顯著其優雅的品位。把傳統文化觀念帶到現代生活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獲得了普遍的感官認同。這一思想觀念的轉變雖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相互滲透甚至融合的。北京奧運會徽是一種把中國特色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元素有機結合,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現代標志設計,將我國傳統印章、書法等藝術元素與運動特征有機融合,再通過藝術夸張變形的設計手法,設計出一個向前奔跑、舞動勝利的人形,人形又形似“京”字的神韻,體現了濃重而別具一格的中國意味。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在整體標志設計上,以具有傳統意味的宋瓷蓮花瓣造型、新石器時代魚紋,以及敦煌壁畫中的火焰紋樣為標志物的頭飾,并以魚、羊、鳥等視為表現的對象,福娃從內到外的設計都蘊含了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些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管是面對自己還是面對世界,對同類文化還是異國文化,它們所具有的民族傳統特色的藝術形式以及表達方式都能被廣泛認同,這為平面設計創作的文化回歸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也說明了傳統圖案的創新對現代設計的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偠灾?,中國傳統圖案的內在靈魂、其所蘊藏的歷史語言,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形態的精神所在。要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不能只停留表面,要深挖其歷史,只有真正并充分了解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沉淀后才能對其有認同感。因此,一方面,中國當代平面設計要發展,必須繼承和發揚我們原有的優秀傳統文化。而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我們除了需要關注它所體現的藝術美和美的本質,還要注重其文化涵養。另一方面,中西文化互融雖然在現在與未來都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與此同時,設計師在學習外面獨特、有趣的表達方式的時候,也很有必要將目光放回自身民族的文化元素與表現方式,并思考東、西文化在作品中的占比,如何將“古”的元素新用,用什么表現手法才能將其背后的文化用最簡潔明了,大眾最能接受的形式展現出來。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在中國相互滲透。異域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融合中尋求發展,在加入創新元素之后,最大可能煥發出全新理念的設計作品?!靶聜鹘y圖形”將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得到認知,有效地推動當代平面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齊露.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0(20).
[2]黃薇.中國傳統圖形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3):242.
[3]馬麗麗.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9,021(020):237.
作者:羅睿
- 上一篇:地域文化回歸高校體育教學實施路徑
- 下一篇:中職班主任專業化成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