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元認知策略在古詩詞情境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6-10 09:19:31

導語:欣元認知策略在古詩詞情境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欣元認知策略在古詩詞情境教學的應用

【提要】在個體的整個身心發展過程以及認知過程中,學習策略在達成學習任務與目標、提高學習效率方面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元認知策略在所有學習策略中更加注重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性與創造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調節來反饋信息從而解決問題,更加符合現代教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自律性與創新型的人才。本文在分析認知策略對教學的影響的基礎上,考察了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具體探索了元認知策略與古詩詞情境學的關系,歸納總結了培養元認知策略的方法。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古詩詞;情境教學

一、概念

(一)古詩詞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在素質教育推行與新課標改革下逐漸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標的要求,圍繞學習任務群,有目的地設計一系列教學環節,最大程度地發揮各項教學資源的有效性,并依據教材與學情的特點,創設一個更具互動性、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的語言運用情境,調動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文體,燦若星辰,浩如煙海。在普遍的古詩詞教學中,往往會因為“應試教育”的大趨勢而壓縮或削減了其鑒賞過程。因此古詩詞的情境教學顯得更為重要,走出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突破課堂環境與設備的限制,在扎實學生古詩詞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從而培養高階的文本審美鑒賞能力,推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協調發展。

(二)元認知策略

張必隱(1992)在《閱讀心理學》中定義:認知就是“對于認知的知識和對認知的監控”。具體來說,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過程的一種認知以及對認知過程進行調節的能力。蒯超英(1998)在《學習策略》中提到,元認知是“學習策略的核心成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的應用是在元認知的調節和控制下進行的。”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學習進行有效監控與調節的策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會使用一些策略和方法來預計學習過程的時間、評估自己對學習任務和問題的理解、選擇相對應的計劃來學習解決問題。簡單概括,元認知策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警覺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方便改正。

二、元認知策略與古詩詞情境教學的關系

(一)當下課程標準體現了運用元認知策略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讓我們看到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在古詩詞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而創設古詩詞情景教學也有目的和任務,就是最大程度地服務于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的全面協調進步,推動核心素養的發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學業質量水平上做了如下相關描述,“有探索語言運用規律的興趣,能主動收集、整理、探究生活中常見的語言現象”“對學過的重要作品和具有典型性的語言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在整理過程中,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自覺、有效地規劃自己的語文學習”等等。由此可見,在古詩詞情境教學中融入元認知策略,不再是停留于表面形式的串講,而是挖掘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益層面,創設能調動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古詩詞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對古詩詞的審美鑒賞能力,在這當中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沉浸式過程。

(二)當下中小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缺少動機與策略

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文體,具有意象美、形象美、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特征,應當培養學生對其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基礎的鑒賞思維。但事實上,在當下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中,中小學生對待古詩詞文化鮮少有積極的學習興趣,所掌握的古詩詞鑒賞能力與技巧更是冰山一角,時代的變遷讓學生對這些古詩詞表達的意象與情感感到陌生,文化常識的貧瘠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產生巨大的落差。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模式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詩詞教學的手段不夠豐富,教師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無法賦予古詩詞教學創新性的鑒賞與解讀,使得教學越來越脫離古詩詞所具備的時代特色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目前的高中教育在硬性壓力下更趨向于功利化的教學方式,由于“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古詩詞的教學更多地聚焦在可能呈現在試卷的知識點上,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策略,這就導致對古詩詞的學習模式越來越機械,自然也提不起興趣。將元認知策略引入古詩詞情境教學,是讓學生自發地形成學習興趣,對自己的古詩詞學習過程能夠有目的地進行調整。

三、如何培養學生在古詩詞情境教學下的元認知策略

(一)建立師生相互尊重、信任的教學氛圍

教學本就是特定的人際交往,古詩詞情境教學更注重這一點。只有師生間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師對學生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學生才能夠與教師形成充分溝通與交流的鏈接,才能一步一步跟從教師的正確引導,從而自主地、個性化地對整個古詩詞學習過程進行體驗與反饋。這就要求教師在古詩詞情境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古詩詞的特定文本特點出發,充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當代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在創設情境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形成師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教學環境,供學習者在這種情境下真正體驗所學的古詩詞知識。

(二)形成靈活的課堂機智

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學生的獨特性、選擇性、創造性和調控性,在古詩詞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在聯想與想象時往往會脫離教師的可控范圍,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這就需要教師提供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對古詩詞形成正確的理解。在突發情境中,教師要學會先“堵”后“導”的教學思維,先控制再點撥,先把學生的發散思維調整回正常的教學情境,再用方法慢慢引導學生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此時學生才能有效地形成自己在古詩詞學習中的自我調控與自我反饋。

(三)將元認知策略與其他學習策略相結合

除了將元認知策略應用到古詩詞情境教學中,同時還能將元認知策略與其他學習策略相結合。例如,在培養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同時,教師通過增加古詩詞閱讀教材的可讀性與可理解性,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這就是培養學生的注意策略;古詩詞教學少不了讓學生運用想象與聯想,這就是訓練學生對所閱讀的東西進行類比或想象,有更深層的理解,同時,聯系學生原有的古詩詞閱讀背景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幫助他們感受這些信息,這就是精細加工策略;教師指導學生自覺地對搜集整理的古詩詞閱讀信息進行組塊化與選擇要點,培養他們組織材料與概括內容的能力,這就是培養學生的編碼組織策略。此外,為了使學生維持對古詩詞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不斷進行自我激勵,以及使學生學會為自己的古詩詞閱讀學習設計良好的氛圍與空間,或者是引導學生在古詩詞閱讀學習時學會高效利用學習工具,像圖書館、工具書、參考資料等,還可以加強師生間、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向他人請求幫助,適應性地利用各種學習工具。

四、結論

元認知在古詩詞情境教學中的影響和作用都是巨大的。當學生自發地運用元認知策略去進行古詩詞閱讀學習時,也會產生正向的、良性的學習遷移,將這方面學到的知識與掌握的技巧能動地運用到其他的學科和領域中,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教師調動了主體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因此,重視元認知策略在古詩詞情境教學方面的培養將會是提高整體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張必隱1992《閱讀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蒯超英1998《學習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司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