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策略
時間:2022-06-10 09:32:20
導語: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隨著時代發展互聯網技術不斷成熟,出現了很多的新媒體形式。新媒體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使得人們的生活習慣、信息接收方式也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人們逐漸適應了新媒體所帶來的迅速、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這給電視新聞的傳播效用以及公信力帶來了挑戰。電視新聞的輿論影響力被分解。要融合新媒體創新節目形式,提升新聞內容質量,強化受眾的參與和互動性,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
互聯網的出現對于電視新聞的發展無疑是一種挑戰,很多電視新聞創新了節目的形式,根據群眾特點的差異來進行傳播分化,不斷提升節目的質量,使得節目更加具有吸引力[1]。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與媒介技術的更新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電視媒介技術從單一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電視新聞傳播的策略也發生了一系列更新,網絡化的傳播策略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電視新聞向新型媒體形式借鑒經驗來提升品牌運營十分必要,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打造具有多功能作用的電視新聞生態,對于電視新聞輿論影響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電視新聞傳播理論基礎
電視新聞一直是我國主流媒體形式之一,然而隨著新媒體走上歷史舞臺,借助于先進的技術上手段來進行新聞傳播的方式沖擊了電視新聞節目的主導作用。傳統電視新聞需要在明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來與時俱進,在新時代開辟適合自身的新道路,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傳播影響力以及價值。電視新聞節目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主要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新聞為消息類報道,這種新聞體裁往往比較簡潔、概括,將時間限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是一種最常見的新聞節目類型,可以更加迅速直接地向群眾傳播信息[2]。另一種新聞報道的形式為新聞專題報道,主要是針對某一新聞內容展開的深度報道,當前常見的新聞專題包括故事類、調查類等形式的報道。像當前很多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深入新聞現場進行播報,新聞內容更能夠打動人心[3]。第三種是新聞評論性節目,從新聞事件本身出發,來闡述事實說明道理,從思想、政治、倫理等多個維度來分析社會現象以及社會問題,對于社會輿論也具有引導作用。新聞談話類的節目類型比較多,所涉及的領域跨度較大。經過多年的發展,電視新聞節目經過持續不同階段的發展,呈現了一種穩定的態勢,改革的步伐相對較小,而新媒體的出現則打開了傳統媒體的狹窄通道,給電視新聞帶來了新鮮的血液[4]。
二、新媒體對電視新聞傳播的沖擊
各種新的視頻新聞平臺的出現給傳統電視新聞帶來了較大的沖擊。網絡視頻突破了傳統新聞嚴肅播報的方式,更加能夠吸引群眾。網絡視頻主要是通過搜索技術來進行視頻內容的獲取。通過視頻內容的搜索,受眾能夠精準地進行節目定位。而門戶網站更加注重用戶的體驗感,同時也使得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網絡平臺以及收集電視節目的優越性,帶走了一部分的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時代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繁重使得受眾休閑時間分散,受眾需要在較為碎片化的時間內來獲取更多的信息,這對于新聞的傳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播的載體應該較為靈活易于攜帶,而手機成為主要的傳播載體。傳統媒體的傳播容易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信息多是一種分散的形式。而將手機作為信息終端,能夠形成媒介融合,將文字、視頻、聲音等多種信息相結合,便于受眾對于信息的掌握更加輕松便捷,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受眾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新媒體對傳媒市場的影響是從多方面體現的[5]。
(一)消解內容生產
