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路徑

時間:2022-06-10 09:28:48

導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路徑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之下,社會民眾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予更高的重視。因此,學前教育當前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高職院校是人才孵化的重要基地,加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其是幼兒園教師培養的主力軍。一定程度而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的整體質量。主要從多個層面對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路徑展開深度的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

我國教育事業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革,特別是學前教育事業,在這一教育改革春風的推動之下,獲得了新的發展,不同形式的幼兒園大量涌現。基于此,學前教育事業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在量的方面要求越來越大,在質的方面要求越來越高。而在這一現實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工作者本身所肩負的育人責任也越來越大,應該不斷加強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創新,致力于培養更多優質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模糊,重心偏差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學前教育事業受到越來越高的關注度,而高職院校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孵化基地,其主要目標是構建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積極投身于學前教育事業中。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當前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道路還存在一些阻礙。其中關鍵的一個因素則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明確,培養的重心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簡單來說,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全方面、全過程、多層次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投身崗位工作的時候,能夠更快地適應,能夠與崗位職責相匹配。但是在踐行這一目標的過程當中,卻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主要是往高素質實踐型人才方向傾斜。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對高素質所囊括的具體定義不夠清晰,缺乏具體的表現形式。因而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該專業的相關教育工作者沒有明確的教學改革方向,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另外,高職院校對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即加強對學生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但是在具體過程當中,對人才培養的重心卻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當中,難以實現專業化成長。

(二)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不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可見教育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當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教師本身于教育而已,是靈魂、是核心。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是在當前高職學校教育專業實踐過程當中,不難發現,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不足,教師隊伍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還有待提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無法實現有效銜接和有機結合,存在一定的脫節情況。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工作者本身缺乏學前教育經驗,沒有深入接觸過幼兒園教育,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更多的是傾向于理論性知識的講解,紙上談兵的情況較為嚴重,沒有實踐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在于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任教老師沒有學前教育專業背景,對心理學管理學以及其他相關內容的認知不足,理解不夠深刻,專業水平較低,繼而直接對教學效果產生消極影響,對于學生的“學”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職院校沒有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雖然在專業教學中,融合了新穎的內容,但是并沒有立足于教學體系的高度,對教學流程重新設計,對教學體系重新規劃。可見,“融合”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融合,而沒有從實質上進行改變。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路轉向

(一)師德為先

學前教育是我國傳統的師范專業當中的一種形式,具有清晰、明確的指向性。簡單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其根本任務始終保持不變,應該積極迎合時代的潮流,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滿足現代教育的實際需求。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更多的是往學徒制、企業師傅制、雙元制等方向發展,一定程度而言,這類理念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又有多高的適配性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學前教育專業與其他的職業教育專業之間有明顯的區分,它有自己特定的屬性,這一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在于高精尖技術人才的范疇,而是不斷地加強對專業人才教育情懷、高尚師德的塑造。在未來的職業發展過程當中,它更是一份充滿愛、充滿溫度的事業,而不是機械性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職業。因此,在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應該走堅持師范教育的陽光大道,堅持師范教育的根本方向,把培養學生師德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當中的首位。

(二)以生為本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需要全情投入,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才能夠實現有效學習,無論是專業知識的獲得、專業技能的掌握,還是專業理念和道德品質的養成,都需要學生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參與其中,才能夠獲得效果。因而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所有的育人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展開。在學校當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戰場,也是老師育人的主要場所,在堅持以生為本的基礎之上,應該回歸課堂育人的主要陣地,實現對學生的專業培養,讓學生獲得專業發展、成長、提升。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則要求老師應該從傳統的教學理念當中解脫出來,更新教育思維,融入新的內容,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創新,以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為主要目標,為學生搭橋鋪路,在學、教、做一體化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交流碰撞過程當中獲得新的發展。另外,每一位專業教師都是示范者,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標準,所以專業老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師觀、教育觀,“三觀”正確的前提之下,才能夠培養出有正確“三觀”的學生。