傳統媒體內容生產多是通過專業人士進行操控,由具有專業技術的人來進行選題、調查以及稿件的撰寫、審核等。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社會大眾成為新聞的創造者以及發現者,所生產的內容更具有隨意性以及主觀性,群眾通過手機便可以進行新聞的編寫、發布,通過各種社交平臺來分享,或者向專業的新聞APP爆料,從而使得新聞內容的產量大大擴大。但是也會因為缺乏實際取證、調查而導致事件的真實性出現誤差。通常意義來講,新媒體更加注重視覺效應,更加契合當前群眾的高效生活方式,符合人們淺層閱讀以及思考的要求。因為新媒體對于新聞創作以及傳播者的入門要求較低,這導致了其內容擴張擠壓了傳統媒體的內容空間,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使得傳統媒體在利益分配以及競爭方面處于劣勢。各種新聞節目、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等均需要通過搶占新媒體平臺的方式進行創新[6]。
(二)解構媒體權威
新聞傳播理論中有“守門人”(Gatekeeper)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在媒介系統中具有決定性的關鍵角色,或者是具體的個體或者組織,通過對新聞的事實進行系統審核以及篩選,形成嚴格的把關制度[6]。新聞內容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是否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些都是新聞傳播者需要考慮的范疇。然而新媒體時代,大眾成為新聞的制造者以及傳播者,這使得信息傳播具有更高的自由性,新聞信息的生產以及傳播更具有隨意性,把關者的角色被解構,這也導致新聞內容失去權威性保證,很多虛假新聞出現,使得新聞內容失去了公信力。新媒體對于把關人的解構使得公眾的言論空間增大,同時也間接地提高了大眾的輿論監督意識,但是新聞行業的真實性、嚴謹性受到了挑戰。因而應該注重提升新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素養,使得新聞信息能夠在規范秩序內進行傳播,發揮正確引導輿論的價值。
(三)顛覆話語權
一直以來電視新聞媒體為媒體話語的掌控者,受眾為單一的信息消費者。然而在新媒體出現后,這種情況被完全打破,多元化的新媒體發展方式對話語壟斷權威產生了強烈沖擊。傳統媒體的信息生產是一種線性的傳播方式,將話語權掌握在少數精英分子的手中,通過信息的制造來進行輿論引導。然而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向多個維度擴散,并非再遵循以往的傳播模式,言論的發表更具有自由性,新聞內容的生產、審核過程會發生話語權的轉向。受眾的價值更加受到重視,比如開始參與社會事件的探討,形成對相關部門行為的監督。但這并非意味著傳統媒體將會退出歷史舞臺,而是與新媒體相結合,創建出另一種的媒介傳播模式。
三、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的策略
(一)融合新媒體創新節目形式
當前隨著網絡化的深入,人們對于互聯網已經產生了一種依賴性,習慣于在網上進行信息的查找,將智能手機當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碎片時間來獲取新聞,而很少人再定時關注新聞。這種新平臺給受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傳統媒體可以借用這一優勢,適應當前的網絡普及的環境,對自身的平臺傳播方式進行調整,打造多媒體電視信息傳播平臺,將廣播電視網絡和通信網絡相融合,使新聞能夠在電視以及網絡上同時播出,還可以設置點播以及回放等功能,來更加充分地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要了解群眾的喜好,更加契合當前受眾群體的生活理念,使其能夠在合理的時間內快速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內容,從而擴大電視新聞的輿論影響力。像中央電視新聞頻道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新聞資訊的傳播,同時進行新聞的評論以及訪談的播放,受眾可以直接觀看直播。新聞頻道以及客戶端實行統一管理,形成規范化的運營。這種方式能夠實現官方與受眾的互動,真正實現了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融合的有效性,取得了新聞傳播的成功。電視新聞通過對于新媒體信息的傳播,不斷進行報道觀念以及內容的更新、創新,才能打造成更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節目。像典型的創新節目《國家相冊》《國家寶藏》等節目便將新媒體技術與節目的拍攝相結合,通過將所有的照片以及藏品進行技術處理,使其能夠在多媒體平臺上傳播、展示,通過3D動畫的模式進行放映,實現了館藏的可視化。在播放的過程中,將現實內容與虛擬場景相結合,向觀眾展示歷史,使得觀眾能夠沉浸在新媒體技術場景中,感受百年來的歷史變遷。這種電視新聞的呈現方式不僅更新了新聞報道的觀念,同時創新了新聞的內容,更加能夠受到群眾的歡迎,充分發揮了電視新聞的導向作用。
(二)保障電視節目內容質量