(三)實踐落實

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度融合之下,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應運而生,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之間的有機匹配,其教育的核心在于促進學生理論學習的同時實現其職業能力的發展。基于這一基本特性,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應該堅持走實踐道路,加強對學生保教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具有極高的適應性,具有極強的實踐能力,能夠在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當中積極適應,積極融入。因此,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當中,應該深入幼兒園教育,走進一線,探索其崗位能力需求,以此為導向,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和幼兒園崗位的無縫銜接。加強和幼兒園的合作,堅持校-園合作的模式,與幼兒園共建共謀,加強合作,形成多方教育合力,為促進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添磚加瓦,構建一個更廣闊的育人平臺,拓展育人空間,優化育人效果。再者,加強對幼兒園教師崗位核心能力的轉化,促使其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務,并且將其進行科學、合理細致地分解,與專業核心課程相匹配。在具體的落實過程當中,遵循教學目標,落實實踐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以項目的形式鋪開,對學生所獲得關鍵能力進行考核,通常以成果或者作業的形式進行監測,真正意義上實現專業課程與崗位核心能力的對接。(四)持續改進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改進,并且落實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促使人才培養的質量獲得穩步提升。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其一,建立系統的教學質量標準。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包括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專業調研等,都應該確立明確的教學質量標準,讓專業任教教師在相關標準的指引和支撐之下,不斷追逐目標、達成目標。其二,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對于教學質量的監控,應該實現常態化管理,具體可以組織成立教學督導組,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展開教研活動,落實聽課評教評學等相關制度,做到紀律嚴明,有紀可循。其三,建立自我評估制度。提高教學質量主要的推動力在于高校自身的重視和努力,所以應該不斷強化質量主體意識,不斷促進教學自我評估制度的完善。其四,完善反饋調節機制。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遵循循序漸進、持續改進的原則,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過程,因此,應該完善反饋調節機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改良、解決,并且促使這一過程固定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形成持續改進的機制。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路徑

(一)明確目標,調整重心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以具體目標為導向,才能夠有計劃、有層次、有重點地實施人才培養計劃,落實人才培養方案。在傳統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存在的弊端則在于目標不夠清晰、明確,重點有失偏頗,繼而所導致的結果則是效果不佳、質量堪憂。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基礎關鍵的環節之一,則是明確培養目標,落實培養的重心。而關于目標的落實,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慮新時代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具體要求,積極對利益相關方進行調研,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在這一基礎之上,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在人才培養重心方面,則應該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然后對目標進行分解,增強對幼兒園教師崗位職業能力的綜合性分析、系統性研究,將相關的要求進行條目化、模塊化,與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素質相匹配,實現針對性培養。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養直接影響教學結果,高職院校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則直接影響學校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構建一支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團隊至關重要,是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道路上的強勢推力。一定程度上,教師隊伍的構建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助推我國職業實現教育良好改革的力量之源,是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構建教師隊伍的過程當中,應該堅持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科研為基、雙師素質為要的理念,發展一支強有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索出一條“雙導師制”的人才培養之路。其一,加強和優質幼兒園的合作,實現雙向、穩定交流,確立互動機制,形成教育合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比如,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當中,深入了解幼兒園教育、服務幼兒園教育,同時增加實踐經驗,提升保教實踐能力。幼兒園的優質教師也應該定期入校,給予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學生實踐指導,積極參與學術性研究活動,強化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其二,落實“雙師型”教師專題培訓。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獲得發展,才能夠緊跟教育時代的腳步。為落實“雙師型”教師專題培訓活動計劃,具體可以和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或者知名的大學進行有效合作,構建一個更寬廣的培訓基地,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平臺,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綜合能力。

(三)加強教學模式改革,優化教學體系構建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該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乘著時代的東風,積極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發揮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前教育專業建設之路注入新鮮的血液。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加大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構建,在這樣的一個大型資源庫當中,容納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優質的教學案例、前沿的教材內容等,實現共享,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專業課堂煥發出別樣的生機和魅力。另一方面加強對行動導向教學、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新穎教學方法的研究,積極打造翻轉課堂、混合課堂等新型的教學模式,促使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另外,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發展過程當中,應該積極地設置與崗位職業能力對接的課程體系。一定程度而言,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載體,具體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加強對課程體系的優化構建,進行模塊化設計處理,把學生培養成復合型專業人才,使其能夠更快地適應未來的崗位工作,讓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素養有用武之地。再者,構建全程化、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的實踐主要落實在校內與校外實踐、實訓與實習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等多個環節。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當中明確自身所存在的短板,查缺補漏,針對性地提升,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學前教育專業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實現建設思路的轉變,落實具體的建設途徑,打開高職學校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格局。

作者:彭曉雪 單位:天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