為了確保電視新聞的質量,需要著重做好選題工作,這對于電視新聞的收視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選題把關時,要真正關心群眾所關注的事情,體現群眾的心聲,將聚焦點落在受眾所關注的問題上,真正與百姓的生活相互貼近,從而保持對于內容的持續活力。當前很多的電視臺均制作了相關的電視新聞節目,廣受群眾的歡迎,如《百姓關注》《民生365》等。這些節目的內容均是一些日常的小事,卻真正涉及了群眾所關注的內容。節目組在進行制作時,往往從受眾的角度出發,進行溝通引導,提供解決的途徑,同時節目還在政府平臺進行政策的發布,讓群眾對于相關流程更加理解,強化了百姓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極大地提升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為了保證電視新聞的整體質量,還應該創新傳播的形式。傳統新聞多是一種嚴肅的播報方式,受眾往往會感覺單調而產生審美疲勞。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在進行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時,可以考慮應用三維動畫技術,將場景通過三維場景的方式設計出來,使用攝像機進行人物活動軌跡的記錄,經過技術處理后,呈現真實的場景,更能激發群眾的參與興趣[7]。為了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還應該切實提升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對于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而言,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以及能力尤為重要,其所播報的電視新聞節目不僅體現了個人的道德以及能力,同時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公信力,因而需要做好主持人的定期培訓,提升其自我修養,平時注重經驗的交流,共同推動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轉變。
(三)利用信息平臺、強化群眾參與
時效性是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最為關注的品質之一。電視新聞在進行傳播時,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進行技術更新,打造獨特的媒體平臺客戶端,彌補自身時效性差的劣勢。在實際信息的收集時,可以借助群眾的力量來獲取線索,并及時進行跟蹤采訪,迅速進行新聞報道,最大程度上抓緊時間來進行突發事件的報道,隨后再進行現場的跟蹤、深入報道。通常情況下,記者所采編的新聞可以通過多種媒體平臺推送,并不受到電視終端新聞時間以及播出頻道的限制,這樣能夠大幅度提高傳播效率。如在海軍組建第一支艦載航空兵報道時,通過插入字幕的形式,獲得了新聞報道的先機;再如神舟飛船系列報道時,在央視新聞公眾號官方賬號上發布新聞,同樣也贏得了較為領先的傳播機會。因而為了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就需要積極引導受眾參與其中來切實提升傳播的活動的互動效果,在電視新聞的播放過程中,吸引群眾參與,在電視新聞節目的下方設置二維碼,讓觀眾能夠通過平臺進行自主的見解表達,還可以提出問題作出回答。通過對受眾所傳達的信息進行有條件的篩選之后,來提高受眾的忠誠度,使得群眾更加積極地參與節目中,逐步提升新聞節目的社會輿論影響力。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該做好自身調整,從時代發展的角度考量,創新節目內容以及形式,增加更多的時代元素,充分滿足受眾的需要。應將新技術與傳統新聞播報相結合,引入新的網絡平臺,使得新聞語言在滿足真實性的前提下,更加符合群眾的心理以及思維結構,更加生活化、平民化,縮小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電視臺應該著重打造自身品牌,切實通過高品質的節目來提升輿論影響,做好自身定位、制作有水平的節目以留住更多的受眾,在新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1]李新平.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策略探究[J].記者觀察,2020(32):52-53.
[2]盧建慧.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方法探析[J].傳媒論壇,2021,4(13):61-62.
[3]陸明.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電視技術,2019,43(10):20-21,47.
[4]李艷.論電視新聞傳播者的“非語言表達”[J].新聞愛好者,2017(8):80-82.
[5]唐鳳艷.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的有效路徑研究[J].魅力中國,2021(34):87-88.
[6]李迪,蔡亮.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途徑創新與實踐[J].傳媒論壇,2021,4(14):29-30.
[7]謝金華.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論電視新聞傳播理念的嬗變與公共領域的構建[J].湖南社會科學,2011(6):217-219.
作者:王麗媛
- 上一篇: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的應用策略
- 下一篇:數字平臺算法默示共謀責任主體研究